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血液样品中乙醇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含乙醇的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异丙醇为内标,对存放条件不同的血液样品中乙醇进行检测。结果冷冻(-10℃)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无显著变化;冷藏(4℃)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变化不显著;室温(28℃~33℃)条件存放1至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显著改变。结论含有乙醇的血液样品,在冷冻、冷藏条件下可较稳定的存放30天;在室温条件下存放30天血液样品中乙醇浓度发生显著变化,不可在此条件下存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毒品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提高生物样品中毒品检测技术的性能是法庭毒物学研究的重点。相比于血液和尿液样品,唾液在的样品采集和毒品检测中具有诸多优势,因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唾液样本用于毒品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唾液毒品检测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固体海洛因毒品中残留有机溶剂的顶空-气相色谱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干法和湿法处理42份样品,密封后90℃加热振荡20min,抽取顶空气体用气相色谱法(DB-WAX毛细柱,30m×0.25mm,0.25μ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5MS毛细柱,30m×0.25mm,0.25μm)检测,以已知17种有机溶剂外标法定性。在样品中加水后检测,根据峰高估算5种共有成分的含量。结果在42份海洛因毒品中检出乙酸、乙醚、乙醇、乙酸乙酯、乙醛、三氯甲烷等12种有机溶剂成分,5种主要共有成分相对含量有差别。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定性可靠,可用于固体海洛因毒品的来源与批次分析。  相似文献   

4.
甲胺磷在家兔血保存标本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甲胺磷中毒死的检血在保存中的甲胺磷分解动力学。甲胺磷中毒死的家兔血分别在室温(12~25℃)及冰箱(4℃)保存,并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不同时间的浓度。在室温及冰箱中,甲胺磷在家兔血保存标本中的分解初始很快,随时间延长,分解趋于缓。队分解曲线类似动力学静注二室模型。甲胺磷在室温保存组中的分解较冰箱中快。该研究为正确判断甲胺磷中毒的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固相萃取技术(SPE)在苯丙胺类毒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固相萃取(SPE)技术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目标化合物吸附,使之与样品的基体及干扰化合物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SPE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SPE技术在苯丙胺类毒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6.
苯巴比妥在家兔血保存标本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家兔尸体血液室温保存组(10~15℃)和冰箱保存组(4℃)中苯巴比妥的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苯巴比妥在血液保存标本中分解是非常缓慢的,室温保存组和冰箱保存组的分解速度相近。此结果为疑为苯巴比妥中毒案件中正确评价毒物学分析结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卜俊  刘伟  严慧 《法医学杂志》2009,25(5):359-361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温度下血样中毒鼠强的稳定性。方法配制毒鼠强质量浓度为0.5μg/mL的血液样品,分别置于45℃、25℃和4℃环境中保存,在配制当天及存放3、12、18和39d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质量浓度,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5℃下血样存放3d毒鼠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存放4~12d毒鼠强质量浓度有明显下降,存放12d后毒鼠强质量浓度缓慢下降;4℃下血样存放12d毒鼠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存放13~18d毒鼠强质量浓度有明显下降,存放18d后毒鼠强样品质量浓度缓慢下降。结论血样中毒鼠强质量浓度在最初的3d内稳定,此后浓度下降。保存温度对血样中毒鼠强质量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保存时生物样品中氯胺酮的稳定性。方法家兔以氯胺酮150mg/kg灌胃,30min后处死,取其血、肝、肾、脑,分别在室温(18~24℃)和冷冻(-20℃)条件下保存,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分析、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测定不同时间各样品中氯胺酮含量。结果血、肝、肾、脑冷冻保存至第30天氯胺酮含量均降低(P〈0.05);室温条件下各样品中氯胺酮含量自第5天起均升高(P〈0.05)。结论生物样品在冷冻条件下保存时氯胺酮稳定性较好,怀疑氯胺酮中毒或死亡的检材应冷冻保存,尽快检测。  相似文献   

