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市政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市政公用事业供给机制的重大改革。实施特许经营后,企业开始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发挥作用,打破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行政垄断,提升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作效率。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与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公共利益维护等密切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领域经验不足,参与主体合作治理意识淡薄,政府制度供给不足,企业未能有效平衡公共利益和企业利润,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公共利益在改革中受到侵蚀。回归市政公用事业的公共性,要在公共利益这一价值支点上,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公私合作治理。增加市政公用事业制度供给,保障合作主体的利益,促进合作主体的互动,成为推进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市政公用事业走向市场化《管理办法》施行  从2 0 0 4年5月1日起,我国境内城市在对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项目依法实施特许经营时,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选定都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确定,特许经营期限将根据行业特点、规模、经营方式等因素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30年。这是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管理办法》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保护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等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和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简讯     
<正>国务院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4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办法》明确,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及公用事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特许经营办法》),业经国务院2015年4月21日常务会议通过,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于4月25日联合发布,并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特许经营办法》提出,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  相似文献   

6.
<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先后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城市公用事业项目实行特许经营(PPP)制度。在特许经营权的授予过程中运用竞标机制,公开竞标一个复杂的特许经营合约,政府无需再对每个竞标者进行考察和甄别。众多具有经营意向的企业直接参与竞标,在竞标过程中,竞标企业的竞相出价将不断耗散企业的垄断租金,最后只有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7.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政府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契约式管理,是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公用事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环境影响,尤其是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容易产生"邻避效应"并导致项目失败。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化解"邻避效应",矫正公众弱势地位,实现善治的重要保障。健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公众参与,应强化公众的知情权、安全权、受尊重权与结社权等权利。在实施层面,应把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公众参与环节提前至授予特许经营权之前,对特许经营企业课以相应的信息公开责任,同时,加大对相关知识的科普,提升公众参与能力以及完善相应的民意反馈与监测机制等,以对政府特许经营活动施以全面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市场准入放开、社会资本参与竞争、多元产权主体出现、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加、价格机制正在形成,特许经营等运营模式被广泛使用,行业内的国有企业进行业务分拆和股权多元化,政府监管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以后出现价格上涨很快,服务质量没有保障,普遍服务水平下降,特许经营中履约程度低  相似文献   

9.
<正>一、北京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项目基本情况北京市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入外资、民营等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初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1999年原国家计委批准了北京市第十水厂通过国际招标公开选择BOT项目投资人并授予特许经营权,拉开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序幕。之后,北京市已经启动运作了多个公用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涉及水务、  相似文献   

10.
怎么理解公权?公共事务就是公权。处理公共事务所引发的合作、转让、经营的权利就是公权。市政公用事业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是重要的公共事务。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实现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的责任转移,也实现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权利义务的交换。通过特许经营合同的约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因其超越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中心论和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和企业化模式等工具性价值的内在矛盾和缺陷,突显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等目的性价值在现代公共行政的中心地位,由此使其在人性、公共道德责任、公共道德目的、公共道德准则、公共美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奠定新的公共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治安关系的相关理论是治安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治安关系的界定有赖于对治安相关概念的理解和选择。治安关系是指在治安实践活动中,治安主客体之间形成的社会联系。它具有实践性、客观性、政治性、互动性、多样性等多种特性。治安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评价关系,同时,这三种基本类型各自也包含着丰富的、多层次的治安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维护治安秩序的关键是要了解治安秩序的特性。治安秩序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目的性和持续性、变化性、具体性和抽象性等特性。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对治安学学科发展和具体治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公安学理论中 ,“公安工作基本规律”是一个重要但一直“空缺”着的基本理论范畴。实际上 ,自从人民公安工作诞生以来 ,一条稳定的公安工作基本规律一直在发挥着普遍的支配作用 ,即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公安部门与广大群众结合起来 ,依靠科学、法律、道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同违法犯罪行为、治安事故作斗争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治安需要。  相似文献   

15.
囿于现行法对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的限制,行政不作为一旦对公益有所损害,行政诉讼便无济于事。司法实践则先行一步,针对涉及环境公益的行政不作为,W市X区法院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判决中确认:案件中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应履行一定的作为义务,承担起环境修复及公益保障的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治安学的结构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治安学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整个20世纪对治安学结构体系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甚至是纷乱的。构建治安学结构体系应遵循崇尚学理、注重实践的原则。治安学作为研究社会治安现象、产生社会治安现象的原因以及治安对策的科学,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结构体系:治安学的基本问题、治安现象、治安原因、治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市公共工程评价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权力地位差异,导致其评价过程本质成为各评价主体间权力博弈的过程,而城市公共工程评价制度的健全性成为影响该权力博弈均衡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通过对城市公共工程评价制度内涵以及不同制度环境下评价主体间权力博弈均衡的分析,指出影响城市公共工程评价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于其评价制度是否健全,并在明确城市公共工程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重构城市公共工程的数学评价模型,即通过修正传统城市公共工程评价模型提高城市公共工程评价结论的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论治安学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治安学作为管理学门类中隶属于行政管理学之下的三级学科的定位 ,已滞后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根据通行的学科衡量标准 ,治安学已初步具备增列为二级学科的条件 :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公认的专门术语 ;自身的方法论体系 ;有影响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带头人 ;高质量的学术刊物和学术著作 ;独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化公共教育管理主体,市场机制和企业、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等多样性运行方式也出现在公共教育管理中,教育行政体制面临挑战,因此,发展公共教育管理体制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从公共教育管理的责任、教育价值实现及教育目的达成及其公共教育利益主体的特点来看,增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是发展公共教育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公共教育管理主体的认定及其公共教育管理方式的选择等都应体现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是建设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公共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案件日趋复杂,引入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不仅可以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予以完善,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经济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适案范围、配套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关于构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