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105-105
7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13日,中国河南省的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至此,“中国南方喀斯特”成为中国的第6项世界自然遗产。去年1月,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世界遗产?二十年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很少;现在则不同了,即使不能确切定义,不少人也能列出一二:长城、故宫、颐和园、平遥、丽江……用《世界遗产公约》中的表述,世界遗产就是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的创造和大自然的造化。也就是说,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很难再找到第二个更有代表性的遗址,或者是自然观,那么它就应该被列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标志是外边圆形,中间菱形,圆形象征着大自然,方形标志着人类的创造,二者完美的结合,象征着人和自然的一种完美的结合。1972年,世界遗产的概念写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一问题。1985年,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此后陆续有一批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同时,我国也担负起保护这些世界遗产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遗产的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存在分歧。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能源的需求,使拆迁的触角逐渐伸向古建筑、古遗址,或其周边的地区;另一方面,一些世界遗产正逐渐成为商业化、现代化的牺牲品,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任意破坏遗产整体风貌的行为屡见报端。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世界遗产日。如今,我们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而我们保护世界遗产的观念如何与之匹配,则需要更进一步地思考了。遗产的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孙华 《时事报告》2014,(8):52-53
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大运河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项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突破了中国已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系,既是《凯恩斯决定》对《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每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作出限制后,中国申遗策略的一次转变,也是中国系列遗产申遗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听取“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布署我省世界遗产的申报、管理和保护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做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联合国于1972年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相似文献   

6.
纳溪  树高 《思想战线》2004,30(4):138-140
20 0 4年5月2日~4日,首届中国“世界遗产论坛”在“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及“世界自然遗产”三桂冠所在地———云南丽江市召开。本次论坛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同意的国际性遗产论坛,是第2 8届世界遗产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论坛围绕“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主要内容有:进行国际间的学术及申报世界遗产经验交流;出版国际性世界遗产保护发展论文丛书;考察指导世界遗产保护发展工作;建立国际性、长期性的学术交流关系。前来参加本届论坛的有北京、昆明、丽江相关部门的领导,联…  相似文献   

7.
善待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当时,中国大地刚刚经历了以“破四旧”的名义进行的全民对文化遗产的大破坏。对国际组织的这项公约,除极少数专家外,大家浑然不知。1985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加入《公约》的决议。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的加入,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十几年来,我国的“世界遗产”已经有29处,位居世界第3。即使如此,各地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依然高涨。据说,列入预备清单的“准遗产”已超百项。此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16)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一批"世界遗产",在其漫长的名单上又增添了21个新名字,其中既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也有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我国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皆榜上有名。近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湖北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荣膺"世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 剪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年,《世界遗产公约》启动三十周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启动一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藏传英雄史诗《格萨尔王》诞生1000年。2002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土耳其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定2002年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并拨专款由中国文化部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同年12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论证、评选工作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承担。经该院设立的"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200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昆曲和2004年申报的古琴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艺术、蒙古长调和川剧艺术进入预备名单,中国政府每年将在预备名单中选择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4月正式启动的,每两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计委、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建设厅(建委)、国土厅(局)、环保厅(局)、林业(农林)厅(局):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考虑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遗产保护工作的不完善、以及各类遗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有害影响,《世界遗产公约》要求将那些具有突出重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