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将其与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绵羊2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每只试验绵羊攻击1000枚虫卵,攻击后7个月剖杀试验羊观察肝肺包囊寄生情况。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6.04%;混合抗原为93.39%,囊液抗原为76.21%,囊壁抗原为30.62%。免疫后试验羊的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首次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并同时对牦牛源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的多肽组分进行了分析。应用10%凝胶,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进行SDS-PAGE的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至少由14种多肽组分组成,分子量范围270~17.5KD,其中主要组分6种。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至少由25种多肽组分组成,分子量范围230~17KD,其中主要组分13种。本项研究为功能性抗原的进一步分析、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和将原头节进行体外短期培养后获得的排泄分泌(ES)抗原,以4g/L抗原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后,按每次2mL剂量对试验羔羊进行3次免疫。于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攻击感染2500个多头绦虫虫卵,攻击后225d剖杀各组羔羊。结果感染对照组羔羊全部感染了多头蚴,所含原头节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390~0.410mm×0.395~0.415mm。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及其ES抗原免疫组有2/3羔羊获全保护;1/3羔羊未能获保护,但其多头蚴包囊的大小、原头节数目及大小均小于感染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二维电泳、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钧蚴排泄分泌抗原、原头节、绵羊及牦牛棘球蚴囊液以及囊壁抗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5种抗原分别显示多肽斑点108、64、85、124及83个;其中特异斑点分别为44、40、46、87及37个。对六钩蚴ES抗原多肽斑点的分析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幼排泄分泌(ES)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首次对六钧蚴ES抗原的反应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5μg/ml包被反应板分别与已知阳性、阴性血清;人工感染血清,免疫血清,疫区屠宰绵羊血清;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以及边虫感染的绵羊血清反应,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SephadexG-200层析对抗原有一定的纯化作用。纯化六钧蚴ES抗原可望用于绵羊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7.
由于绵羊棘球蚴囊液(EgCF)取材相对方便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是诊断棘球蚴病抗体的较好抗原,但因EgCF成分复杂,在免疫诊断中有时与其它绦虫蝴病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为查明绵羊棘球蚴和其它绦虫蚴抗原组分的异同,本文在分子水平上比较了细粒棘球蚴囊液细颈囊尾蚴囊液(CtCF)和多头蚴囊液(CcCF)可溶性蛋白多肽的异同。(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制备:(1)EgCF:无菌抽取自然感染绵羊肝脏棘球蚴包囊液,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PEG浓缩至1/10,蒸馏水透析除盐,经紫外吸收法测定其蛋白含量为2.4mg/ml,分装,-20°…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评价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蛋白EG95(rEG95)在血清抗体检测上的效果,以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质粒pGEM-EG95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将目的片段亚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EG95,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SDS-PAGE分离和电洗脱纯化重组表达产物rEG95。建立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绵羊带绦虫蚴病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分子质量为21ku左右。该蛋白可被棘球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应用该重组蛋白间接ELISA检测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20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24份疫苗抗原rEG95免疫羊血清和来自棘球蚴病疫区的179份绵羊血清,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67%、80.00%、100%、91.67%和58.2%,而14份健康羊血清反应为阴性,组间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G95蛋白可作为绵羊带绦虫蚴病共同保护性抗原和诊断抗原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经二维电泳分析,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共显示79个多肽斑点,其中酸性多肽斑点26个,中性多肽斑点5个,碱性多肽斑点48个;囊壁可溶性抗原共显示59个多肽斑点,其中酸性多肽斑点20个,中性多肽斑点4个,碱性多肽斑点35个;囊液抗原共显示55个多肽斑点,其中酸性多肽斑点24个,中性多肽斑点5个,碱性多肽斑点26个。三种脑多头蚴抗原共同多肽斑点3个,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和囊壁可溶性抗原共同多肽斑点14个,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共同多肽斑点5个,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共同多肽斑点5个  相似文献   

10.
在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措施研究中,为探讨防治本病的特效药物,我们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以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对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治疗后,取样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病原体的超微结构变化,证明这两种药物可不同程度的破坏绵羊细粒棘球蚴的角质层(板状层)和生发膜(胚层),使原头节变性、皱缩,或肿胀、外翻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获得大量纯净肌幼虫,经冻融、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出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按不同剂量分别用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及油性剂乳化后间隔1周分2~3次免疫小白鼠。最后一次免疫后1周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7天查检肠道成虫估计成虫的生殖能力。攻击感染后5周剖检肌幼虫。结果弗氏完全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及油性剂的作用近似。弗氏完全性剂组以0.3mg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减虫率达65.71%;氢氧化铝佐剂组以0.6mg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减虫率达71.7%;油佐剂组以0.3mg抗原诱导的减虫率最高达62.32%。  相似文献   

