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管理的基本项目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洁、美、亮、序"。重点是"序",即公民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秩序。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公民参与公共空间管理的作用,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经历了由古典到近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性演变.尽管每次演变都是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理念与方法却很不相同.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诞生,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第一次升华.后现代主义的突显人性化、关注多样性与多元化、重现宜居性社区为价值取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思想,取代现代主义城市公共空间思想,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一次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培育乡村公共精神,对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然而,在阶层分化加剧和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乡村公共精神缺失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乡村公共事务参与不足、公共理性匮乏、公共空间萎缩和公共权威弱化.破解之道在于发展乡村经济与营造乡村公共空间,推动乡村"三治融合"的资源嵌入,开展乡村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街市是两宋时期出现的一种居民居住区与商业铺面混杂在一起的城市空间形态。从空间上进行解读,街市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具备了商业市场、休闲娱乐以及建筑景观的三重功能,形成了开放性、公众性和艺术性的合理特征。传统街市文化所具备的现代特性对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社会与城乡互动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被置于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流动空间中,形成流动性的文化服务。流动空间中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诉求特点,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需要从流动空间视角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在空间上营造灵活多变的组合空间,在功能上拓展复合型美学价值功能,在业态上培育新型特色服务内容,在主体上促进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实施依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场景化的创新空间、统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拓展外部公共文化资源、构建政府引导下多元力量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机制等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场馆共享、功能再造,达到整体优势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7.
社区建设可以有不同切入点,从不同切入点出发的社区建设效果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对两个NGO参与社区建设的个案解剖发现,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们都建立了良好的村庄公共空间,进而促进了村庄全面协调发展。文章认为,公共空间本质上是一种稳定、信任、参与、共享和获取资源与需要的网络关系,公共空间具有信息沟通、消除矛盾、缓解紧张、形成共识、互助学习、提升能力、整合资源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层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价值冲突显型化的转型社会,它需要构建独立于个人、集体利益和社会普遍性之上的公共话语空间,通过观点的碰撞,形成基层民主思想,打造"强社会"形态.其突出意义在于,"强社会 强政府"的社会形态结构,更有可能保证中国的民主进程有序理性,不至休克或倒退;也才能保证中国这个复杂多元的国家自上而下推行民主时,能有不败的基底,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价值冲突.在这个新闻媒体"观点为王"的时代,讨论新闻评论如何参与构建社会转型期的公共话语空间,分析多元价值观下的新闻评论路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龚强  ;蒋涤非 《求索》2014,(5):178-182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新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价值体系,诸多城市问题对营造良好的新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现代新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推动其发展演进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城市设计思考的角度,分析讨论了营造良好城市形态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这些设计策略在新城市空间中形成富有活力且具有优质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武建强 《求索》2012,(2):99-101
作为国家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公共空间"理论,实质在于揭示政府与民众的政治生活,即社会通过公开的讨论与批判而形成公共舆论,从而强化国家活动的民主色彩,它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力量变化状况及国家政治制度民主性,并赋予公民充分的政治参与权利及保障。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最早进行了民主的政治实践,那么那段历史时期围绕公共事务的治理,是否具备了多主体参与政治和批判的公共场域?本文力图根据公共空间理论,剖析民国早期不同政治势力的历史活动,及有利于公共空间形成的政治条件,得出民国时期的"公共空间"雏形已经初步形成的结论,并揭示它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燕妮 《前沿》2013,(22):66-68
网络公共领域具有参与成本低廉,信息丰富而且容易搜寻,是一个自由、平等而利于审慎思辩的交流互动平台,提供了一个实践协商民主的机会.但是学界对于网络公共领域在广泛的参与、意见极化以及公开承担责任等方面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仍然抱持疑虑.但通过对比分析从历史发展以来三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可以看到,网络公共空间不是毫无缺点,但它所作为目前最具有发展特性和潜质的新兴媒体,某种意义上比传统的公共空间更加有机会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民主协商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时下,"宅男宅女"现象大热,各种解释莫衷一是.空间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空间关系亦是一种社会关系.都市社会作为个体生存的空间背景,生产和再生产了"宅心理"和"宅现象".并且在都市空间分异,公共空间的建设的形式化以及公共空间的营利化和虚拟化等多重空间动力之下,促成了"宅男宅女"在我国存在的普遍性.因此,通过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建设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促进市民有效沟通,对于缓解社会隔离和社会冷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汉市两个城中村的人类学调查,展示了农村移民街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街道的空间结构到陌生人的交往方式、再到当地人对街头的开水房和公用电话的使用,分析了城中村街头生活中公私杂糅的空间使用特点,并指出它是农村移民争取城市权利的一种日常生活空间抗争实践。它作为一种"庶民对抗性公共",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街道在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中的地位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共空间"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50年代的社会学和政治哲学文献之中。1960年代初,芒福德、雅各布等城市研究学者开始关注公共空间的人文和社会价值。社区公共空间是指社区居民可自由进入并不受约束地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社区公共空间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共享和使用。根据供给主体和服务属性不同,社区公共空间可分为公益服务空间和商业服务空间。其中,公益服务空间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面向全体居民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项目由公共财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利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利益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区域内所有的个人与组织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包括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公共管理的价值目标不应是单纯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应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比较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安全成为表征当今城市生活品质重要指标的背景下,视频监控无疑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关键而普遍的技术手段。以南京市公共空间为实证案例,考察三类典型样本(高校、商业区、居住区)中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布点,通过评估城市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实效,管窥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状况,包括采集和甄别视频监控的基本数据、通过三维建模图解和测算视频监控范围、反向确定现状视频监控的盲区,并面向城市公共安全,从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和规划设计两个方向提供监控实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管理是突发事件中各参与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过程。突发事件打破了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改变了系统的价值分配模式,使公共产品呈现"高需求、低供给"的非常状态,这决定了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具有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层次属性和权利属性。突发事件改变了人们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层次要求不同形态的公共产品供给。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需要不同形态的公共产品;但具体到某一特定阶段,某种形态的公共产品需求会占主导。由于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需求的多变性和形态的多样性,公共产品供给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等有效参与、协调合作,以建立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共参与既是公民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也可以被视为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关城市空间的政治争议,是推动社会进步一个特别重要的源泉,同样具有教育公众的巨大潜能.在民众与政府辩论与争执、讨价还价、妥协与让步的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公众与一个复杂的公共政治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兴起,构建了一类以空间使用和空间生产为目标的社区自组织。本研究对“706青年空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考察了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新型青年自组织。研究发现,首先,以706为代表的新型青年自组织以去中心化运营形式为基础,以组织共识为纽带,以内容服务和社交服务为核心,吸引了城市中的青年创意阶层进行文化创意消费。其次,706通过移动主体的行动者网络,再造了一种“有人心却无固定组织”的流动公共空间。此外,706还融合了线下社区和线上社群、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以再现、模拟的方式将媒介公共空间化。借由上述空间形式,706促进了空间关系的再生产,从而反作用于青年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代君 《理论月刊》2010,(9):45-47
价值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价值主体(人)是价值的核心和归宿,价值的生成过程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公共价值一方面意指"公共性",即公有性、共创性、共享性、共同性等属性,指向公共事物、公共行为、公共生活领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公共价值的"公共性"是基于主体内在尺度的共同性,指向公正与公平。正义是公共价值的实质和核心,人本身是其终极归旨,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在公共价值的生成和实现中追求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