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为应对核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严峻威胁,提升国际社会应对核安全威胁的能力,重塑美国在核领域的领导地位,积极推动由各国首脑参加的核安全峰会。经过四届核安全峰会,国际社会在促进凝聚核安全共识、设定合作重点并推动核安全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在后峰会时代保持国际合作势头、明确和完善核安全全球治理范畴以及进一步完善均衡的核安全全球治理机制等挑战。为确保核安全全球治理在后峰会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在治理范畴方面分清主次,在治理模式方面坚持全球合作治理与国家治理相结合,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心作用。拥有大量核材料与先进核安全技术的大国在全球治理中负有特殊责任,理应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核设施与核材料数量的增加,核恐怖主义威胁正在加大。核能的利用和发展也伴随着放射性释放和污染的风险,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更是加剧了人们对核能安全性的担忧。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社会开始逐步建立国际核安全机制的进程,迄今已初步建立起国际核安全体系,但核安全国际法律框架还存在缺陷与不足。建立一个普遍、有效、完善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应该是巩固国际核安全体系的目标,而这种国际核安全体系必须是多层次、多功能和全方位的。当前国际社会应该在全球、区域和次区域、国家等三个层次为巩固国际核安全体系做出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3.
张玉环 《国际问题研究》2023,(1):30-52+131-132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要义,包括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指导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突出成果,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大国关系保持基本稳定,全球性核战争威胁明显下降。然而,当今世界核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并有可能随着核电复兴浪潮的到来变得更加复杂;核恐怖主义威胁凸显,构建稳定核安全环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新的重点;导弹防御系统及外空武器化有可能造成国际战略态势的失衡和复杂化,并激发新领域的军备竞赛。改善全球核安全环境任重而道远,不仅有赖于核武器国家核裁军的推进和核战略的不断调整,还有赖于核领域国际法的健全和相关国际机制的不断增强,更需要和平、发展、合作国际潮流的不断巩固和推进。  相似文献   

5.
核安全风险超越国界,可能跨越地区,甚至影响全球,因而核安全的治理必然是全球治理。各国对核安全风险的评估、核安全意识的养成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与此同步的是核安全全球治理。核安全全球治理经历了冷战、冷战结束和九一一事件以来的三个发展阶段,治理的主要内容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冷战期间的核安全全球治理主要体现为建立国际原子能机构以管理核能的和平利用,防范无核国家以发展民用核能为由发展核武器,签署和履行与核安全密切相关的国际公约、培育核安全的意识;冷战结束初期,国际原子能机构强化了保障监督能力,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加强了对涉核物项出口的管控,国家间展开了实质性的核安全合作;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核安全全球治理呈现加速度的趋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核安全共识,全球性制度建设加速,多边合作加强。经过多年努力,核安全全球治理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得到实质性推动,但核安全全球治理仍然面临如何有效减少核材料存量、如何推动相关国家切实履行国家责任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全球核安全领域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美国扮演了主要角色。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核安全峰会倡议是美国试图延续其对全球核秩序的领导做出的又一轮努力。但是,由于奥巴马政府的动员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美国已经越来越难以将其利益转化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奥巴马政府的核安全议程面临进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局面。奥巴马政府在全球核治理议程设置方面面临的窘境提示人们,全球核治理应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国际社会的真正利益需求。全球核治理需要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已经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能力、政治影响力以及更具代表性的身份特征,应该在全球核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重要成员、作为发展中大国、作为在世界事务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该为全球和地区的核秩序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并就如何构建更加贴近民生需求、更加符合各国国情、更加持久的核安全治理提出了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实践,是应对全球"治理失灵"、加大南南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的新方案和新举措。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中拉关系发展需求、拉美一体化驱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内外机遇。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拉美一体化中的分歧、中拉贸易中的同质化、美国因素的干扰、地理距离遥远与文化隔阂等,都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空维度下,中国应在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以中拉合作框架为整体指引,以全球治理和南南合作为主线,以强化质量与增进互信为目标,与拉美国家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五位一体"的中拉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袁莎 《国际问题研究》2023,(2):26-41+123
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多重挑战。着眼于信息时代下的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命运共同体”新范式超越“零和博弈”旧模式,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须坚持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以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安全、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习近平主席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次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共有5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主旨讲话,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介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和国家间贫富差距拉大、国家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更为复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决策和国际形势增加新的变量。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中国一直以来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与合作理念并广泛参与多领域治理进程。