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的“记忆”研究逐渐兴起。法国当代史学名家皮耶?诺哈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引领了这一潮流,将之聚焦于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上。诺哈区分了“记忆”与“历史”,指出了“记忆”的“场所”具有的物质性、功能性与象征性,并以庞大的篇幅建构了法国国族自我认知的社会史。其中,孔帕尼翁的《普鲁斯特之<追忆似水年华>》将普鲁斯特及其作品视为一种“记忆之场”,探讨了“泛普鲁斯特学”、成为“法国伟大作家”的普鲁斯特及其成功的社会基础,将“普鲁斯特”这类“建构之象征物”纳入到“法国之所以成为法国”的研究中,表明其保证了一种集体性的、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再生产;该文也代表了作品研究的另一种进入方式。  相似文献   

2.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同构成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目标。在政策支持下,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搬得出”的阶段性任务,但就可持续发展而言,“稳得住”“能致富”更为重要。以陕南秦巴山区H县“138模式”为案例,本文将搬迁户的经济生产、社区生活整合进“生产—生活共同体”的框架内,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党建引领提供了运行动力,组织再造提供了运行基础,协同治理构成了基本运行方式。以上述三项微观机制为基础,“138模式”能够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提供客观条件。生产—生活双重导向与安置社区内的空间聚敛,构成“138模式”不同于其他后续帮扶方式的重要特征。最后文章提出加大政策关注力度、构建“生产—生活共同体”、开展组织建设和鼓励协同参与等政策建议,以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江南逢李龟年》是著名的唐诗经典,并被认为代表了杜甫七绝创作的最高水平,然而,从古至今却一直有学者质疑杜甫的“著作权”。已有学者从史料和史实的角度论证了杜甫创作的可能性,而文章则从历来学者们所忽视的诗歌意象以及审美反应方式角度进行证实。此诗核心意象“落花”代表着最美的春景,符合当时及杜甫的审美习惯,而此诗对旧友相见场景的如实呈现,既符合杜甫荆湘诗的创作惯例,也有其独特性。这是一首表达“喜相逢”的诗,不必从政治性角度作“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失败后,进步人士渴望在左翼书籍中找到出路;1930年,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全译本应运而生。林微音的译本看似“忠实”,却置换了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并“陌生化”了书名与作者名,间离了读者层累积十年的阅读期待。如此种种翻译策略看似规避国民党当局查禁,实则寄寓了林微音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摩登”的林微音为译本晕染了一抹彼时黄埔滩头消费主义的色彩,使“去左翼化”进一步滑向“庸俗化”。因此,该译本不仅有负20世纪30年代读者以革命文学促成革命政治的期待,亦难以规避查禁。“上下”交困的首译本虽“微音迅逝”,但莫里斯所倡导的艺术社会主义却渐成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伴随义“X随”类动词出现频率较高,其内部成员在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语用功能方面表现出一些共性。辞书对其差异揭示不够,针对此类词语的专题研究依然空缺。文章试从句法分布、语义内涵、历时演变、认知理据四个层面对伴随义“X随”类动词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句法分布方面,“伴随”较为独特,“跟随”、“追随”一致性较高;语义方面,“伴随”强调事物伴随关系,“跟随”和“追随”强调事件伴随关系;历时演变方面,“追随”、“跟随”、“伴随”成词时间呈现由早到晚的连续统分布。导致“X随”类动词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所跟体词生命度、意志性高低,“X随”类动词主观性高低,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这说明人类语言在对客观世界进行临摹之前,已接受了认知的调控与制约。该发现从认知层面进一步充实了以往有关伴随义动词的研究,在语言分析中适用性更广,能够达到以简驭繁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在现实情境的感发下产生“四心(端)”。“四心”集感知、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于一体,其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四心”的感受体验过程在儒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较好地体现出儒家的价值追求,所以称之为“儒家的审美方式”。它虽然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美学理论上并没有被充分自觉,不像自然情感感发那样发展出感物学说。重视这种审美在道德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有利于缓解道德主体内心的冲突,并可以抗拒在道德活动中对既有观念和规范的非语境化运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基本特征,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新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征: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大、未来会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以及“未富先老”等。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社会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放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缩小”负面效应,实行一揽子政策,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增加全社会劳动力供给以及挖掘人口“二次红利”、通过不同渠道养老资金的统筹安排促进全社会资本形成以及通过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贿赂犯罪罪名体系与治理结构的构建,是“中国式”腐败治理理念、智慧、资源与立法技术的结晶。中国特色罪名体系的发展,始终围绕扩张犯罪主体类型而展开,形成了“分体式”发展模式,却忽视了对行为类型的重新识别、拓展以及规制对象的有效性等问题。在“分体式”罪名体系中,贿赂犯罪的治理结构以对价关系为基础设定罪名结构;以结果本位为基础设定评价基准;以差异化治理策略为基础设定配刑原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对罪名体系建设原理的代际更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在体系建构基础上,应当实现由单一“分体式”立法向“分体+分层”立法的转型,引入行为类型的立法导向;在要件设定基础上,实现从以对价关系为中心向以公权伦理为基础转向的完善;在犯罪治理结构上,实现从“差异式”治理走向“全链条式”“同一性”治理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红船精神”是建设“重要窗口”的精神源动力,在建设“重要窗口”的实践中焕发着时代光辉。从“红船精神”到建设“重要窗口”,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思考和殷切嘱托。“红船精神”对于激励建设“重要窗口”的实践价值集中表现为:首创精神彰显建设“重要窗口”实践品格,奋斗精神赋予建设“重要窗口”实践动力,奉献精神规定建设“重要窗口”实践旨归。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浙江坚持以“红船精神”为指引,遵循“人民至上-政治建设-抢占发展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聚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浙江经验。  相似文献   

