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心理契约是个体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和责任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包括直接或间接承诺的未言明协议。作为维持员工与组织之间良好雇佣关系的纽带,心理契约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心理契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看,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契约内容和结构问题的探讨以及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的讨论。本文通过对1022名雇员心理契约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员工的心理契约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维持良好的雇佣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跃如  彭丽君 《求索》2013,(12):239-241
本文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理论与范式.对雇佣关系模式中交易机制与治理机制及制度规范作一般理论性分析。基于人的自利性所导致的机会主义与交易成本问题,雇佣关系模式中的交易机制向治理机制转化。在治理机制中,约束性制度通过建立秩序来降低不确定性.增强雇佣双方的信任度.降低履约成本.维持交易的可持续性,提升交易效率。这是雇佣关系模式指向组织绩效的关键。由此印证了亚当·斯密的基本论点。即人在追求自利的行动中能建立固定的秩序,从而使彼此受益。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民 《前沿》2007,(1):167-169
劳动关系是从雇佣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日益得到规范。《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现实生活中雇佣关系争议经常出现,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类法律关系。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与劳动用工方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后者体现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分别由不同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租佃经营与雇佣经营是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两种生产模式,前者着眼于土地关系,后者着眼于劳动关系。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来看,租佃关系下的出租地主与雇佣关系下的经营式农场主其性质有着本质区别。抗战爆发后,中共在权力所覆盖的农村区域建构起了相应的政权,租佃与雇佣的发展随之出现了新的动向。40年代张闻天在晋陕农村围绕土地产权与经营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调查,就雇佣经营的进步性作了合理诠释,使雇佣关系在中共政权建构下具有了准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日资企业由于受日本文化影响,形成了一套相对于欧美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而独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制、内部培养机制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管理模式。但这些独有的管理模式就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环境来讲,却面临着来自欧美企业、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研究农民工与建筑施工企业、包工头之间的劳动关系,对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工头与农民工之间构成民法上的雇佣关系,而认定农民工与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关系,更能体现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原则。《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第10条规定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7.
陈曦 《前沿》2003,(2):85-87
雇佣人的转承责任 ,是指雇佣人对受雇人于执行职务中造成的他人损害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雇佣人转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 :雇佣关系的存在 ,受雇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 ,雇员的行为须为侵权行为 ,第三人受有实际损害 ,并且损害与雇员的侵权行为有因果关系。本文主要对雇佣关系成立的标准和执行职务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法律适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记福 《湖湘论坛》2006,19(4):78-79
目前,我国立法未明确规定雇佣关系的法律地位,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极易混淆,给司法实务造成很大的困扰,故应准确界定雇佣关系的法律地位,并明确两者之间法律适用之区别。  相似文献   

9.
薛少峰 《前沿》2004,(7):145-148
雇佣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 ,但我国法律非常缺乏对这种关系进行规制的内容。本文从雇佣关系的界定出发 ,探讨雇佣关系的认定、雇主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等问题。认为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法律本位的不同和形式要件的差异 ;雇主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采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0.
重塑劳动关系民事雇佣关系法律调整之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关系是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雇佣关系,尽管它源自于民事雇佣关系,但它与民事雇佣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法学界及高院司法解释,将两者混为一谈,而这一模糊认识直接导致司法实践的混乱。本文认为应从根本上区别这两类关系,并将之分别纳入劳动法与民法的调整之下。  相似文献   

11.
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应该根据本国实际,从发展计,灵活运用,不能刻板死搬,也不能从一个倾向转变到另一个倾向。市场经济是一种摆脱专制意识的自由,是竞争发展的动力,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工人丧失主人翁作用,企业变成雇佣关系等。搞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经济,而“医药”市场是“人命关天”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农业雇佣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性分野,即长工中人介绍,短工上市交易。长工中人介绍所涉及的主要是长工雇佣惯例,而短工上市交易则描述的是雇工市场交易惯例。之所以形成二者的分野,端在于雇佣契约的执行方面,在雇工与雇主的博弈过程中长工群体和短工群体的博弈次数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雇佣惯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讨论新《劳动法》的立法目标及其实施的交易成本,并把法律执行的具体条款作为约束条件进行解释,运用模型分析法律的制度绩效,以推出一些经济学意蕴:制度变迁从另外一个方面把过去在劳动雇用过程中没有界定清楚的经济权利界定清楚,提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效率;新《劳动法》所调整的雇佣关系是最优契约选择的劳动契约,它是不完全契约约束条件下的雇佣关系准租金最大化的制度选择;在契约执行范围内,新《劳动法》不会“养懒人”;在非正式约束方面,新《劳动法》的契约精神一旦形成,可以节约劳动契约实施成本和减少对雇员的人力资本产权保护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为确认双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应当先由劳动者做出存在劳动关系的初步证明,再由用人单位举出劳动关系不存在的证据,最后由法官根据法定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做出判断。且特别应当关注双方是否具备法定主体资格、是否存在以指挥和服从为主要特征的从属性管理关系,并注意与雇佣、承揽等劳务关系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王利利 《理论月刊》2023,(2):94-103
众包劳动是在数字平台强中心化的聚合效应和离散化的发展趋势加持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平台一方面凭借其信息聚合的网络效应成为资本主义新的劳动场所,另一方面凭借其强大的算法管理成为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方式。众包劳动自由灵活的表象与强大的劳动控制之间的悖论导致劳动关系呈现出与传统雇佣关系不同的特征。已有研究的部分观点认为,平台资本主义中的众包劳动所涉及的问题似乎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围,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平台资本主义中的劳动提供了有力解释:第一,从众包劳动本身而言,脱离雇佣劳动关系不代表摆脱“剥削”;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动态考察是分析平台资本主义下众包劳动关系发展的关键。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体系下分析众包劳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马丽 《新东方》2007,(11):37-39
自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雇佣关系一直被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外。现行通常认为,雇佣关系是一种民事合同关系,应受民法的调整。所以,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雇员发生伤亡,则应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请求赔偿。然而,实际生活中雇员发生伤亡事件后却很难得  相似文献   

17.
唐伶 《求索》2010,(8):157-159
随着劳资关系的演变,各国企业都在对劳动合同形式进行多种尝试。虽然无固定期限合同已成为众多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劳动制度,但各国执行情况有较大差异。在以"自愿雇佣"为基本原则的美国虽实施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除一部分融入了"受诚信和公共利益的限制"的解雇改革的州以外,其他州的劳动当事人都可以自由退出劳动合同关系,而且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而在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主体形式的法国却有《法国劳动法典》的国家规范;日本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称为终身雇佣制,该制度在二战后给日本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效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本文将就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快递员赵先生在快递途中遇车祸受伤,自行支付巨额治疗费后,他以与快递社具有雇佣关系应属工伤,把乐帮遍地快递服务社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各类损失16万余元。近日,上海静安法院一审判决赵先生与快递服务社不存在雇佣关系,对赵先生之诉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9.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人身损害,雇员是否可以直接向雇主主张赔偿权利?今年5月19日。江苏省通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雇员受害赔偿纠纷中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经法院调解.雇主承担了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人本经济的兴起,坚定了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决心和思路,似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成了企业发展和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然而,人力资源管理被热捧之后,一些负面的信息不断传来,很多的企业在借助专家和外脑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和计划纷纷被搁置或弃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化活动得不到落实和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