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莉 《政治与法律》2002,(1):99-101
诉讼程序复杂、诉讼周期过长和诉讼费用昂贵是进行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追求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的统一成为司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鉴于此,英国对其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全局性的改革,而1999年4月26日生效实施的新民事诉讼规则构成了英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齐飞 《时代法学》2009,7(5):112-121
自1999年4月英国新民事诉讼规则正式施行起算,沃尔夫勋爵领导的民事司法改革迄今已有十个年头。这十年的实践证明了总体上新的民事诉讼规则是成功的。而其中的审前程序制度别具特色。英国民事审前制度中的诉前议定书制度、审前和解制度、专家证人制度、审前文件披露和诉讼费用制度,可为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提供域外经验。  相似文献   

3.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程序经济,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负担,因此对诉讼费用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民事诉讼规则》第43章至第48章皆是有关诉讼费用的规定,2000年6月14日又修订了相关诉讼指引,并于2000年7月3日生效,有关诉讼费用的规则及诉讼指引篇幅浩大,近八万余字。这样,先前复杂的诉讼费用规则有所简化。本文拟就英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及其评定作一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21,(6):19-31
小额诉讼程序是一种重要的分流民事案件的快审程序,其程序原理在于它能充分保障当事人接近司法和接近正义的权利,及时有效回应民众的纠纷解决需求,显著降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成本消耗。但由于小额诉讼程序缺乏独立地位,程序规则也不尽合理,导致自2012年《民事诉讼法》引入该程序以来,实践中的适用效果始终差强人意。为了有效发挥小额诉讼程序简便、快捷、低成本、一次性解决纠纷的制度优势,结合当前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未来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可考虑从构建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组建专门的小额速裁机构,灵活调整小额案件标的限额,借力现代科技突出小额诉讼程序的简便性以及强化小额诉讼程序的福利色彩,同时引入小额案件诉前强制调解并扩充小额诉讼的救济途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细化小额诉讼程序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形势下民事诉讼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及民事案件(含经济纠纷案件,海事海商案件等,下同)在种类、数量上的急增,对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进行改革这一问题渐为握掌民事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和我国诉讼理论界关注和重视.几年来,一些人民法院就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求索,诉讼理论界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若干探讨.然实践的求索与理论的探讨都显得步履维艰.究其原因,在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点未有确立.笔者以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应以科学调整我国民事诉讼结构为基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全方位展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审判机制,实现民事审判速率、效益的同增共长,概与民事诉讼结构的科学调整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民事与行政争议相互交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法律现象,从民事行政关联案件的表现形式与本质属性入手,深入研究此类案件产生的根源与现实危害,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与地区处理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制度设计作比较法上的考察。认为处理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关联案件,应摒弃单一的行政或者民事程序选择之争,民事附属行政诉讼或者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都是定纷止争的手段而不是司法实践的目的,最终通过寻求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融合来解决行民诉讼冲突,使行政与民事交叉纠纷得以一次性彻底解决,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提高诉讼效益、保障司法裁决的权威性都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般程序与特别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基本的分类。民事诉讼立法过于重视一般程序而忽视特别程序导致了诉讼程序成为一元化的程序规则,也加剧了一元化的程序与多元化的社会、多样化的纠纷之间的矛盾。民事诉讼法学需要加强特别程序研究,扩大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达到快速、有效地解决民事纠纷的目的。本文对特别程序作论纲式研究,从改革现有特别程序入手,然后将海事诉讼、劳动争议诉讼、人事诉讼纳入特别程序体系,最后将一部分公司诉讼和知识产权审判也纳入特别程序范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事发回重审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民事发回重审作为民事案件的重要处理方式,实际上包含着撤销、发回、重审这样三种民事诉讼动作,即上级法院撤销原审法院作出的裁判、民事审判活动退回到前面诉讼程序、案件按照原来诉讼程序重新审理。因此,民事发回重审制度从性质上看,是民事诉讼程序从后向前的倒流,是民事诉讼程序的逆转。实践中,民事发回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民事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的现实困境,以法律评注研究在中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事诉讼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的深层次原因,将司法案例研究和法律评注研究方法与强化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改革相结合,倡导司法案例研究和法律评注研究相结合的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实例评注研究方法。提出通过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实例评注研究范式的本土化路径与方法研究,探寻文书样式和裁判要旨对民事诉讼案件审判中的诉讼行为、诉讼程序、案件管理、法律解释、法律适用等的规范性指引作用,进一步拓宽强化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文书制作、写作与创作思路,寻求提升民事裁判文书判决充分说理的司法职业技能培育方法。进而论证推行法官员额制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审判权力运行制度改革后,司法综合配套改革应当如何引领民事诉讼裁判文书说理机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英姿 《中国法学》2007,(4):144-159
通过对当下民事诉讼程序非正常运作的实证分析,探知当前影响程序运作的各种力量及其互动关系,权力不再是影响程序运作的唯一因素,而交织着法院和当事人的交往互动。程序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程序的流动性、碎片化表明民事诉讼法正处于创生的阶段,审判权对诉讼制度的形成起主要作用。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符合民事诉讼的目的、遵循民事诉讼规律,谨慎对待审判经验和司法解释。立法技术上应当区分程序规则和操作规程。修改民事诉讼法还有待时机成熟。  相似文献   

