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蓓 《思想战线》2003,29(4):127-130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化进程中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已在我国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悄然兴起。目前,我国要解决好行政听证范围过窄、职能分离、公开程度不高、听证笔录没有法律效力等问题,才能切实完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立法多数决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现代民主立法程序的核心是“共同议决”。如果说,审议中的“合议”是通过表达、冲突、妥协和整合各种利益以体现民主合意的话,那么,在充分平等合议基础上的表决则将根据“多数决定”制度所作出的“共决”来实现民主合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龚向田 《湖湘论坛》2020,33(5):105-113
行政立法听证中相对人抗辩的有效性在于兼顾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实现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故而有助于实现人性立法、和谐立法及科学立法。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听证中相对人抗辩有效性的法制保障还存在诸多不足,阻滞了相对人抗辩有效性价值与功能的最大发挥。行政立法听证中相对人抗辩有效性法制保障的完善与发展涉及立法听证前相对人抗辩资格的认定、立法听证中抗辩意见的表达以及立法听证后抗辩意见的回应等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保障相对人在行政立法听证中抗辩的有效性,我国立法应立足于国情并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制定统一的、包括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在内的行政程序法典。  相似文献   

4.
完整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行政行为民主、公开、公正的要求。与各国听证主体制度相比,我国行证听证主体制度对听证组织者、听证主持人、当事人及听证参加人的规定都不完善,导致许多听证的实际操作出现偏差和失误。应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及挖掘我国地方立法实践运作的创新举措来完善我国行政听证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1,(2):40-41
汪庆红在《北方法学》2010年第6期撰文《地方立法监督实证研究:体制与程序》认为,地方立法监督是完善地方立法制度,维护和实现地方立法所要实现的民主、科学、法治等多重价值目标的重要制度设置.其制度建设的重心主要在于监督体制的建构与监督程序的设计。就地方立法监督程序而言,不仅在以立法权控制作为主导价值定位上与立法监督表现出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6.
论平等参与权及其行政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法上确立行政相对人的平等参与权,是近现代宪法和宪政所确立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原则和理念在行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促进行政民主,推进依法行政,增强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相对人参与涉及到行政权运行的全过程,从行政立法到行政决策、再到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相对人都有权参与。要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行政听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行政责任与救济制度等,保障相对人平等参与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以往的立法更多关注的是立法领域的全覆盖,强调立法数量的话,那么立法法的修改呈现出的是从重视效率到重视质量的转型升级。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本次修法坚持"精细化"立法思路,在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改变有的法律"不接地气",破除立法部门主义、消除部门利益等方面,积极回应社会呼声,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和更新,为实现"良法善治"铺就坚实的法治根基。突出人大主导立法长期以来,我国立法工作中,"行政  相似文献   

8.
行政立法在解决现代社会所出现的复杂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各国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既能充分发挥行政立法的积极作用,又防止和避免它对民主、人民权利及自由可能造成的危害,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各具特色的行政立法监督制度。文章在分析了我国行政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监督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程序对于行政立法而言至关重要,我国当前行政立法的程序包括准备、起草、听证、审查审议、公告等阶段。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仍然存在规定不够具体,实践中不少环节多是按照行政行为的内部程序来操作等问题。为此,应对之加以完善:一是建立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分析制度;二是完善立法听证程序;三是在审议阶段建立行政立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地方立法对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科学规定问责的范围、对象、事项、处理程序、惩罚措施,实现了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的转变,同时具有一定的立法共性。但是,地方立法行政问责制度还存在一些差异,反映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一定分歧和暴露出的问题,这是今后立法需要考虑和完善之处。1.立法依据的缺乏统一性云南省的《问责办法》规定其立法依据是《公务  相似文献   

11.
张冲 《前沿》2012,(8):65-66
立法听证是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彰显了立法的民主价值,对促进立法的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立法听证制度的建立给予不同的社会力量以制度性的表白途径,实现了以理性的沟通来化解冲突的目的。目前,我国《立法法》及相关实践虽然已经确立了立法听证制度,但这种制度却亟须完善。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实施行政公开的现实条件及其立法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瑞 《长白学刊》2002,(5):30-32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已具备了施行行政公开的政治基础、经济环境、法律条件和群众基础,加入WTO更为此提供了契机。但是,还仍然存在着诸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观念滞后、行政公开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进行行政公开立法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3.
张冲 《前沿》2012,(10):52-53
立法听证制度的建立给予不同的社会力量以制度性的表白途径,实现了以理性的沟通来化解冲突的目的。立法听证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突出了立法的民主价值,对促进立法的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立法法》及相关实践虽然已经确立了立法听证制度,但这种制度却急需完善。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没有实现制度应然性绩效,回射出立法规定不完善和司法运作困境问题,具体表现在调查取证的权限规定不足、开展监督的操作性规则缺乏、检察监督手段缺乏刚性、行政检察队伍力量较为薄弱等。对此,需要立法完善和制度规范,健全调查取证机制,细化操作规范,强化监督措施,完善公益诉讼的保驾护航作用,完善专业鉴定、评估、审计机制,建立专项公益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
楚静 《求索》2008,(4):142-143
当前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可以概括为“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为例外”。该模式对公正与效率价值的追求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本文透过宪政的视域,基于民主法治国家的社会学分析进路,对其形成原因、现状及未来立法模式选择进行前瞻性考评,对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实现依法治国战略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历经“地方实验”和“制度扩散”阶段,当前进入了“深化拓展”阶段。作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制度体系中的新成员,其集聚立法资源等制度“后发优势”弥补了既有制度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述将该制度的意义从立法工作提升到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等更高层次,其在这些领域内的探索又将丰富全过程民主的内涵和制度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违法同样会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对这种损害 ,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现有的《国家赔偿法》尚没有明确这一点。因此必须首先对行政不行为违法的涵义作出界定 ,同时要明确实现行政不作为违法国家赔偿责任的价值 ,以及如何实现行政不作为违法国家赔偿的责任。肯定该种责任 ,使之有法可依 ,对于完善行政立法 ,健全国家赔偿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以平等、自由、独立、负责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乃至国家事务的讨论、沟通、协商与合作的制度过程和治理形式,是对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替代,两者功能上是互补的。协商民主对于宪政、法治、人权的实现都有重要价值。协商民主的形式非常多样,不限于政治协商,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多元力量、完善制度,规范协商民主,为公民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参与政治、法律与行政过程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如何在WTO规则下完善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按照WTO规则梳理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完善行政程序立法,融入正当程序理念;加强依法行政、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以及建立独立、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