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由于沟通的零距离、零时差、快捷、互动、自由开放等特性,"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普通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窗口。但"网络问政"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对此,需要政府和网民多方努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使文明、理性成为网络民意的主流,从而探索公民"网络问政"的和谐有序发展之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作为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衡量一国民主化程度的标准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可见,党把公民知情权提升到一个新的政策高度。本文试图从行政法学层面对知情权展开剖析,以及对公众参与意识,舆论监督与政府权力运作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保障公民参与权,推进政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君 《法制与社会》2010,(21):28-30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情权及行政信息公开对于监督政府、加强民主、保障公民权利的更好行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一方面知情权在我国并未被宪法所确立,也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制度;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掌控者,在公开行政信息方面也不尽人意。行政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制约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构建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国务院于2008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知情权做出明确规定。对保障我国公民的知情权将起到进步作用,是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大举措。本文试从我国保障知情权的现状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关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有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但是公民知情权宪法地位尚未明确;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善的体系,其法律保障效力难以发挥。确立公民宪法和法律上的知情权,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是完善公民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信息公开在我国又可称为政府信息公开或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世贸组织关于我国政府保持透明度的要求 ,使保障公民知情权、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等制度建设 ,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公民知情权:和谐社会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情权是一项新型的公民权利,体现着公民权利和政府义务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本文分析了公民知情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规范、制度、政策和绩效合法性功能。要保障公民知情权,发挥知情权的积极功能,必须规范政府的信息告知和信息服务行为。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政府等行政主体公开法定信息的义务,同时规定了公民知情权的救济方式,是我国公民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上的一次重大进步.本文以该条例的颁布为背景,探讨了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并针对我国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从立法方面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以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9.
周杨 《法制与社会》2013,(32):157-158
本文研究的是公民知情权的救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一种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相应的获取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更具有研究意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体现了对这一权利的重视,但是权利的实现不能仅靠法律的规定,还应该有相应的救济,特别是司法救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以来,大量的公民知情权诉讼案件涌现,初步形成了公民知情权的救济制度。本文将时公民知情权救济进行概述,并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公民知情权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回应能力是网络问政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问政中政府回应行为的不足,并在回应性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要建立官员回应问责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问政时限制度以及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四点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增强政府的回应能力,保障我国网络问政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野下的网络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法治化建设的宪政意义在于它是电子民主时代公民参政权的重要展现。参政权作为宪法及法律规定的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于确认和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抑制权力滥用及其腐败。电子民主时代,网络参政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公民参政权的实现变得切实可行。网络反腐法治化有利于公民参政权的落实,进而有力地推进民主监督制度的发展。网络反腐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网民保护、信息公开,而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保护并激励网络举报人是其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文化市场发展体量大、速度快,对其监管具有经济管理和意识形态管理双重属性。随着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和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法治化监管的基本框架得以形塑,并释放着建构价值。然而,网络文化市场法治化监管在实践中还面临法律依据不完善、监管理念转型难、政府监管待优化、监管生态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缜密完善的法律体系,持续推进监管理念转型,着力强化政府监管,构建良好的监管生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民权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道晖 《法学研究》2006,28(1):79-88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成员具有公民与私人的双重身份和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双重权利的理论,可以将民间社会理解为具有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是组织化的政治存在,区别于分散的自然人社会的经济存在或民事主体存在。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力量。公民社会的特性和作用是让各个社会阶层有其组织和表达民意的渠道来参与国家政治,影响国家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侯保龙 《行政与法》2007,4(7):56-58
政府存在的最大正当性在于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型政府按照历时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宏观服务型政府、中观服务型政府和微观服务型政府。文章认为,我国目前的政府建设正处于由中观服务型政府向微观服务型政府过渡时期,因此,建立一个权力制约的法治政府以及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应该是我国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知情权在现代消费者权益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消费者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面对当前汽车消费过程中收费项目繁多、收费依据不明等收费问题,汽车消费者知情权存在行使与救济双重困境。对此,立法方面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知情权的内涵作进一步细化;司法方面应充分考虑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构建权利义务双重保护模式,以求汽车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实质公平;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信息披露义务加强对汽车销售领域的行政监管;行业协会应发挥作用,构建行业信用体系,畅通信息交互渠道,以实现社会共治背景下的多方位保护汽车消费者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参与下的政府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一种新方式,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在网络参与环境下如何趋利避害,使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民主并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政府决策为研究对象,以网络参与为研究视角,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探讨了网络参与和政府决策之间从冲突走向协商的可能性和途径,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出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财政支出公开,不仅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且有助于财政公平和财政民主,是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财政支出公开制度尚不健全,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确立财政支出公开中的权利本位理念,走向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郭祎 《行政与法》2013,(7):6-10
相较于中国,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政府机构组织整合、政务信息公开立法、强化采购监督管理、电子政府网络建设及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时期,我国应当借鉴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经验,在推进行政区划与行政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法治化以及政府服务与民众的互动性等方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私协力的表现,是担保国家理论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化。透过担保国家理论、公私协力背景分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政法属性,政府保证责任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责任转型,有其宪法渊源与民事责任阙如的现实需求。基于保障社会公众以合理的价格持续、均等地获得质高价优的公共服务之目的,政府保证责任可以类型化为监督责任、管制责任、接管责任,其内容体现为保证有限竞争、质量与价格供给、持续与均等供给以及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可以通过行政规制、契约治理及信用监管等措施,促进政府保证责任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