11.
接近正义/司法的权利是所有法治社会承认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性权利。影响当事人行使接近正义权利的普遍性因素是:诉讼的成本;解决争议所需要的时间;司法制度发现事实真相和适用法律的正确程度。以“接近正义”为主轴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基本上是沿着裁判的公正性、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这三个维度展开的。本文拟就英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及其绩效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民事诉讼目的与司法制度(尤其是与民事审判权关系)的作用,与民事诉讼构造的形成,与民事诉讼法解释相互关系的事实,透过中外法制国家关于诉权和诉讼目的论的学说现状,分析了民事诉讼制度运行所依赖的人民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请求权关系的内涵,阐述了审判机能与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构造、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与纠纷的解决等关系,从而主张民事诉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设立家事事件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事事件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家事事件程序与普通民事诉讼程序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制定了独立的家事审判法和人事诉讼程序法,德国、中国台湾也分别在民事诉讼法典中设立“家庭事件程序编”、“人事诉讼程序编”。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设立家事诉讼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就家事诉讼作出专门的司法解释,这远不能满足家事案件裁判的需求。笔者认为,在我国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增设家事事件程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民事诉讼效益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民事诉讼效益目标的实现□孟玲诉讼效益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一项指导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共同诉讼和集团诉讼、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以及时效制度和审限制度等规定,都是诉讼效益原则的具体体现。诉讼效益原则,也是民事审判的一个内在要求,表现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简易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规定.小额诉讼程序的独立性具有现实基础、法理依据和程序功能,各国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区别于简易程序的立法规范.我国《民事诉讼法》应采用在“第二编审判程序”中专章规定的立法模式建构小额诉讼程序规则,以实现案件真正的繁简分漉,实现小额诉讼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进而满足民事司法大众化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6.
樊惠平  卢文安 《河北法学》2005,23(10):89-92
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是开庭审理前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及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都对审前程序的相关制度做了规定。但这些规定较零散,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又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情况不一,法官的理解、认知能力不一,导致在实践中操作也不一致。现在各地法院摸索创新出的许多民事审前程序规则实际上带有程序规则与实体规则存在的双重困惑:既不能保持已有的审前程序的正当性与效率性,又难以体现我国现有审判方式改革后所要求达到的公正与效率的目标。规范、统一审前准备程序,改变诉讼拖延和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规定散乱、执行标准不一的状况,是民事诉讼制度从改革走向完善,从宏观到微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第16条首次确立了在线民事诉讼等效原则。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的,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线民事诉讼等效原则的确立为在线诉讼法律性质、合法性根据和程序正当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在线诉讼重塑了民事诉讼的开展形式,对传统民事诉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招致了许多批评和质疑。具体而言,在线诉讼场景、诉讼程序、审理模式和诉讼载体等方面,在线诉讼与线下诉讼具有较大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案件中,在线诉讼并未实质减损实体正义和程序公正价值。因此,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谨慎鼓励和逐步推进在线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与完善。其基本优化路径为,在观念层面、程序层面和技术层面,分别赋予在线民事诉讼新的价值内涵,规制异步审理模式,统一在线诉讼平台法律功能,最终实现在线民事诉讼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民事诉讼研究领域,庭前准备程序的独立程序理念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庭前准备程序创新瓶颈的举证时限制度更是备受青睐。举证时限制度,质言之,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应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交全部的证据材料,逾期法院不再接受该证据材料并不进行质证、认证活动的诉讼期间制度。法律上,证明结果和案件事实的一致性是相对的,为实现诉讼的迅速性和追求诉讼的经济效益,要求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内完成举证行为,当为符合民事诉讼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根…  相似文献   

19.
"伪证",即伪造证据。民事诉讼中的伪证,是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为了追求民事诉讼案件的胜诉结果,而故意伪造、毁损或隐匿相关证据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妨碍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更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致使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甚至不能得到法律的应有保护。鉴于此,本文就民事诉讼法中的伪证责任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确立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选择权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贵翔 《法学论坛》2002,17(5):102-107
刑事损害赔偿诉讼合并于刑事诉讼中审理的价值目标在于追求效率 ,但只在纯财产性犯罪又不牵涉附带争议的案件中才具有典型意义 ,在人身性犯罪民事争议 (含精神损害 )、“犯罪外行为”民事争议、反诉以及第三人诉讼情形下极易导致刑事诉讼的过分延迟而形成分离的必要。在制度设计上建议引入法院一审终结时选择权并实行一系列相关程序制度改革 ,以最大可能消除我国现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