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本文通过对495例着厚薄不同衣着在行走道心和行走枕木头时被火车撞击致死案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损伤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借鉴和参考。1案例资料1.1案例来源及其分组495例尸体鉴定资料选自笔者单位2004年~2012年受理的铁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男性死者347例,女性148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职业多为农民(228例,46.1%),市民(企事业单位职工87例、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资料1.1数据来源及一般情况2006~2015年永州湘江水域42例溺死案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春秋季9例,夏季25例,冬季8例;年龄最小为新生儿,最大者83岁,主要集中在20~60岁(表1);新鲜尸体14例,轻度腐败10例,高度腐败18例;明确身份35例,无法明确身份7例;证实自杀者21例,意外死亡17例,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溺死尸体脏器气单胞菌气溶素(aerA)和溶血素(hlyA)两基因的PCR-CE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气单胞菌(Aeromonas)特异性引物aer-A1和hlyA-1,构建PCR-CE方法;扩增52种标准株DNA;确定最低DNA检测浓度;检测16只实验猪和40例真实案件尸体组织样本,分别计算两对引物总阳性率。结果引物aerA-1可特异性扩增杀鲑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产物片段为180bp,灵敏度分别为0.034、0.92ng;引物hlyA-1可特异性扩增杀鲑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产物片段为150bp,灵敏度分别为0.94、0.034ng。利用aerA-1检测溺死实验猪和真实案件尸体组织样本,溺死阳性率分别为70.00%、78.38%;利用hlyA-1检测溺死实验猪和真实案件尸体组织样本,溺死阳性率分别为80.00%、83.78%。结论基于气单胞菌aerA基因和hlyA基因建立的PCR-CE检测方法进行溺死诊断,快速灵敏,特异性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济南市5个区法医共检验尸体4 473例,其中自杀者675例(15.09%)。现将自杀者的基本状况、自杀原因、手段,以及处理自杀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1.1自杀者的基本情况男性374例(55.4%),女性301例(44.6%),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91岁。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婚姻状况见表1。1.2自杀原因、手段及其时间地点675例自杀案件,发生在1~3月份的147例(21.78%),4~6月192例(28.44%),7~9月172例(25.48%),10~12月164例(24.30%)。其发生原因、使用的手段、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见表2。2讨论本组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5.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6.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资料1.1基本情况200例故意伤害案件,男性180例(90%),女性20例(10%)。年龄:56岁以上178例,20~56岁19例,20岁以下3例。鉴定为鼻部新鲜骨折185例,陈旧骨折15例。1.2骨折种类鼻部X线片和CT片,按《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鼻部骨折类型,见表1、2。1.3损伤程度鉴定185例新鲜鼻部骨折中,鉴定轻伤二级115例(62.2%),轻微伤70例(37.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上颌窦积液在溺死尸体中的影像学特征,探寻其形态特点及在死因诊断中的价值,为溺死虚拟解剖研究提供客观证据支撑。方法收集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2019年进行死后CT检查的案例154例(溺死者31例,非溺死者123例),均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临床影像学专家双盲阅片,对影像学表现中有上颌窦积液的尸体进行上颌窦穿刺,统计上颌窦积液检出率,并在3D DICOM工作站测量上颌窦积液的CT值及积液量。结果溺死者上颌窦积液检出率为100%,形态为水平液面,量为1.2~11.2 m L,CT值为6.08~19.02 Hu,平均值为12.85 Hu;非溺死者上颌窦积液检出率为19.51%(24/123),形态为波浪样或毛刺形,其内可见气泡,量为0.4~13.4 m L,CT值为23.68~77.75 Hu,平均值为42.08 Hu。两者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死后CT检查的方法,观察和测量水中尸体上颌窦积液的形态及CT值,可作为溺死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复杂的损伤形态中,规则性损伤是较少见但又有特殊意义的一类,实际检案中往往只注重明显的损伤,而忽略了对损伤间关系的注意,笔者就这类损伤进行以下分析讨论。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自1996年~1999年共4年间唐山市的尸体检验记录,共择选82例。2一般资料男性54例,占65.9%,女性28例,占34.1%;年龄在20岁以下10人,20岁~30岁17人,30岁~45岁42人,45岁以上13人;生前伤53例,占64.6%,死后伤29例,占35.4%。82例尸体的案件性质,被损伤部位,损伤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以及损伤痕迹的致伤物见表1~4。3讨论尸表规则性损伤、痕迹是指形成、存于尸体表面,其…  相似文献   

