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局限于区域间的宏观比较,还应该对区域内的发展差距有所了解.相应的,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应该统筹考虑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的两种非均衡性.本文以中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为例,分别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进行了概要解读,认为该规划认真而精炼地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了进入"十二五"以后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阐述了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原则;首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基于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特别关注了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将关注公共服务和惠及民生作为今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强调统筹协调发展,突出通过电子政务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并对新技术尤其是云计算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当前探讨电子政务法治职能及其立法的背景;论述了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设计思路和覆盖领域;简述了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逻辑架构:在充分考虑电子政务自身属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法学的理论范式加以构建;提出了中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由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行政管理与服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签名、信息网络安全五个方面构成,其中"行政管理与服务"及其法律需求是核心,其他四个方面为其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相似文献   

4.
秦浩 《电子政务》2012,(8):91-94
介绍了《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一书的内容架构及其遵循的"理论—方法—实证—政策"的思路脉络,认为该书首次从行政生态学的独特视角对电子政务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了电子政务的研究领域。重点评述了该书对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两个创新、三个探索":一个突破是指建立了电子政务与行政环境互动分析的理论框架;两个创新是指在电子政务基础理论研究上有创新,也在实证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发出一套可用于实证研究的、可操作的电子政务测评方法;三个探索则是指构建了电子政务发展推动"政务变革"的五阶段模型及其相匹配的阶段性策略,对当前一些主流观点进行了认真的再思考,将中国电子政务放在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和历史发展的动态演进中权衡电子政务的各种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5.
周小骥  黄旭 《人民论坛》2012,(20):240-241
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中,成都准确定位工作的主题、范畴、内容,根据统筹城乡过程中城乡青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统筹城乡体制机制转变调整了团组织设置,探索了产业和区域内团组织联建,通过产业凝聚全员化、区域互联一体化、人力配置社会化、机制构建长效化,实现城乡团建观念、组织和资源的"三个统筹",形成了"四化三统筹"的成都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区域化党建是指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筹使用党建资源,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为结点的城市党建网格化、网络化体系。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形成了"四三"工作格局,即以实现"三级联动"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以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这指出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布局、统筹设计、科学分工等现代化的空间治理活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空间治理现代化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国土空间结构进行“再塑”治理,党和国家对国土空间进行蓝图设计和统筹布局,搭建了“牵动”生产力在区域间分散集聚的宏观空间框架;二是对区域空间关系进行“缝合”治理,在宏观空间框架下各级地方政府还应“缝合”区域空间单元的关系,以创新行政体制和完善空间治理制度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空间联通为依托、以产业体系的空间分工和功能互补为动力,调动起区域空间联动协同机制,推动区域板块之间和区域内各空间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即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技术创新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力,行政生态发展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动力,扩大有序的公众参与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直接动力;提出了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路径: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构建新型行政生态发展环境,扩大有序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虚拟社会安全事件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和新型表现形式,并与现实社会安全事件互联互动、互相转化。因此,虚拟社会安全治理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与现实社会安全治理统筹考虑,在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三六三"治理框架,即优化虚拟社会安全治理的三维路径、明确现实社会矛盾化解的六大重点领域、再造"虚实"社会安全治理的三阶段流程,以有力维护"虚实"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开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是推动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性工作。本文紧扣《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符合当前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分析了指标框架的可行性,并将其应用于D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实践,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为了更好反应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引导中国电子政务健康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评估框架下,开展了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工作。本期"研究报告"刊发该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该文从基础准备、在线服务、电子参与、多渠道服务、新技术与新应用等方面,客观评估了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并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持等方面对中国电子政务的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求索》2012,(4):14-16
本文以分析区域统筹发展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关联性为切入点,概括描述了以区域统筹发展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具体实施,并着重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作为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重要的政策措施在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增强区域间经济发展均衡性、有效缓解区域间财政困难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区间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历史和发展的双重维度勾勒国家治理视角下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回顾反思-价值重构-未来观照"为主体脉络的分析框架,考察和刻画了中国电子政务所涉及的技术变革、价值嬗变及发展逻辑的多维测度。技术范式将遵循"采纳-融合-赋能"的梯度渐进,发展模式将沿袭"工程-生态-价值"的模式导向,改革主线将蕴涵"管理-服务-共治"的发展意旨,基于和谐生态的价值重塑成为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主线,应全面回应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趋势,聚焦有效消解制约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并作出适应性调试,打造融合"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放""一网通汇""一网通评"五位一体的一般性框架和发展维度,这对于理解和探寻电子政务推动现代治理的行为逻辑、运作机制和发展进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现状,认为近年来以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从全面普及向日益深化应用发展的阶段。总结了政务应用的发展成效: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不断提升、应用的集成效果日益显现、新技术与政务应用的融合逐步深化;政府网站不断优化升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在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协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论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按照"推进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和开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治社会化、社会多元化及党员结构的变迁,以单位制党建为依托的封闭式、垂直型党建模式逐渐暴露出时代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制党建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日渐成为基层党建谋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区域化党建框架下,党政机关因其特殊的地位、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必然成为责无旁贷的力量,机关党员干部能否按照排头兵、先行者的要求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促进党员的先进性、激发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以机关党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公共问题的凸显,使区域内的单一主体无法单独应对各类公共性事务,因而区域合作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新区域主义倡导区域间的开放性、介入性、包容性、合作性,对区域合作治理的推进作用明显。我国在探索区域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不足,因此需要在新区域主义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同盟,完善区域治理政策框架,构建区域利益平衡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意义和作用;选取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等36个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借鉴联合国和欧盟电子政务评估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公众用户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便民服务、教育、医疗、交通等9个领域评估了面向公众服务的中国城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最后提出应从提供电子政务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度、缩小数字鸿沟、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结果导向型"电子政务发展评估、重视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电子政务的市场化推进机制等方面发展面向公众服务的中国电子政务的对策建议。摘要:  相似文献   

18.
从多个视角对电子政务效益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电子政务业务的长期效益在于机制,业务长期生存的硬道理在于创造效益;发展电子政务项目要警惕大手笔工程,大手笔工程有很大的盲目性,会增加电子政务的效益风险;电子政务建设不要盲目迷信理论,要重视实践,注意回避低成功率项目,从实践案例中挖掘成功理论;要综合考虑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劣势,面向基层、面向公众、面向企业、面向操作的电子政务才能取得效益;电子政务事务处理业务与分析研究业务的成本结构不同,要慎重选择确能带来效益的政府信息共享项目;实现复杂电子政务系统的路径可分为构建和成长模式,复杂电子政务采用构建模式难有效益,而应按照效益导向原则逐渐成长、扩展、充实;要建立促进电子政务效益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地区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当地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珏 《电子政务》2007,(12):60-63
通过案例分析了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改进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门户、"一号通"公众服务热线、乡镇一级的"柜台"公众服务中心等县、市级政府电子政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和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区县电子政务框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区县电子政务框架是体现“顶层设计”和“需求导向”的最佳方式和有效载体。从战略、策略、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构建一体化区县电子政务框架的动因,以及实施策略问题;通过资源复用、整合、协同三个一体化应用实例,体现了电子政务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