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豆星星 《河北法学》2008,26(3):62-65
行政信息公开是促进社会和谐、确保行政公正的前提,是制约权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必须实现行政信息公开法治化、扩大公开内容及范围,健全监督和评价体系、行政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政务公开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是顺应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我们党和国家建设需要的重要制度体系建设。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引导社会向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7,(2):24-31
政府信息公开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因政府信息公开而引发的争议较多,相应的救济制度却并不完善。厘清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的责任划分和赔偿范围,完善相应救济制度,可以推进民主法治的发展,真正落实权利保障与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设定的主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森述 《中国法律》2007,(4):19-20,73-76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多次下发文件,部署、推动全国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5.
邓连引 《法制与社会》2011,(8):157-157,184
市县政府法制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法治政府构建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建设法治政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关键,已经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体制保障。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对市县政府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之筠 《法制与社会》2012,(12):145-147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行,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步步入正轨。政府信息公开是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促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开制度是政府权力的行使及其掌控的信息向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开的法律制度。它建立在人民主权、知情权、服务行政、形式法治等理论基础上,是民主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和公民权利保护的必然体现、是我国履行形册规则的国际义务。政府公开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制度实践,但我国建立政府公开制度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法自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经三年,该法颁布与实施的进步意义有目共睹。它在限制政府权力,建设有限政府;实施政务公开,建设透明、廉洁政府;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建设诚信政府;简化行政手续,建设高效、便民政府等方面,对推进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同时,行政许可法与以往的立法相比,可以说创新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机构设置更加科学,权责更加清晰,权力与市场关系更加合理,政府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当然,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依法行政侧重于对公众权利的保护,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治政府侧重于政府的自我规范。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主要意思是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法治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的活动内,依照法律办理事实: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是社会中的处于优势的群体,如果政府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超越法律活动就要承担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听从于人民.而由人民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基本利益和意志,而中国新出台的《中国行政许可法》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法律和行政机关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还是有很多的阻力和一些难以解决的新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权必有责、权利限制、权力监督、侵权赔偿等四个方面《行政许可法》将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期:中国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开始依法规范自己、中国的民主行政已经步入了程序民主的时代.中国的法律配置和行政权力配置进入了法律化和清晰话的时代.中国政府的政务公开进入了具体的法律要求和具体的公民提出要求都要进行解释和公开的时代.中国政府的服务行政进入了为人民需要制度设计和保障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法治国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泽渊 《现代法学》2002,24(5):12-23
法与国家关系一元论既可能有利法治 ,也可能导致法治根本就无法建立。法与国家二元论下的国家优先论 ,可能使法成为国家的附庸而否定法本身。它在使法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对国家的约束力的同时 ,也使法治失去了基本的立足点。在法与国家的产生上 ,二者在互动渐变中发展形成 ,没有先后之分 ;在法与国家的并存中 ,二者有着地位的差异。基于法与国家本身的特性 ,基于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期求 ,基于实现法治国家的理想目标 ,法律应当优先于国家。就法治国家来说 ,我们要建设的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国家 ,而非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我们不能将法治国家与法治相等同 ,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相反 ,我们应当把法治的内容纳入法治国家的含义之中。法治国家与人治国家、专制国家、警察国家等非法治国家相对立 ,与宪政国家相联系。西方法治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关于法治国家口号的提出也有百年的历史 ,现在重提并郑重确认它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 ,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法治将经由法治国家进而向法治社会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法治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上,法治政府成为政府自我角色的理性定位。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的践行者,法治政府必将引领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政府更应在和谐社会视阈之下,从各方面来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文明建设的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式,实现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其中,政治意识的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思想先导,政治制度的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承载力量,政治行为的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它与法治一脉相承,溶为一体.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内核和精义;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方式;政治法治化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全永波 《行政与法》2005,5(5):49-53
法治政府的建设应体现宪政精神。然而我国在推行建立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却与宪政的要求差距较大。究其原因是我国法治文化的缺失和专制理念的厚实基础,并在法治主体、政府权力和权力的自律还是分权监督等方面存在错位。因此,合理吸收国外的宪政经验,走全方位的法治之路应是明智之策。  相似文献   

16.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7,22(5):13-20
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建立了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和法治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关系.在政治文明视野中全面理解和把握法治国家的核心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将依法治权视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在法治国家的意义上恰当定位立法、行政与司法及其相互关系,实践分权原则和人民参与思想,完善立法民主,建设法治政府和发展适度司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重要保障。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政坛掀起了一场迅猛的"问责风暴",取得了一大批问责成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凸显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以确保政府部门及官员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由此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的制定、修改与社会法治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启疆 《现代法学》2005,27(4):35-41
中国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是通过社会内部自身变革的方式在政府主导之下得以实现的。转型的轨迹可以描述为:思想解放运动使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在彻底否定和不断排除影响中国发展的“左倾”、“右倾”思想和观念的同时,人们的现代文明思想与理念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不断加深修养;在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同时,开始了改革开放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探索道路。民主法制的重建和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实现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社会向法治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胡肖华  徐靖 《法学论坛》2005,20(6):37-44
高校校规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重要外化形式,其内容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合法、合宪是法治对之所提的基本要求.然而实践表明,高校校规中不乏与大学生合法权利相背离的条款,其中某些规定甚至已悄无声息地侵入到大学生的宪法权利领域.对此,我们除了审视校规本身的瑕疵与缺陷外,更应当对作为校规制定依据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规范进行全面的合法性与合宪性检讨,并以之为突破口寻求权利救济的最优机制,实现"良法"治校与大学生权利保障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2,24(1):21-25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 ,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 ,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