当前,为应对大变局,中国创新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以“合作共赢”为驱动探索理念创新、以“开放包容”姿态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促共同安全治理的实践创新和以“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并率先在认同度高的领域发掘合作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核电发展热潮增加了恐怖组织获取核材料、袭击核设施的可能性,而全球物流的高速增长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增大了阻止核走私及防范核技术扩散的困难.中国作为全球核电发展最快、邻国最多的国家和世界头号贸易大国,防范核恐怖主义的任务复杂而艰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核安保问题,采取了全面而有力的一系列措施,并根据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改进.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主动地推进国际核安保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为全球核安保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对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指导理念,基于自身国内治理经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寻求全球治理体系的增量改进,借助有利的政治机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受逆全球化浪潮影响,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中国方案以及整个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坚定地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2023,(4):1-16+135
全球安全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全球安全倡议贯通了人的安全、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三个层面的安全关系,强调安全的重点不仅包括国家安全,还包括个人和集体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并向更广泛的非传统安全和发展领域延伸,成为多层面的安全概念。全球安全倡议与联合国宗旨和原则一致,致力于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源,认为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可持续的安全观,消除不平等,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繁荣。中国秉持安全共同体理念,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国际社会协力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海洋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海洋法治建设则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通过海洋立法、修订已有涉海法律、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与规则的制定、坚决捍卫国际海洋法治等举措,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海洋法治体系,切实提高海洋治理能力,从而为全球海洋秩序变革做出自身贡献。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政府核安全外交的特点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安全外交是奥巴马外交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美国从核安全①这个原本较为边缘性的议题入手,积极造势,调动多边外交和大国外交,不仅改善了全球核安全状况,降低了美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风险,而且扭转了美国在军控领域的负面形象,提升了话语权.3月底,新一届核安全峰会于华盛顿召开.值此之际,笔者盘点梳理奥巴马政府的核安全外交及其未来走势,以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核安全峰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2—13日,首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来自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与会,主要讨论各国及国际社会如何确保全球核材料安全,以及打击核恐怖主义等问题。会议取得积极成果,通过了《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公报》和《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两份文件,为营造核安全的国际氛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念最有效的传播与内化方式是制度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应如是。何况,人类命运共同体本就有着合理的制度化缘由:首先,历史上的共同体都有相应的制度与组织实践,它们是构建、强化、维护共同体的必要力量;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基于"共生理性"而合理地借鉴理性选择与社会建构这两条制度化路径来开展制度设计;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化既可以缓解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压力,也能为国际社会的治理提供帮助;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制度化的实体组织和实践机制,如联合国改革与"一带一路"建设可分别在全球与区域层面"双轨"推进其构建进程。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制度转向",使其从"价值话语"发展为"制度话语"和实体形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武器.核攻击、核扩散、核事故和核恐怖主义都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核安全已成为全球性安全问题,理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极地、深海、网络、外空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新疆域,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当前新疆域治理面临着治理共识赤字等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全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倡导共存、共建、共享等价值理念,其独特优势在于这一思想能够兼容不同的价值理念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与新疆域的治理需求高度契合,有利于解决新疆域治理的主要矛盾。国际社会长时期的和平状态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使得新疆域治理的差异具备可调和性,也要求更大的包容性,这使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的国际治理成为可能。国际合作是在新疆域治理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路径。作为新疆域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积极倡导在新疆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维护和平价值、支持联合国主导等方面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属于全球公共产品,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历史、实践和价值上的统一性。三大全球倡议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与联合国承担的全球使命相契合,有助于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也为中国加强与联合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抓手。中国携手联合国积极推进三大倡议的落实,有利于全球合作,而且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