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107-110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论”没有真实的理论根据。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关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资本收入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
孙永芬 《前沿》2008,(11):52-56
回顾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历史,人民主权理论不仅是近代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也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面旗帜,而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政治思想家首推卢梭。卢梭人民主权论的理论基础是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卢梭人民主权论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并且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代表的。尽管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日渐式微,并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其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并影响了历史时代,还在于它体现了人类对政治追求的理想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起点,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目的是政治经济学的行为分析基础,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念基础。在这些范畴基础之上,马克思构建了宏大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人民主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人民主体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明确了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夯实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规制公共实施论是新比较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公共实施论的积极之处在于,强调对政府的中性态度,强调不同制度结构决定着规制实施能力的差别,强调从实施能力角度重新理解交易费用等,但在对规制的公共实施论的实践含义、认识含义与基本设定方面,却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文章就以上问题对公共实施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刘嵘 《前沿》2006,(7):40-4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主体论、普遍联系的观点、两点论、重点论等唯物辩证法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自主劳动与劳动体制的深化改革刘世萱(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劳动,即劳动者把劳动能力当作自己个人所有并自主地支配它,在劳动中自觉地、主动地发挥它,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一句话,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依靠劳动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乌云高娃 《前沿》2006,(12):46-48
真的概念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逻辑对真的研究是围绕语言和形式化问题展开的,并产生了不同的真的理论。针对塔斯基语义论是否表达了符合论的问题哲学家们进行了争论。本文认为塔斯基真之理论是古典亚里士多德真理符合论的现代形式。  相似文献   

8.
徐丹红 《前沿》2013,(7):142-144
文章从学科的角度,围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容体系这四个要素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进行了概述,并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使我们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从学科的角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文章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该流派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指出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在国内和国外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谷声然 《理论月刊》2003,2(7):33-35
经济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基础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经济基础论的当代反思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实践上适应了当前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深刻反思的需要,理论上有助于克服前苏联、斯大林在经济基础问题上的错误所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深化"经济基础"的内涵--经济基础应当包括生产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哲学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体系由道论、德论、社会论和修养论构成."道"、"无"和"有"是道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德论包括道和德的关系、德的层次和德的内容三个主要问题.社会论主要有历史发展阶段论、善治论及无为而治理论.修养论可以概括为参悟人生、知足常足、清静稳重和为而不争四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伟涛 《人民论坛》2014,(4):217-219
道义论权利理论是当代重要的权利理论范式.它立足于道义论哲学,以尊严为权利的基础,主张权利本身具有道义的力量.它的核心由权利本位,权利优先于善和尊严优先于利益三个紧密相关的命题构成,并具有了强有力的理论吸引力与丰富的社会实践价值.由此,道义论权利理论重塑深刻影响了当代权利理论的诸多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劳动资本     
在现代社会 ,资本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因而投入到企业的劳动、货币、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强调劳动也是资本 ,既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 ,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农业根本论”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长期来被奉为经济规律的“农业基础论”的历史修正,是他治国理论的外在传承。而当代农村以收入贫困、人文贫困和制度贫困为表征的相对贫困,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消除农村贫困、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以“农业根本论”为指导,从农业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这一高度,积极推动农村制度层面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正义理论逻辑展开表现在三个层次,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公平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的主题,正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罗尔斯正义论包含丰富的和谐意蕴,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基础,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正义的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罗尔斯正义论及其蕴含的和谐思想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作为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而"生产劳动"因受到国家制度的政治规整,被赋予了合法性制度框架基础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由劳动"作为现实运动最终的结果和特定观念对抗现实世界,也被变成一种普遍价值,因而也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当代,无论是在奠定并夯实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基础方面,还是在决定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方向方面、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并社会认同和塑造强有思考力的劳动群体方面,继续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回答劳动异化论与剩余价值论的联系和区别之前,要强调一个问题,这里要谈的是与剩余价值论相联系和区别的劳动异化论,是马克思的专门用语,而不是在马克思之前和之后,甚至现在还在议论的种种关于异化的论点。  相似文献   

18.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曾斯平 《求索》2013,(12):210-212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学说中.存在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冲突与争论。个人本位论认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社会本位论认为应当优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两种“本位论”的对立一方面体现了知识产权私权性与知识产品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实际中必须将二者放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案件中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案件,确定正确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对于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不管对于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必须具有举证意识,尤其是用人单位如何应对所应承担的举证责任。本文试从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制度的变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分配,新法实施后用人单位的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