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案例启示:浙江温岭虐童案中幼儿教师虐童的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或虐待罪。由于现行刑法没有规定相关的虐童犯罪行为,使得虐童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要解决这一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不是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而是应对虐待罪的立法予以完善,并将此类行为纳入虐待罪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虐待罪的定罪界限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只有“情节恶劣”的虐待行为才能构成虐待罪。一般的虐待行为,如家庭成员间轻微的打骂、偶尔的冻饿、生活上不够关心爱护等等,是不能构成虐待罪的。虐待行为是否情节恶劣,是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但是在如何认定某一虐待行为是否情节恶劣上,刑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对虐待罪的定罪界限进行探讨,使之形成一个大致统一的标  相似文献   

3.
徐文文  赵秉志 《法治研究》2013,75(3):103-108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虐待罪的规定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必要对虐待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探讨。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应有所扩大,将"对被虐待人负有照顾、保护或者负有指导、教育责任的人"都包括在内;虐待罪中的"情节恶劣"在区分罪与非罪时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此罪的构成要件;可适当加重虐待罪的法定刑。虐童行为的犯罪化可以通过对虐待罪的修改得以实现,应将虐待儿童的行为单独列为一款,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4.
是虐待致死     
刘秀珍的行为是虐待致死,还是伤害致死,或者是属于二罪并罚?从案情情况看,我认为应当是虐待致死。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根据虐待行为对被  相似文献   

5.
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的客观要素与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的侵害法益为被监护人、被看护人的人身权;只有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自然人和单位才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有四个行为表现形式——违反(不履行)监护或看护义务、虐待行为、虐待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以及本罪侵害对象只能是处在被监护、被看护情况下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在司法认定方面,一是要考察涉案人员与被害人是否存在监护、看护责任关系,二是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情节恶劣”的虐待行为.本罪与其他虐待型犯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的关系不同;二者违背的义务来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虐童行为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罪名定罪处罚。但这些罪名并不具有保护儿童的针对性,在司法实践中也可能出现关于定罪量刑是否适当的争论,导致对儿童利益刑法保护的混乱。鉴于虐童行为的本质更倾向于虐待罪,立法可以通过扩大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并适当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来实现对儿童更为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刘瑜  王德宏 《法制与社会》2013,(31):261-262
我国家庭暴力现象呈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妇联接到关于家庭暴力的信访量就到3.66万件,有关夫妻间的暴力信件达3万件,同时40万个家庭解体,25%的起因是家庭暴力,33.9%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31.7%的人承认配偶对自己有暴力行为.”家庭暴力并不止打骂一种方式,往往还伴随着非法拘禁、强奸等行为,这时,是以虐待罪一罪处断,还是以虐待罪、非法拘禁罪、强奸罪从一重罪处断,又或进行数罪并罚,司法实践中,各地判例各不一样.本文拟结合刑法罪数理论,对虐待罪中发生非法拘禁和强奸行为的法律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熊霓 《法制与社会》2014,(9):252-253
从字面我们就能读出虐待和伤害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诚然在刑法法条中这看似有较大差异的两个罪名却在一些案例中出现了界限模糊。虐待罪中的加重情节——致人重伤或死亡,和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到底如何区分?同样造成重伤和死亡后果,为何在披上"亲情"外衣之后就能在量刑上"网开一面"?虐待罪的设置是否合理?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思考,探究虐待罪的立法目的并比较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不同,最后提出完善虐待罪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虐待儿童事件呈现频发之势,由于刑法的漏洞,司法机关也无法作为。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虐待罪的规定难以有效保护儿童的权利,有必要对司法救济新途径进行探讨。本文尝试从非家庭成员虐待与家庭成员虐待两方面阐述现行司法机关的"无能为力"并从扩大虐待罪的主体和增设虐待儿童罪两条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庭暴力现象日益凸显,家庭虐待案例的审判反映出虐待罪的司法适用困境和立法缺陷。现实案例中,虐待罪中往往伴随着殴打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虐待过程中的故意伤害行为和一般殴打行为的主要区分在于行为人是否明知其行为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分析虐待过程中发生故意伤害行为的定性分析,以期为虐待罪的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虐待行为不断出现,特别是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虐待问题日益严峻,危害巨大。但是我国刑法中关于虐待罪的界定过于狭窄,其他法律也没有明确的立法来规制教师的虐待行为。因此,在我国刑法中设立虐童罪,并不断完善其他法律配套机制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条例有关“战时”的规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时和战时都可以构成的犯罪,在条文中注明:“战时从重处罚”或在第二款上:“战时犯前款罪的……”。这些犯罪有武器装备肇事罪、泄露或遗失军事机密罪、虐待迫害部属罪,偷越国(边)境外逃罪、私放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逃离部队罪、擅离职守或玩忽职守罪、阻碍执行职务罪、盗窃武器装备或军用物资罪、破坏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罪等;另一类是只有  相似文献   