11.
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探讨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特点。方法收集相关市区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死者交通方式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1例死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18∶1),21~60岁占70.6%,气温较低的季节发生交通事故较多,一天中高发时间段为6~8、18~20及23~1时,死者中以非机动车驾乘者和步行者居多,分别占41.4%和29.1%;肇事车辆主要为货车和轿车,分别占38.2%和25.1%;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占损伤致死亡的比例最高(54.7%),联合损伤致死的其次(30.9%)。结论本文数据来源地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案例的特点,与沿海其他较发达城市的相关调查数据相符,需综合治理以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对广州市白云区2011~2015年发生的57例烧炭自杀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1.1资料来源57例烧炭自杀案件均来自于2011~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现场勘验并进行解剖检验的案件。1.2案件数量案件数量在2011~2015年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5例(8.8%),2012年5例(8.8%),2013年14例(24.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基因座的复合扩增体系,验证体系特异性并评估其在法医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同源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用FAM、HEX、TAMRA、ROX、SIZ荧光染料分组标记,构建复合扩增体系;进行体系特异性验证;以16例实验猪样本评估体系检验效能;复合扩增体系、硅藻形态学MD-VF-Auto SEM检测法及硅藻rbc L基因PCR-CE检测法分别检测28例案件样本,比较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该复合扩增体系共包含14个基因座,可特异性扩增35种浮游藻类和3种浮游细菌,人、3种人体共生菌及8种浮游细菌均为阴性。以该体系检测溺死实验猪,阳性率为90%,非溺死实验猪均未检出;检测溺死案件样本,阳性率为96%,非溺死案件均未检出。复合扩增体系与MD-VF-Auto SEM法检测案件尸体肺、肝和肾的阳性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与硅藻rbcL基因PCR-CE法检测案件肝和肾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针对多种溺死相关浮游生物14个基因建立的复合扩增体系,具备多种靶物种的特异性遗传标记,且所需检材量小,提高了检测效能,在法医溺死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杀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自杀原因与自杀方式之间的关系,为自杀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尸体解剖、调查走访来确定自杀案件,收集昆明市五华区近三年来的124例自杀案例,然后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描述性统计等分析。结果自杀者男女性比例为1.53∶1;自杀方式多选择高坠、自缢和溺死;自杀者昆明户籍与非昆明户籍的比例约为1∶1;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自杀最多;10~50岁年龄段的人群多选择高坠自杀,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自缢自杀的较多;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均以高坠自杀为主;因精神疾病、自身疾病和经济问题自杀者多选择高坠、自缢,而因感情问题自杀者多选择高坠、服毒。结论自杀是一类十分复杂的案件,对于疑似自杀的案件要多方面勘查、全方位思考,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确定案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54例意外烧死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供法医学实践参考。1案例资料1.1基本情况54例意外烧死尸体的相关资料均来自上海市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委托尸体解剖的35起火灾案例。案件性质均认定为意外事故,其中单起事故中死亡2人以上的有8起,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为10人。35起火灾意外中32起发生在居民住宅,且20年以上的老式居民住宅占多数(26起),3起发生在工厂仓库中;起火原因大多为电线老化和电器使用不当(33起),此外还有化学物质爆炸或爆燃等(2起);起火时间多为夜间(28起)。1.2性别和年龄本组案例死者中,男性33例,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后废气中毒案件特点,为法医学鉴定以及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13年间上海市闵行区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后废气中毒案件22例,从死亡人员一般情况、案件发生时段及天气、现场情况、尸体检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案件中,男性死者15人,女性死者16人,年龄在2~82岁,事发时间主要在1和2月(各8例),事发地点基本在小面积公寓房(21例),所有案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排气口旁均留有较宽的缝隙。结论通风窗口在燃气热水器排气口旁边的小面积公寓房易发生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后废气中毒事故,在寒冷季节应注意废气中毒现场的勘察。  相似文献   

17.
正CT影像在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能为部分复杂疑难死因鉴定案件,包括高坠、溺死、爆炸枪案、交通事故、猝死等检验鉴定提供重要依据~([1-3])。据笔者所知,在数量占比较大的锐器致死案件中,CT影像的应用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比1例胸腹部锐器致死案件中尸体CT影像与尸体解剖发现,对CT影像应用于常见锐器伤死亡案件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国内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发案特点,为此类案件的现场勘验分析与侦查提供参考。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相关案例173例,选择被害人年龄、被害地点、案犯人数、案犯年龄、案犯性别、案犯职业、双方关系、犯罪动机、杀人手段、控制行为、处置行为等为观察指标,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害人平均年龄5.8岁,室内现场占70%,一人作案占97%,案犯平均年龄32岁(其中,18~37岁约占62%,未成年人参与作案约占10%),女性作案约占36%,务农和无业人员作案各占36%和26%,熟人作案约占93%;谋人约占64%,机械性窒息约占40%;作案后未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行为约占75%。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后发现,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具有以下特点:案件主要发生在室内,案犯一人居多、男性为主、青年居多、职业以务农和无业为常见,女性作案比例较高,案犯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以熟人居多。作案动机以谋人为主,杀人手段以机械性窒息、锐器刺切、钝器打击为主,仅少数案犯作案后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0~1岁男童单独被杀基本上是直系亲属作案。  相似文献   

19.
东莞溺死案多发河段硅藻种群分布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东莞溺死案多发河段硅藻种群分布,探讨其在溺死地点推断中的意义。方法于2009年6月至9月收集东莞市东江沙田、道滘、麻涌、石碣、石龙、茶山和企石共7个河段采样点江水样本126份,并收集2例已知落水地点溺死尸体;制作各样本硅藻涂片,计算样本间Sprensen相似系数及弦平方距离(SCD),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6份水样中共鉴定出70种硅藻,其中优势度>0.02的优势种群有4种;2个案例样本分别与道滘和石碣河段样本的相似度最高,与实际落水地点基本一致。结论建立区域性溺死多发河段硅藻数据库,利用Sprensen相似系数及SCD值及聚类分析进行落水地点推断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炭自杀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2018年晋江市74例烧炭自杀案例,对死者性别、年龄、案发时间、场所、现场特点、法医尸检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烧炭自杀中,男性多于女性(3.625:1),20—40岁年龄段最多(占79.7%);案例数逐年上升,12月份、 1月份及2月份案发相对较多;50%同时合并服用酒精、安眠药、农药等辅助手段。结论烧炭自杀案件具有一些较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为法医学鉴定及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