10.
南京高淳的水陆画被当地人称作“斗牌”,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宗教学、艺术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探究生命伦理的重要资料。作为宗教绘画,它与水陆法会的仪式联系在一起,其基本功能在表达人伦追求和寄托生死情结。高淳水陆画以五色重彩对乡人的精神世界加以想象的描绘,已成为不可多得的非文字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political science. Since Lipset proposed the argument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s democratization” in 1959, this thesis has been exerting profound influence on academic circles, known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heories of the social science” and “one of the best sustained by the evidence”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Lipset hypothesis” was examined repeatedly during the half a century. It met with fierce criticisms. For instance, some scholars question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ent; some revised the linear causal logic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ocracy; and some raised “political process explanation” and “exogenous explanation” as alternative theories. Scholars who supported “Lipset hypothesis” responded to the criticisms. Their research mad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more explicit,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space and explanatory power of “Lipset hypothesis”.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re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ebates on this issue will continue.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而现代性的一个典型态度是唯我独尊,是“霸道”。因此,向霸道,霸权说“不”就成为后现代精神的精髓,成为一切后现代思想家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对美帝国的抵抗和批判,揭示了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取向和道德风骨: 他们不仅勇敢地抵抗形形色色的霸权, 为弱小仗义执言,而且致力于人类的平等和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 关爱一切生命。主张“尊重他者,倾听他人”。它并非一味解构,而是致力于为我们这个时代寻找“可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There have emerged two representative opinions regarding the origin of Wang Guowei's thought as shown in his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one being Westernness aided by Chineseness, and the other being Chineseness aided by Wesernness. The former opinion holds that Wang's fundamental ideas in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were derived from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which, in turn, were used to deal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the latter opinion argues that Wang's basic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Chinese aesthetic traditions, which were aided by western thought in Wang's Case. The two opinions seem to be over-focused on conceptual comparison and identity; therefore, they fail to point to Wang's principle of “Life as Essence” which incorporates thought of all origins. Wang's Poetic Remarks in the Human World is a reaffi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life”, a blending that goes beyond mere conceptual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相似文献   

14.
"内圣外王"既力图通过内在德性的修炼,展现自己的道德影响力和人格力,又将内在德性扩展为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仁由己,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影响、教导以及引导追随者和社会大众,力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性领导。"内圣外王"的德性领导是一种建设性的努力,"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能成为"圣人王",更是一种精神隐喻,旨在最终实现一种"不知有之"的自我领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主题是探寻影响地方政府有效履行职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遵循实证研究途径,具体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论认为,在六个影响地方政府有效履行职能的因素中,"法制(不健全)"属于强影响因素,影响力最大,"执法手段(缺失)"、"公务员素质(不高)"和"财政支持(不到位)"三个因素的影响力居中,而"物质条件(差)"和"现代技术(意识不足)"属于弱影响因素。并且,不同区域、不同府级、不同学历和不同职务对六个因素各自影响力的认知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清代浙江省会杭州,诗人结社活动非常兴盛,各种社团层出不穷.其中“蕉园诗社”“南屏诗社”“古欢吟会”“潜园吟社”“东轩吟社”“铁花吟社”等有些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诗社,学术界已见研究.而其他还有不少社团,则目前缺乏探讨.文章就魏成宪“苔岑兰会”、邹绅“古藤书屋诗社”、汪曾唯“千龄会”三个社团做考察,或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厦门市"走出去"的现状、最新动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厦门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走出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以来,一批来华德国人将他们视域中的中国用文字记录下来。依据史料和文本分析可知,近代来华德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一方面呈现出中国传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特征,另一方面则在小范围内建构了在欧洲现代观念影响下特殊的现代中国。近代来华德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是一定时空和历史语境的产物,在华亲历时代巨变的德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更为深刻立体,处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近代中国呈现出特殊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儒家与基督宗教分别以特异性的“忠孝”与“爱神”作为本根至上的终极正当原则,结果导致它们不仅在理论和现实中陷入了深度悖论,而且彼此间也形成了无法调和的张力冲突,难以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只有运用它们共同包含的“普世爱人”观念,置换它们各自奉行的特异性至上本根,以尊重人权的“不可坑人害人、应当爱人助人”原则为基础,儒家与基督宗教才能通过求大同、存小异的途径,真正实现“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历史理论的乌托邦是赫勒提出的基于现存社会的历史理论,这种乌托邦建立在自由价值基础上,力求符合理性的激进需求,最终指向了伦理的诉求。作为一种历史想象,乌托邦的核心是不断追求个体自由的实现。历史理论的乌托邦立足于“现在”,相信进步的观念。赫勒希望激进哲学所代表的乌托邦能够带动实践和行动,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