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或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学。如生动的故事,贴切的比喻,妙趣的讲述,诙谐的手势,巧妙的悬念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扩大学生视野。学生由于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对社会生活了解甚少,学习政治会有不少的疑难,从而导致他们厌学。…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令人高兴。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爱学才会增知,增知才会长智。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抓住一个“趣”字,做到趣讲、趣学、趣练。现仅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谈一谈趣味教学。 一、运用漫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都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调动他所有的脑细胞,满怀兴趣地去学习,去专研,并会唤起他废寝忘食的劲头,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反之,一个学生若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那么它就会被动地接受这一学科的学习,这样就很难想象他会在这门学科中有所  相似文献   

4.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学习兴趣的正确培养,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专心致志,不知疲倦地忘我求知。因此,它在成功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学习的被动者为主动者呢?现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意见。一、进行学科史教育,上好教学第一堂课开端良好,成功一半。上好第一堂课,给…  相似文献   

5.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交心,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我国古代教g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g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城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考虑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我觉得本举科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必要。可通过开展趣味教学,给严肃而沉司的课堂增添点趣味,创设点乐趣,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乐教引发乐学,必然促进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我认为中学政治课的趣味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讲好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学生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巨大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般都比较讲究导课和授课的艺术,却很少注意结课的形式。这种虎头蛇尾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课终了精美的结语就是它的“点睛”之笔,既可提纲挈领,又能纲举目张;既有文采飞扬,又可耐人寻味,让学生产生很想再听你的课的愿望。下面就以本地区刚使用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1.点眼式。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或一个知识点教学完毕,教师用精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共同成长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堂课的导入既是整堂课的起点,也是组织教学情感的基调;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衔接,也是对本节课的过渡;既能回顾已学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导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一、制约有效导入的因素一堂课的短暂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应对影  相似文献   

9.
何琪 《当代广西》2007,(13):51-51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主张的“乐之者”其实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思想。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我认为“乐学”这一理念应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乐学也要让老师乐教,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言:“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自娱娱人,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敲打学生心灵。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应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空间,以新的情境和新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促使学生时刻处于激趣与释疑的动态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不断敲打,就能粹出学生闪亮的思维火花。留下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置问,给学生留下悬念,甚至布设层层思维障碍,使学生处于学习“徘愤”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进而循着教师点拨的思维通道,层层深入,学习感悟,领略到创造…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吸收传统政治课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突破,’j茜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栓桔,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探究一些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要善…  相似文献   

12.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虽然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走过十余载,但走进当下的课堂,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么一个现象:在教师主导地位的引领下,学生依然存在"被学习"、"被思考"、"被互动"的情况,其主体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地真正落实。一、"趣"字当头,激活自主学习动机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中,作为老师应想方设法创设乐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教学亦然。新课开课引子应该像话剧的序幕、一本书的序言一样引人入胜。恰到好处的引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投入”欲,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的综合艺术体现。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常用下列几种“始课”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一、分时段教学与学习效果“小”能很好地诠释新的教学观,以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第一课的重点框题“价值规律的作用”为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采用整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这样大含量、大长度、整时间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一般只能对付“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收敛性思维的试题。而新的“小”的教学观就是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个作用”是第一时段,“第二个作用”是第二时段,“第三个作用”是第三时段,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时段就让学生从心理感觉上缩短了整堂课的教学长度和教学时间,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主要在于有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教学之中。兴趣既是学习取得成就感的结果,同时又是求知欲的起点,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耳聋学生而言,要想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新颖,使学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一、幽默艺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他引用海特的话说:“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功用刺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在教学中,幽默的真正目的要更为深入,更有价怕得多。”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运用幽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例…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起头好,让人产生一种“非一气看下去不可”的强烈欲望,读者才愿意读下去。一堂课也象一篇文章一样,要起好头,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投入”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老师再按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几句话导入新课的方式开头。这也不能说就不好,但用多了也就显得很平常,不够“刺激”,  相似文献   

18.
古人写文章讲究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注意课堂小结的设计,做到“其兴也勃,其收也赢”。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深理解整堂课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一、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所谓“句号”是指经过课堂小结后学生知道整堂课主要讲的是什么;所谓“问号”可以是指为什么,也可以是基础知识与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想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寓教于乐的实际做法。一、设疑引趣。设疑引趣,通过设置疑问,来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我国宋代学者张之厚说:“学则须疑”,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只有当学生对一门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精辟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讲课也是如此。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全神贯注地学习。尤其是第一句话要深思熟虑,富有新意,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譬如,在讲“世界观、人的价值和理想”一节课时,我首先向同学们高声朗诵了流沙河的《理想》一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整个课堂顿时鸦雀无声。再如,我在讲“剩余价值的产生”一节课时,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