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文章通过追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论述,指出“群众公认”的发展轨迹及其继承性;从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的时代意义,并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追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论述,指出“群众公认”的发展轨迹及其继承性;从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 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的时代意义,并指出干部5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6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3.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向、原则、标准和价值取向。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同和  相似文献   

4.
用民主测评的办法推荐干部,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够充分体现干部路线中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有利于选准用好干部。目前,各地在干部选拔任用中都普遍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充分体现民意,受到  相似文献   

5.
人才工作决定明确指出:“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这意味着,今后考察评价党政干部的优劣、功过、是非,群众的意见将成为重要的衡量尺度。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是干部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人才工作决定强调,选拔任用党政人才,必须得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相似文献   

6.
选拔干部必须真正掌握群众意愿史庚申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新的期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认真贯彻条例...  相似文献   

7.
王川 《党建研究》2005,(9):41-42
群众公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也是在干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把组织工作中一些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公认的创新性做法,推广到干部选拔和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充分体现和落实群众公认的原则,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证群众公认。我们重点从构建“党委选人用人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三大制度体系入手,制定出台了干部工作的有关制度,初步形成了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确保了群众公认原则的落实。一是着眼于扩大党内民主,构建科学的党委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扩大民主,在增强公开性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坚持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试行考察工作预告制度、差额考察制度、考察结果通报制度,推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苍松 《政策》2002,(11):46-47
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设好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必须在干部选任实践中认真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意义重大。首先,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是落实“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王立平 《群众》2008,(10):6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并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八字方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机制,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拓宽民主渠道,改进参与方式,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1.
熊煜华 《桂海论丛》2004,20(3):77-79
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组织保证。选拔干部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人性因素,这种以情感、偏见、喜恶的唯情评判,容易使干部调整行为失当,只有把法、理、情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摒弃主观臆断,才能创造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干部选拔的理性与感性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农国忠 《桂海论丛》2010,26(3):43-46
乡镇党委成员直接差额选举解决了权力与民主脱节和权力来源问题,体现了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体现了党内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转变了干部监督方式;实现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目前,乡镇党委成员直接差额选举还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应注意处理好报名资格条件、民主推荐、党管干部原则、因乡镇制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军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是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在军队的贯彻和运用。由于斗争环境以及主观认识的局限,军队中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战争年代,由于贯彻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我军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为夺取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建国初期我军步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巩固,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年薪制是国际上通行的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在我国,实行年薪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 求。实行年薪制的关键是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利益制衡机制,为此,必须与干部制度改革相配 套,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以及加强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基层导向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基层就业、一线招考、公开遴选、双向交流、加强管理考评和监督等手段,不断强化基层导向,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具有了更多的基层元素和时代特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条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需进一步明确链的价值取向、规范链的运行程序、优化链的运行环境、提高链的运行功效。  相似文献   

16.
娄杰 《桂海论丛》2004,20(5):6-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国际竞争中应对挑战,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以提高执政为民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完善择优汰劣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增强执政基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凸显出领导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大众传播对领导形象传播的重要意义。大众传播是领导形象传播的主要方式,领导形象传播手段、范围、内容、速度具有多样化、网络化、综合性、瞬时性等特点。完善领导形象传播策略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主流媒体的主体地位,改进领导形象传播内容和方法,注重运用网络资源,提高领导干部传媒素养和传媒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河南省Z市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业绩优先条件制度的探索为例,研究干部选拔任用的创新途径。该市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根据干部使用导向设置了全局性优先条件、岗位优先条件和综合素质优先条件,分类制定了各项优先条件的标准和认定办法,严格将优先条件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韦英思 《桂海论丛》2012,28(2):63-66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而理论和实践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误区,是当前改革深入推进的重大障碍。为此,必须厘清党管干部原则与坚持和尊重群众、党员主体地位的关系,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一把手"负责制与集体领导的关系,群众公认与不唯票数的关系,信任关心与监督批评的关系。处理好这五个关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Many scholars have shown that cadre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cadre earnings advantages in rural China. What is less clear from the published research is how political power is used by rural elites to generate personal gains. We narrow this knowledge gap by studying three main mechanisms whereby cadre privileges are reproduced in rural China. Using ethnographic data from three rural township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 show that local economies have been differentiated in the post-1978 era, leading to three different mechanisms with which village leaders in each of the three townships have maintained their earnings advantages respectively, i.e. local corporatism, informal bargaining and opportunistic parasitism. We predict that local corporatism will be the dominant model of the reproduction of cadre privileges in rural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