9.
海洛因来源鉴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毒品来源的鉴定是指对毒品样品中包含的来源信息进行提取拜分析,这有助于打击毒品犯罪.海洛因是危害我国的主要毒品,它的来源鉴定更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研究海洛因来源的三种方法,即研究海洛因样品中的各种有机杂质及其相对比例;研究海洛因样品中的痕量无机元素;研究海洛因及吗啡的稳定同位素相对比值.第三种方法能够反映样品的地域性特点,因而在来源鉴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是同位素比值测定方法中用于海洛因来源鉴定的最佳手段.这一技术还可用于其他微量物证(如炸药、药品、油品等)的来源鉴别,因而在法庭科学领域内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GC和GC/MS技术在毒品来源推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毒品案例,推断毒品来源。方法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毒品样品中的主成分、痕量杂质、掺假剂和稀释剂,并选择GC/FID和外标法定量分析上述各组分,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的统计比对,并用SPSS1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分组结果进行验证,推断毒品样品之间来源的区别与联系。结果用GC/MS定性分析、GC/FID定量分析和SPSS1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将12个案件的毒品按来源分成7组,其中1、6、7、11号样品和10A、10B样品分成两组,2、3、5、9号样品各成一组,4号和8号样品分成一组。上述12起案件的毒品来源分析和比对结果,经送检部门反馈的破案信息证明,与案件的真实情况十分吻合。结论应用GC/MS、GC/FID技术分析毒品,可准确推断毒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毒品来源推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毒品来源推断技术在打击毒品犯罪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了各国法庭科学专家们的关注 ,该技术正成为世界各地顶级毒品分析实验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毒品来源推断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手段对缴获的毒品样品进行全面的理化检验及组成分析 ,建立其样品指纹图 ,采用科学的统计和数据处理方法 ,推测毒品的可能产地、相关加工工艺和运输过程等毒品来源信息的综合技术。毒品来源推断技术的应用具有为禁毒执法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和战略、战术情报服务的双重作用。尽管毒品来源推断技术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 ,但应用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可变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环境污水毒品检测技术为基础,结合相关法学和统计学理论,为毒品检测技术在禁毒情报的获取中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污水分析技术的起源以及污水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并对包括样品提取与保存、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在内的污水样品中毒品检测技术手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进而,对以禁毒情报工作的需求为着力点,通过动态广泛的污水中毒品检测,以大数据的方式获得关于不同种类毒品的时间空间分布情况的方法进行说明论述,充分展现了环境污水检测技术的应用潜力及前景;最后,对此项工作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汇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数据库平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IMS)为平台的毒品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将毒品检测工作的一般流程和LIMS的基本功能结合,制作建立在LIMS体系架构下的每个流程的交互界面和监控程序.实现了毒品实验室的样品管理、样品状态监控、数据的录入和采集、样品分析、工作流程管理、报告的审核和发布等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在毒品检测实验室建立LIMS,充分辅助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减少了管理工作量,使实验室工作更高效、准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GC法和GC/MS法在地区毒品情报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在地区毒品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方法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毒品样品中的主成分、痕量杂质、掺假剂和稀释剂,并选择GC/FID法和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上述各组分,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推断该地区的毒品状况。结果用GC/MS定性分析、GC/FID定量分析,和数据的统计比对,获得了某省某年27起海洛因毒品大案样品主成分、痕量杂质、掺假剂和稀释剂组成及含量的特征,发现该省缴获的大宗海洛因毒品主要以掺假和稀释后的产品出现,且咖啡因和扑热息痛为两种主要的掺假剂和稀释剂。结论GC/MS和GC/FID法在地区毒品情报分析和打击毒品犯罪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样品中鸦片类毒品检验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概述了近 5年来生物样品中鸦片类毒品的检验情况 ,其中包括鸦片类毒品的主要种类及结构 ,鸦片类毒品在体内的代谢 ,LLE、SPE和SFE等提取净化技术 ,免疫测定、GC/MS、HPLC和LC/MS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4-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4-methoxymethamphet-amine、PMMA)为一种新型兴奋、致幻类毒品,室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常以白色晶体状盐酸盐出现在毒品市场[1]。PMMA的分子式为C11H17NO,分子量为179.26,结构式见  相似文献   

17.
甲卡西酮的气-质联用法分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某市公安局送来一份样品,为灰色粉末。该样品是从犯罪嫌疑人衣服的夹层中发现。经该省公安厅检验,未检出常见毒品成份。送检单位要求我鉴定中心进行定性检验,确定该样品是否含有毒品成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毛细管固相微萃取UPLC-MS/MS测定血浆中毒品的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方法取含毒品成分的血浆样品1mL,加入2mL硼砂缓冲液后吸入注射器中,联接内壁上固定有DB-1701毛细管柱的不锈钢针头,流动注射泵以300μL/min流速使样品全部排出,1mL纯水冲洗,50μL乙腈洗脱2min,UPLC-MS/MS梯度洗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测定洗脱液毒品成分,并对28例案件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血浆中毒品回收率为64.5%~82.1%,RSD10%,LOD40 ng/mL,28份样品中检出19例。结论采用毛细管固相微萃取(in-tube SPME),方法快速、简捷、环保,与UPLC-MS/MS技术结合可应用于血浆中毒品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46-251
借助Bicomb 2.0软件及SPSS 19.0软件对近十年国内外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毒理学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研究热点可以分为5类:分类1为毒品和精神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和样品稳定性研究;分类2为镇静催眠药的代谢和死后分布研究;分类3为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分类4为分析方法的完善和标准化研究;分类5为新型毒物"γ-羟基丁酸"和"合成大麻素"的检测方法研究。国际研究热点分为6类:分类1为传统精神活性物质、乙醇和样品稳定性的研究;分类2为芬太尼的分析研究;分类3为氰化物的检测和毒理学研究;分类4为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检测图库建立和分析方法开发;分类5为镇静催眠药的研究;分类6为丁烷及其引起的猝死案例的研究。同时,对近十年国际合作法医毒物学研究进行了网络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杜华 《刑事技术》2004,(6):40-41
为有效和具有针对性的对毒品进行查缉 ,做到在一个时期能了解、掌握来自某个地区和某个方向的毒品走私情况 ,进行毒源地的调研 ,通过对查获到的毒品样品成分的分析 ,从而探索出具有规律性和共性的东西 ,以判明所查获的毒品是否来自同一方向和地区 ,为缉私决策部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