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和和谐社会创建目标,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树立两个最大限度理念,主动当好党委、政府参谋,积极会同农业  相似文献   

2.
常明 《民主与法制》2010,(Z1):70-73
积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发挥法治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全面开展"法治沈阳"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和"辽宁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设法治城市,不仅是百姓关注的,也不仅是学者讨论论证的,更是各级政府要实践推进的。建设法治城市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开展法治城市创建的要求;2008年,全国普法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市)创建活动的意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今后,积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绝对领导,党领导法治建设既具有历史上的正当性又有现实的必要性。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方式,即在原则精神上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在具体工作中加强党对立法工作、行政执法、司法机关和政法委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经济是包括法律、政治在内的全部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建成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密不可分。只有切实实施法治经济,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包括了丰富的法治领导观、法治人民观、法治道路观、法治治国执政观、法治治理观、法治体系观、法治谋划观、法治推进观、法治全球观、法治保障观、法治干部观。其时代价值在于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指明了我国法治事业的发展航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市继2006年获得四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后,今年再次蝉联了全国普法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在年初该市还蝉联了江西省平安城市荣誉称号。是什么铸就了这个千年瓷都的平安与和谐?是法治。景德镇市主要领导如是说。在这场法治长跑中,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依法履职,尤其是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为景德镇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力推  相似文献   

8.
朱华仁 《群众》2012,(12):47-49
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法治江苏建设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以构建全国法治建设先导区为目标,以规范公共权力、维护公民权利为主线,以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为载体,坚持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为重点,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0,(1)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力推动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的法治建设始终与  相似文献   

10.
实行领导行为法律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厉行法治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务之急。 (一) 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领导行为法律化,从本质上讲是对领导权力的约束和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领导行为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严厉批评家长制作风,指出“不彻底消灭这种家长制作风,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内民主,什么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页;下引只注《邓选》卷、页)“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常委会在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建设“法治浙江”的总体要求,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髓所在,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宁波要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提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港桥海联动,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建设"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构建和谐社会七项重点工作,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也标志着党的领导方略和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 ,即从过去的以党治国 ,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各方面发号施令和包揽一切的领导 ,转变为通过国家机关和法律来实施领导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政府机关和行政领导必须依法行政。为此 ,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必须具备法治观念这一基本素质。一、法治观念是行政领导的基本素质行政领导的法治观念 ,是各级行政领导在日常的国家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4.
马明 《云南人大》2007,(1):26-27
今年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体现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大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任.在行使监督权中需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倪正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号召。响应这一号召,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长广远的历史意义,每一个民主党派及其成员都应为此积极努力作出贡献。一从党的...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4,(35):32-33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全面论述。《公报》论述的内容,集中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一个本质特征,即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二是五个具体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是两个协同坚持,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决定》在第七部分专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作了具体规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很多亮点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明晰了党和法治的关系,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进行了战略性部署。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法律、依法管理城市提供有力的立法依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是城市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是城管部门合法有  相似文献   

19.
董连翔 《群众》2014,(11):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种保证体现在党通过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法律至上的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理论依据与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法治建设的制度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通过执政党完善的党内法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上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迈向法治中国的重要里程碑。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