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人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希望。作为一直关注中国法治进程的学者,我和大家一样对2011年中国法治充满期待,这种期待可以用"更给力"这个流行词来概括。2010年是中国法治给力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中国法治“发力”的一年,是法治进程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用“发力”这个流行词形容2010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颇为恰如其分。立法领域,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刑法修正案(八)充分彰显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的修法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执法和司法领域,重拳出击酒驾醉驾行为,醉驾入刑成效显著,并且成为考量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考卷。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全面推进"这个词比较准确地概括了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方针。其次,立法领域,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亮点颇多,开启了民事诉讼的新纪元;司法领域,司法改革白皮书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和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闪现的一年。2008年的立法景观依然多姿多彩,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继续推进,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进一步扩大,已出台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织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梦想,值得人们期待。司法领域彰显了浓厚的亲民性、群众性,“司法”与“人民”的关系越来越贴近,“人民司法”的人民特色越来越浓厚。此外,实施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开展的监狱体制改革,以及此起彼伏的问责风暴等都是值得人们关注的法治亮点。  相似文献   

5.
房旭 《行政与法》2014,(7):29-33
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究竟何为法治中国却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然而,厘清何为法治中国的内涵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依据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和“中国”的内涵以及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系理论可知,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成后的结果,是指在整个中国领域范围内,法治成为一种全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一种全民的信仰,并且形成和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一种良性法律秩序的现实状态.  相似文献   

6.
刘武俊 《中国法律》2008,(6):30-31,94-97
2008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和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闪现的一年。2008年的立法景观依然多姿多彩,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继续推进,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进一步扩大,已出台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值得人们期待。此外,实施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开展的监狱体制改革,以及此起彼伏的问责风暴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法治亮点。  相似文献   

7.
辛鸣 《政府法制》2014,(32):10-10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中国。现实表明,社会领域的治理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构成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个显著短板。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深化法治的固本之举,是法治一体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首先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并从对矛盾的分析入手,厘清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七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和成果的高度总结,也是对中国未来法治发展方向的精炼概括,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且体现了世界法治发展的根本规律,展示了人类治国理政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刘焯 《中国检察官》2011,(23):76-76
那些非西方的、非法律的本土资源之于中国法治实践究竟意义如何,是重庆市"唱红打黑"留给学术界乃至全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30年的法治建设大体贯穿着一种可称之为"法制主义"的思维逻辑和行动轨迹,即以西方法治理念和经验为法治建设之圣经,推崇国家立法并对其定势性的过分依赖,强调甚至痴迷于通过国家法治理和解决各类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锐 《公民与法治》2013,(18):20-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现在法治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治工作的重心也应当从立法转向执法和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金华  阿计 《政府法制》2010,(20):4-5
中国是个口号大国,放眼望去,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都有许多颇具中国特色的口号。应当说,一些代表了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口号,比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等等,对于普及社会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国家民主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社会》2011,(7):4-4
【据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目前在京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指出,2010年我国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加强立法工作仍然是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课题。蓝皮书介绍,2010年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年,各级立法主体制定、修改了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同时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立法工作更注重规范和监督公权力运行、更注重公民各项权利的保障与实现,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革 《中国律师》2006,(12):60-60
这是一个给法律人无穷宝藏的年代。20年,竟然有那么多事情在发生,那么多事情在改变,那么多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机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在对一些个案进行梳理和研究的时候,我愈发感觉到:在学术界正由沐浴西风法雨转向从故纸堆中寻求本土法治资源的时候,我们的法治发动机已不仅仅是立法,个案在推进法治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我把它们称为“影响性诉讼”。这些影响性诉讼因其本身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公  相似文献   

14.
傅达标在2010年1月1日的《检察日报》上著文《2010:期待更多“具体法治”》说,回顾2009年的法治进程,不乏新中国成立60周年法治回顾这样的宏大叙事,也不乏回应民意、关注民生、开门立法结下的制度硕果:而更为贴近生活,更加可感观触摸的乃是一种“具体法治”、“微观法治”。  相似文献   

15.
正初雪飘飞,岁末又至。时光的脚步何其匆匆,还没等我们将生活的酸甜苦辣细细品尝,它就已经悄然走远。2014,即将与我们挥手作别。站在时光交接的节点,我们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回顾、品评一年来中国法治的亮点和焦点,是总结也是反省,是告别也是迎新。这是泪水和笑容齐飞的一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的能量的一年,这是梦想扬帆起航的一年,这是奏响法治中国最强音的一年。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起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成本目前的研究以立法成本、执法成本、守法成本、纠错成本为主。也许是视线的局限,人们忽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法治进程中的人情成本。法治的成本必不可少,那是否成本越少越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区域,法治的成本是不尽相同的,隔离中国的现状和传统来研究中国的法治成本也是毫无意义的。法治的进程应当是一个法律思维沉积的过程,一个法治土壤耕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法治领域的改革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准则,从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把握中国的法治国情特点,科学论述当代中国法治领域改革的政治方向、历史进程、根本目的和内在机理等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内涵丰厚、深刻精辟、系统完备的法治改革论述,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新时代的法治领域的改革,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运用其指导法治改革实践,为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法,治国安邦之利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强调:"社会存在良法,人们普遍遵守法律,方有法治社会。"一语道破法治真谛,良法与守法习惯,不可或缺。法律不仅是写在纸上的,也应是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执法追上立法的步伐,不折不扣落实,法律才能在人们的心中生根。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的夏天,高速行驶的中国法治列车,不可回避地遇到了一个关键词——"公众参与度"。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有一段对法治的经典定义:第一,要制定有良好的法律,第二是法律得到公众普遍的遵守。前者易于理解,关键在于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程启动并已经初步造就成为我国取得的诸多举世瞩目成就领域中最突出的一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程首在立法,并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开放发展的体系,它将随着法治工程建设的进展而自我完善。我国法治建设任务的重点就是实现行政法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成熟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