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度虽然比原始社会进步,但却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剥削压迫制度。懂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起义、平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而奴隶起义和平民起义,又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制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懂得在一般条件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划分阶级的标准?阶级是随着生产的一定发展而出现的。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框题,通过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建立说明奴隶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框题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出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后期,旧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芽,从而懂得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明确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深入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社会形成后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初步认识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后,可以促进生产力更迅速地发展,并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2.使学生认识封建制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斗争,新兴地主阶级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才能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由猿群转变而来的;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使用的是石制生产工具,其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没有私有观念的社会。 2.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概念:神创论、进化论、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生产力、生产关系、氏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8.
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一、本课在初三教材中的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初三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就要求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这一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依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社会形态,它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入的一个高级发展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又为人类进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简史》(上册)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史料,大都是以中国和欧洲的例子来说明各个社会发展的状况。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中国与欧洲加以比较;教完全册后,也可采用这种比较的方法归纳一下。例如: 一、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就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而被称为“欧洲文化发源地”的希腊和罗马,直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才相继建立奴隶制国家,进入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先民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于秦汉之际跨进了阶级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也是遵循着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发展的:“起初是无阶级社会——父权制原始社会,即没有贵族的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即奴隶制占有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课地位本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一课,通篇都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本课是下册的重点课,是对学生进行信念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一课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较多,社会热点也较多,因而,它又是下册的难点课。教学目标 1.在认知方面。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以下知识: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后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和实质。战后帝国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困扰;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古代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端,公元前八到六世纪,希腊已经大量使用铁器,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活跃起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内部发生了进一步的阶级分化。由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希腊形成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包括周围乡镇在内的“城邦”,即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国家。在二百多个希腊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各具典型。雅典工商业发达,使用奴隶劳动较多,政治体制是奴隶主民主制;斯巴达以农业为主,实行土地和奴隶的国有制,政治体制是奴隶主贵族寡头专政。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城邦制度走…  相似文献   

13.
(一)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鲁国(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社会由早期奴隶制向发达奴隶制发展的历史剧变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不仅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农民、手工业者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奴隶主阶级内部也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法律的一部分,但是具有国家根本法意义的宪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在奴隶制社会,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享有任何民主权利。生杀予夺之权完全掌握在奴隶主手中,奴隶制国家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奴隶主暴力专政。在封建制社会,虽然农民表面上不再象奴隶那样完全依附于封建主,但他们依然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受着超经济剥削,在政治上谈不到什么人身自由。国王、皇帝的话就是“法律”。在这样的制度下,何以谈“民主”?没有民主,就谈不上有什  相似文献   

15.
傣族在历史发展中是否有过奴隶社会?这是一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论据是:当傣族进入阶级社会的初期,在傣族分布地区的四周,全都是奴隶社会,傣族社会不可能超然于时代环境之外;古代的越人,大都建立过奴隶主政权,傣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奴隶制论断的认识不同,对古代奴隶社会的有关史料理解不一样,一些史学工作者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的论断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认为地球上大多数民族,在他们的历史上继原始社会之后到来的是封建社会。我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普遍意义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课原始社会的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低,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剥削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框题,分别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框题的内容共13个自然段,叙述了原始人是怎样改造自然的。由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别历史上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所以教材在描绘原始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贺先生是研究苗族史的老前辈,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苗族学者。贺先生在《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文(以下简称贺文),拜读后,也受益匪浅。贺文虽然是解放以来唯一专论苗族奴隶社会的一篇文章,但不等于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就没有争论了。据我所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此问题都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意见。本人拜读贺文之后,除了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外,而对于苗族经过奴隶制的几点依据,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总觉得有些问题,现特提出来向贺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请教! 贺文共分四个部份:即前言,上古奴隶制王朝的苗族奴隶,封建制下的苗族奴婢,边疆割据政权的苗族奴隶。贺文的结论说:“苗族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本族的奴隶主,但他们长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历行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漫漫路程。在研究布依族历史方面,对于该民族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至今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布依族是从原始社会“飞跃”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另一种则认为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如马克思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10—111页),所以,布依族的社会发展史不可例外地经历了奴隶社会,并且作了很多考证。两种看法,笔者认为后一种看法的史料和根据要充分一些。这里,就自己从布依族丧葬习惯“古夜王”中所掌握的一些材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后一种看法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20.
王瑞英 《求索》2010,(1):227-229
西周时期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各种机构和制度处于开创时期。对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历来有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和封建领主社会说等不同的观点。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在土地制度、统治机构、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内部都与前代已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后世封建制的许多特征已经萌芽。西周奴隶制社会内部孕育着封建制的因子,西周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