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海清 《时代法学》2009,7(4):107-112,120
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是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再到“二战”,文化遗产所遭受的严重毁损和流失客观上导致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在历史演进中,以禁止战时掠夺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法律规范、扩大保护范围、加重保护责任、加强保护措施,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墨丝 《河北法学》2011,29(2):107-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不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双重利益关系,从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选择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即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应当兼顾和协调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国际公约保护的又一崭新领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类型、保护目的、法律保护机制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和基础理论,也关系着保护标准和水平,以及法律实施效果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  肖京雨 《法学杂志》2007,28(5):65-6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国际公约保护的又一崭新领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类型、保护目的、法律保护机制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和基础理论,也关系着保护标准和水平,以及法律实施效果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盘淼 《法制与社会》2014,(5):216-218
健全法律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以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正确指导下,积极探索地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研究,尽早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为建立生态和谐文化的生存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入手,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分析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次论述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虽已经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几个领域积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途径,不断健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层次保护。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惯常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研究,大多遵循"概念和范围-保护模式-主体认定-权利内容及其救济"这样的框架,其中不少系重复研究,而此研究路径并不能使我们对作为制度构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结构"问题产生清晰的认识.因此,对"法律结构"的解析十分必要,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研究,具体说来,其所勾勒出的路径图应当表现为"涉及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享有的权利之定性-利益主体之间具体的法律关系"这样的架构.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模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将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刘先辉 《时代法学》2013,11(4):36-4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上完成向非物质、整体、动态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Providing legal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acking' of technological locks used to protect copyrighted works recently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Copyright Treaty), a European Community Directive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irective) and major copyright legislation in the USA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By making hacking illegal, these legal protections fortify the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employed by copyright owners to reduce infringement of their works. While copyright owners may use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creased infringement potential in a digital world,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can also be used to obtain far greater protection than the law would otherwise grant the copyright owner. In this article, Professor Loren argues that attention needs to be shifted from providing legal protection for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to providing legal protections against the overzealous use of these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by content providers. She argues that laws should be enacted, and perhaps even treaties should be signed, that would prohibit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s to impermissibly invade certain use rights recognized by a country's copyright laws.  相似文献   

14.
方金华 《政法学刊》2008,25(4):102-107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15.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在公权保护之外予以私权保护,私权保护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与弘扬。在具体权利的构建上,应重视精神权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人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人格利益需要得到尊重,享有以适当的方式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的权利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被不适当使用和贬损性使用的权利;经济权利不宜过分强调,经济权利的授予与权利行使以惠益分享为原则,还应基于利益平衡原则予以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唐海清 《时代法学》2010,8(2):100-104
美国"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是在美国"1987年量刑准则"基础上制定、专门针对文化遗产犯罪的刑事处罚制度。"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以确定性的量刑方法为指导,实施量刑等级制度。其主要特色在于确定了若干加重量刑的标准,较以往的美国有关文化遗产犯罪的法律在量刑上更为确定和严厉。借鉴美国"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克服我国文化遗产犯罪的刑事处罚制度中存在的保护范围不太广、量刑情节不具体等缺陷,无疑有利于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易玲 《政法论丛》2022,(1):30-41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由此迎来自我更新的契机.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保护目前以公法为主,私法保护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其法律制度尚不完善.而数字环境下文化遗产及其元素的利用较强地依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为视角,首先从域内外的判例入手展开实证解读,梳理司法实践中权利保护的现实困境;其次以非遗资源与知识产权内在属性的冲突、价值理念的弥合及保护机制的协调为着眼点,追溯非遗资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面研究现存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主要着眼于理念层面的价值构建与实践层面的争议思考,主张从价值层面平衡多元利益,呵护原创制度本旨;从理念层面倡导合作共赢,完善原始权利保障;从制度层面强调分类施策,区分智力成果类型;从实践层面注重完善机制,优化司法规则设计。以期对于深化非遗资源保护,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私有历史文化建筑是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财产,在被指定、登录为文化遗产或文物前后分别为事实上的文物和法定的文物,因为前者缺乏保护的正当性,后者则面临私有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博弈,而均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对私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从法政策学角度需要完善我国的文化遗产指定、登录和保护程序,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私权保护和权利救济模式,优化良好的管理架构和资金拓展渠道,平衡私权所有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构建私有文化建筑文化、产业和权利政策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