13.
<正> 虐待和迫害部属,是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特有的现象。在我们人民军队内部,不仅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而且还将其视为违反军人职责的一种犯罪行为,要依法予以惩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军职人员滥用职权,虐待、迫害其部属,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即构成虐待部属罪。  相似文献   

14.
趣读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目无交通法规,涉嫌交通肇事罪甚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凿壁偷光:好好的墙壁,凿上个大窟窿,涉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一箭双雕: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杀保护动物,涉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揠苗助长:不务正业,肆意乱拔庄稼,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囊萤照夜读:大量捕捉萤火虫,并狠心囊之,涉嫌虐待动物罪。请君入瓮:把人困于一种陶器中,限制人身自由,涉嫌非法拘禁或绑架罪。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混淆视听,涉嫌欺诈罪。  相似文献   

15.
张京 《法制与社会》2013,(17):295-29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虐待行为不断出现,但在司法实践中,虐待罪更多地被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所遮盖,虐待罪在司法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其在立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虐待的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我国对虐待行为的规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速览     
《方圆》2020,(9):4-4
微新闻01检察机关批捕虐女童案5月5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检察院对发生在建三江创业农场故意伤害、虐待女童案的犯罪嫌疑人曲某某、于某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批准逮捕。近日,一名4岁女童疑被其亲生父亲于某某和继母曲某某虐待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发舆论关注。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相似文献   

17.
性虐待是指为获得性满足而实施的对他人或自已的肉体折磨和精神虐待的一种行为。性虐待犯罪是我国新出现的一类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对此犯罪尚无专门罪名对其规制。性虐待犯罪与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虐待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故意伤害罪等罪名有着相关的联系,但在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特征上也有诸多不同。笔者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建议我国《刑法》设立性虐待罪。  相似文献   

18.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妨害作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以及破坏监管秩序罪,都使用了“指使”的概念,对此有三种解释语境,即完全承担共犯的责任、完全不承担刑事责任、部分承担刑事责任。只有综合考虑指使人和被指使人之间的关系、指使的强度、被指使人进行的活动,并且结合立法的意图,才能合理地分配指使人和被指使人的刑事责任。部分承担刑事责任的主张是正确的,指使表现为命令、胁迫和起主要作用的教唆。  相似文献   

19.
彭夫 《法制与社会》2013,(6):81-82,86
温岭虐童事件拨动了整个网络的神经,最终以警方撤销案件,仅对当事人治安处罚了结。本文分析了现有刑法规定难以处罚当事人的原因,探寻了现有刑法对于儿童保护的"盲区",并以刑法谦抑性为基本立场反对新增虐待儿童罪。同时,从"身份到契约转变"这一法治精神出发,提出应当扩大虐待罪适用范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各种虐童行为严重侵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然而我国刑事法律在虐童问题上的空白,使得一些涉及虐童事件的嫌疑人很难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以致于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文章拟通过对虐待罪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虐待罪的立法建议,以有效打击虐待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而维护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