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与权利、宪政关系的和谐化与协调化,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刑法的品性问题。我国刑法当前正处于国家刑法向市民刑法演进的转型关口,重新型塑刑法的品性,是实现刑法转型的内在驱动力。与国家刑法和市民刑法相对应的是,刑罚的类型也可以分为权力刑罚和权利刑罚。由权力刑罚向权利刑法的演变,正是刑罚品性转换的必然路径。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权力刑罚应当贯穿于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等整个刑罚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慎刑"思想,能够用其它法律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使用刑法手段调整,能够用较轻的刑罚手段调整的尽量不用较重的刑罚手段调整。探索中国当前刑事法治中贯彻刑法谦抑思想的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权,也是刑法自身的要求和必然归宿。一、刑法谦抑性的内涵所谓刑法之谦抑思想,是刑法应当基于谦让抑制之本旨,在必要及合理之最小限度范围内,给予以适用之法思想。此思想,系将刑法作为保护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3.
董丽君  ;赖早兴 《求索》2008,(4):121-123
“刑罚后阶段”是刑罚执行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因犯罪而受过刑罚惩罚的人均被贴上了“犯罪人”的标签,因此在刑罚后阶段,其权益受到刑法内和刑法外的诸多剥夺或限制。这种剥夺或限制虽有其功利基础,但也应当基于理性对刑罚后阶段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4.
吴坤埔 《前沿》2011,(6):64-67
对刑罚必要性的考量不能仅以法律为立足点,更要站在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国家独占着刑罚权,刑罚的必要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取决于报应的正当性和预防的功利性。本文分析了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的国家观,着重从国家的理论起源来讨论刑罚存在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非刑罚处罚措施在实践中极少被适用。由于我国《刑法》第37条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并不丰富,"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等条件设置缺乏量化内容,导致非刑罚处罚的标准非常模糊。检察机关是非刑罚处罚刑事适用的当然主体。非刑罚处罚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轻微性、刑罚处罚豁免性、非刑罚处罚必要性等三方面内容。非刑罚处罚适用范围应按照合法性原则界定,只有刑法规定应当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情形,才能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6.
由惩罚犯罪到保障人权——对刑法目的的法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但实际上惩罚犯罪是刑罚的目的。在法治国家,刑法的目的应当是规范国家刑罚权。只有刑罚的目的与刑法的目的相结合,才能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刑满释放人员指违反刑法而被判处剥夺一定期限自由的刑罚,经过刑罚执行期满后恢复自由身份的人员。对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即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使得在他们刑满释放后能顺利融入社会,在回归社会后能够获得满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正当职业,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区矫正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刑法修正案(八)》写入刑法以来,适应了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的国际立法潮流,优化了司法实践中的刑罚执行结构,促使刑罚资源有效利用。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刑事惩罚的刑罚目的、社区的含义,我国的社区建设情况以及如何进行合理地危险治理值得我们思量。  相似文献   

9.
刑罚裁量根据直接影响、决定刑罚的具体适用,它是一个国家刑法的阶级本质、刑罚目的的体现,也是刑罚裁量有否科学性及其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刑罚裁量根据及其理论不可能相同于历史上的擅断主义、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折衷主义等,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刑法性质和目的及刑事立法与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并反过来指导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刑事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未成年犯罪人施加刑罚应坚持保护与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国现行刑法典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种类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内容,有必要在刑法中特别规定,无期徒刑、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剥夺政治权利刑不能适用于未成年人。在刑法裁量上,应坚持从宽处罚原则,扩大缓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刑法学理论由犯罪论和刑罚论组成,其根基是刑罚论而不是犯罪论。"刑法学"是建立在"刑"之基础上的"法"的一门科"学",以刑罚论为根基的刑法学理论体系才是实现罪刑法定的最佳选择。刑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保障人权,从刑法的目的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从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看,刑法学理论的根基是刑罚论。  相似文献   

12.
发动刑罚是否合理,当人大代表建议对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通过修改刑法增设"拖欠工资罪"进行遏制和预防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通过分析刑罚自由和秩序的价值蕴涵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以寻求刑罚权发动的合理性根据.拖欠劳动工资能否发动刑罚做出理性的认识,应通过刑罚等多种社会控制手段建立一个自由秩序社会.  相似文献   

13.
鉴于卖淫嫖娼是一种悖德行为,而且往往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张立法禁娼。惩治卖淫嫖娼犯罪的国际刑法规范是《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营利使人卖淫的公约》,并规定了刑事追究原则。法、德、意、日等国及香港地区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立法及刑罚措施。我国惩治卖淫嫖娼犯罪的法律规定相继出台的有:195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79年颁布的《刑法》、1983年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及1997年刑法典等。我国刑法对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刑罚规定,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共同趋向和时代特色:刑种齐全;刑罚严厉,规定了死刑;坚持了全面适用财产刑的原则;对轻罪规定了较轻的刑罚,规定了拘役和管制,增加了刑罚的适应度等等。  相似文献   

14.
二、但书规定的裁判规则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15.
从刑法谦抑的角度看,食品监管渎职罪在犯罪圈的划定上基本符合刑法谦抑的要求,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其他严重后果"等表述还存在圈界模糊、柔软的问题。食品监管渎职罪在刑罚配置方面,具有刑罚谦抑所要求的刑罚正当性、合法性和人道性。但与其他渎职犯罪相比还存在法定刑进一步提升的可能,以及增设财产刑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万志鹏 《求索》2010,(6):166-167,219
"籍没"刑的内容是将犯人全部财产没收为官府所有,在中国古代刑法中是一种没有列入正式刑名却又实际作为附加刑使用的重刑手段。在不讲究刑罚人道和罪责自负的时代,统治者基于剥夺财产可以增大刑罚恐怖效果的理由,大肆运用"籍没"刑,反映了野蛮的报复刑观念。  相似文献   

17.
杨亚丽 《理论月刊》2005,(12):119-121
刑罚人道主义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针对西方封建社会的残酷刑罚、罪刑擅断而提出的。笔者阐述了刑罚人道主义的内涵及其在立法中的体现。新刑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刑罚人道主义原则,但在刑事立法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王振 《前沿》2008,(5):143-147
秩序保护与人权保障是现代刑法的两大使命,刑罚制度是有效实现刑法使命的重要保证;作为对犯罪行为能动反应的刑罚,其制度设计应该对不同犯罪人和不同的犯罪类型给予充分关注;现代刑罚制度应该是刑罚、保安处分与赔偿有机结合的三元架构图景。  相似文献   

19.
对刑罚的本质 ,可以从刑罚本质的定义、刑罚本质与刑罚本质属性的联系和区别中去寻求和把握 ;对刑罚功能的内容可在对国内刑法理论的三分法和八分法进行精简的基础上重新归类。刑罚本质与刑罚功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关刑罚本质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魏柏峰 《前沿》2010,(20):112-115
我国《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刑罚的功能概述,但"功能不是事实产生的原因,而仅仅是事实得以存在的依据"[1]。可是它在立法上、量刑上及行刑上有何功能?而它又存在那些局限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予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