12.
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以羊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SPA)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经克隆和筛选后获得8株分泌抗SPA的杂交瘤细胞株,即3A_4、1IC_2B_3、2C_2、2E_3、3E_6、3F_(10)和3C_2。亚类鉴定为IgG_1(3A_4、3E_6、1C_2、3F_(10)和3C_2)、IgG_2b(2C_2)、IgG_3(2E_3)、IgG总(2B_3)。免疫双扩散法显示2C_2腹水及2B_3、2C_2、2E_3培养上清粗提物与SPA有反应,与细粒棘球蚴囊液(SHF)抗原及细颈囊尾蚴抗原(CtAg)无反应,以WesternBlot证实3A_4、2C_2、3C_2在SPA50KDa处有强反应带,但对SHP和CtAg亦有微弱反应。依赖于补体的杀伤试验及ADCC实验,提示这些单抗在寻求保护性抗原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Heath(1970)首次用羊细粒棘球蚴(Eg)原头节接种小白鼠和家兔,建立实验动物以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先后就感染组织类型、剂量、途径、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为了深入探讨该病的有关生物学特性,筛选安全有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对羊源Eg原头节人工感染小白鼠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做了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粗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保护,囊液粗抗原免疫组羊只(3/4)获保护,另1只羊脑中有直径0.6cm钙化的多头蚴病灶,其间为干酪样物质。而感染对照组羊脑中均有多头蚴寄生,其中1只羊脑中有3个多头蚴包囊,致使羊的脑组织极度萎缩,呈一层薄膜包围在包囊周围。免疫羊血清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免疫羊体重略高于对照羊  相似文献   

15.
棘球蚴病是犬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骆驼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肝、肺等脏器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同样遭受感染,引起包虫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不少地区均有流行。现将我们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绵羊棘球拗病的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涉及两个哺乳动物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属动物肠道内,引起棘球绦虫病;中绦期幼虫在草食和杂食动物体内发育,致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相当广泛,人、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骆驼、鹿、猪、马等都可感染。棘球蚴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棘球蚴(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较为严重。犬作为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在流行病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疆,用吡喹酮药饵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控制模式,使得高发区绵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通过控制犬细粒棘球绦虫是可以防治棘球蚴病中图分类号 S852.72  收稿日期 1999-02-15的。但该模式在执行中对投药频度、投药密度及投药的范围都有很高的要求,难免出现漏洞而影响防治效果。另外在散发区该模式的推广有许多困难。如果该模式配有对犬的免疫,则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多头带绦虫TmAdh3重组蛋白作为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的潜力,根据多头带绦虫TmAdh3基因组序列,人工优化合成TmAdh3基因ORF序列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blot分析纯化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优化检测条件,建立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为39.0 ku的重组蛋白rTmAdh3。间接ELISA检测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0μg/m L重组蛋白rTmAdh3在4℃包被过夜;1∶100稀释血清在37℃孵育30min;1∶10 000稀释的HRP标记的酶标二抗在37℃孵育45 min,底物避光显色10 min。应用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到人工感染脑多头蚴后第3~8周的绵羊血清;对40份自然感染脑多头蚴的绵羊(剖检确认脑部有包囊)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22.5%(9/40)。与细粒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和细粒棘球蚴Eg95免疫绵羊血清交叉反应率为5%(4/8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以TmAdh3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绵羊脑多头蚴感染早期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家畜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水平和寻找保护性抗原,我们已建立了若干株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本文之目的是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印迹术(Western blot)对上述单抗的抗原识别作用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人体及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粒棘球蚴(Hydatid cyst)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羊、牛、马、骆驼、猪等家畜和多种野生有蹄类的内脏,人体亦是适宜的中间宿主,特别在牧区对人的感染十分普遍,目前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中的重要问题。细粒棘球绦虫呈世界性的分布,由于地理和宿主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种内的变异,因此,各地报告认为细粒棘球绦虫是一种多型的种类(Polytypic species),目前见于文献的报告已有9个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