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时代和实践呼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出场,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诸多范式,需要从科学理论的维度、发展实践的维度、中国问题的维度以及研究主体的维度等方面正本清源、扶偏匡正。在此基础上,按照开拓研究的逻辑起点,明确研究的价值取向,判明研究的历史方位,设定研究的结构要素等内在逻辑,建构形态统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理形态、大众形态、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无疑会波及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作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适应的哲学理论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为积极回应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提出的挑战,必须构建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使命。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维度的努力体现在理念、诉求、向度三个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理念体现在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诉求体现在实现公共性的建设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向度体现在实现"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只有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机和活力,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有机统一;就要坚持以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开拓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质意义的价值领域;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打造中国话语权.当前,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治生活离不开政治哲学的引导。中国的政治建设实践是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不是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移植",也不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拷贝",而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建构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和完善提出的客观性要求。这一理论建构应基于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反思与超越、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避免片面性,在创新维度、超越维度、现实维度、个性维度上提出符合现实政治发展需要、能够引领政治价值发展的理论思考和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有关人民性政治实践价值生成规律的理论,人民性政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实践坐标,价值生成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致思取向。它以其特有的实践原则超越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抽象本性,扬弃了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缺乏政治科学理性支撑的理论局限,推动了政治哲学的逻辑轴心从价值理念走向价值实践,实现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政治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价值性与事实性的有机结合。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和政治价值论的"四论舍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结构,表征了人类社会政治主体性与政治客体性的逻辑统一。政治生活的时代变迁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时代转型,共建思维、民族利益和社会政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维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学说。其协商民主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彰显现实功能与价值取向。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对于当前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政党制度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全盘复古,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照抄照搬,更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模式的简单照搬与观念遗存。它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从价值理念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社会建构方向以及公民道德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释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自觉与自信,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支撑与思想核心。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立足生活实践,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富强作为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范畴,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灵魂的意义。富强范畴在一定历史时期未能得以充分延展和系统论证,因此,从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路向阐发富强范畴,是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从民族国家的自强到富强为主导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路径与历史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立足古今中西的思想资源实现着以富强为目标自觉和文化选择;有别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着国家富强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理论自觉与政治选择。因此,富强范畴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以及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我们在新时代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和构筑中国梦理论,固守和发展作为历史目标、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富强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之间的关联不仅来源于其现实的合理性,更来源于二者共同的文化品质和人文追求.在当代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置于网络文化这个新的传播媒介中来实现,必呈现出新特点:传播介体权力系统的退场以及社会政治价值的多元;传播主体中心角色的流失以及社会政治话语的多样;传播客体个性意识的张扬以及社会政治行为的疏离.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促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需要利用传播介体的综合力将抽象的理论创制为亲近性读本;发挥传播主体的创造力,将深刻的理论赋予其日常性意义;激发传播客体的学习力,将硬性的灌输转换为自觉性素养.  相似文献   

11.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包括执政党、知识精英与人民群众三大部分。要成功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勇于改革自身,减少自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念障碍与体制障碍;知识精英则必须树立真正的问题意识,努力克服理论研究相对于政治与国外思潮的非自主倾向;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则必须通过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为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三重主体只有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才能更为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变化和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渊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其支柱和支点理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概念、法的本质属性、法功能的局限性、法学研究方法、法的主体和客体、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西方法学思想价值的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整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点和转化系统的系统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十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当代传承,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价值指引,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制度化包含着重要的实践维度的政治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联合理论,颠覆西方政党对抗论,塑造政党通力合作的政治文化,超越共识民主制,实现了非分权下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5.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念上的合法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之一。当代中国,在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构建和宣传方面曾出现过误区,马克思主义才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认同。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的产生、创新发展与长期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源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策略和实践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基础是从毛泽东开创到习近平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新时代人民政协被赋予新定位新使命,对于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2,(1):40-51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关于中国特色人民民主鲜明特质、显著优势与实现形态等方面的集中论述,进一步指明了人民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在这套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18.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 ,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奠定了政治与道德一体、人类通过政治实践获得德性生活的基调。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抽象人性论和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性生活的至上性 ,因而完成了政治的世俗化进程。但是 ,从人作为天生的社会动物这一人类存在的基本命题分析 ,人的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只能是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而不是理性单纯从属于感性、个人独立于社会并优先于社会的价值序列关系。因此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中介 ,通过对人的劳动实践的分析 ,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自由的全面发展 ,国家必须以真实的自由和全面的平等为基本理念 ,通过倡导积极的公共生活而实现人的道德提升和精神自由的历史性命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 ,准确地界定目前我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质 ,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重要价值目标,它在共享发展主体、共享发展客体、共享发展实现途径和过程、共享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方面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发展理念的进行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的深刻根源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语境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及其相应的治理方式立足于中国实际,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代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形塑现实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力量,不仅具有独特优势,是历史与现实逻辑的统一,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