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对图们江下游部分牧场黄牛体表寄生蜱调查表明,该地区的蜱有血蜱属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和硬蜱属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2种蜱分别占93.21%和6.77%;黄牛的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121~3270只;在2个硬蜱生境地带2种蜱的分布基本相同。当地优势种长角血蜱在宿主体表的分布无规律性,但以宿主前躯寄生数量较多。长角血蜱的若虫、成虫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盛期,这与该地区牛瑟氏泰勒虫病的发病季节一致。  相似文献   

2.
将实验室培养的小亚璃眼蜱 (Hyalommaanatolicumanatolicum )和亚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asiaticum)清洁幼虫和若虫饲喂于感染环形泰勒虫的牛体 ,收集饱血幼虫和若虫 ,用所孵化的若虫和成虫感染试验牛。结果显示 ,小亚璃眼蜱幼虫、若虫阶段感染 ,所发育之若虫、成虫均可传播环形泰勒虫 ;而亚洲璃眼蜱各阶段的传播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首次在我国发现和分离出一株牛的大巴贝西虫并确定了其媒介蜱为长角血蜱。1988年4月,从河南省卢氏县同一群黄牛体上采集到长角血蜱饱血雌虫4只和微小牛蜱饱血雌虫16只,然后分别用其第二代幼虫、若虫和成虫感染除脾小牛。结果证明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能经卵传递大巴贝西虫,第二代幼虫对牛具有感染力,若虫和成虫不能感染。微小牛蜱的幼虫、若虫和成虫各期都不能传播这种巴贝西 虫。长角血蜱幼虫感染的小牛,红细胞内的虫体稍小于双芽巴贝西虫,大于牛巴贝西虫,双梨子形虫体较宽,其量度为3.1~3.7×1.5~2.3μm,长宽指数为1.87。  相似文献   

4.
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饲喂于牛体,观察了成虫、幼虫、若虫在实验室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周期及滞育现象;通过蜱传播试验证实,残缘璃眼蜱饥饿幼虫、若虫吸入病原,其蜕化之若虫、成虫能将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传播给敏感动物,而幼虫阶段吸入病原,如若虫阶段在兔体饱血,所蜕化产生的饥饿成虫不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5.
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幼虫寄生于双峰驼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其成蝇出现于5~9月,在7~8月达到高峰。对被感染骆驼的剖检表明,寄生于骆驼体内的幼虫在当年6月到来年3月主要以Ⅰ期幼虫为主;3月下旬以Ⅱ期幼虫为主;4月下旬则以Ⅲ期幼虫为主,并开始排出体外进行蛹化,然后进一步羽化为成蝇。幼虫于5~6月在土深为5~10cm,平均地温为29℃,地表湿度为24%~28%的条件下,羽化成蝇的时间为19~21d。该蝇的整个生活史以1a为一个繁衍周期,幼虫在骆驼体内寄生9~10个月。雌性成蝇一次产幼虫50~80个,一生共产800~900个,其寿命为2周左右,雄蝇的寿命更短。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卢氏县为午巴贝西虫和双芽巴贝西虫的混合感染地区。将该地区自然感染的微小牛蜱的饱血雌虫置28℃产卵和孵育,然后分别用其次代幼虫、若虫和成虫感染除脾牛,结果证明微小牛蜱能经卵传递牛巴贝西虫和双芽巴贝西虫。幼虫不仅能传播牛巴贝西虫,同时也能传播双芽巴贝西虫。若虫和成虫只能传播双芽巴贝西虫,对午巴贝西虫不再具有传播能力。用若虫感染除蜱牛分离出1株纯双芽巴贝西虫。  相似文献   

7.
产蛋鸡神经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杨润德,高海玉,袁建平(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地区某鸡场饲养海兰蛋鸡3000只,自1993年3月中旬发病至4月下旬共死亡86只,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神经型大肠杆菌病,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该场自199...  相似文献   

8.
将采自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柏树底村自然感染绵羊的含虫血,用液氮保藏,带回实验室后解冻,经颈部皮下以50mL分别接种未除脾绵羊1只,除脾山羊1只。用采自疫区羊体的半饱血若虫和成虫(后经鉴定系森林革蜱和长角血蜱)、饱血若虫(在实验室蜕化为成虫,系长角血蜱)、森林革蜱次代幼虫,各自分别叮咬感染1只未除脾绵羊。结果含虫血接种的绵羊和山羊均被感染,在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了两种巴贝斯虫,一种是大型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另一种是小型的绵羊巴贝斯虫,潜伏期为9~11d。蜱叮咬的羊只均未感染成功。  相似文献   

9.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县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 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 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1999-2000年3-9月份从甘肃省永靖县的绵羊、山羊体表采集蜱842只(雄虫453只,雌虫389只),经鉴定为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该种蜱对山羊的侵害大于绵羊,一般寄生于羊后肢内侧、肛门周围和母羊外生殖器周围等无毛或毛稀少、毛很短的部位.经实验室人工饲养,证明该种蜱为二宿主蜱,饱血雌虫产卵前的生殖滞育期平均39.5 d,产卵期平均22.5 d,卵孵化平均27 d,幼虫从开始吸血到变为饱血若虫19.5 d,饱血若虫蜕皮约37 d;成虫活动季节为3-10月份,5-6月份为高峰期,羊在高峰期的感染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牛虻,北京俗称瞎虻。主要活动于5月下旬至9月初,以6月下旬数量最多,活动得最凶猛,7月份雨后初晴时也很厉害,8月底出现的则形态较小。据报道,牛虻每年一般只繁殖一代,成虫寿命约一个月,一生可几次交配产卵。幼虫生活在水中,冬天伏在田埂里,蛹期仅一周左右。产卵早的可在当年羽化为成虫,历时80天上下。其余则在第二年羽化。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烟碱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 5种硬蜱的LD50 及毒效 ,结果 :对若虫的LD50 为 1.14~ 1.75 μg/虫 ,对成虫的LD50 为 45 .3 7~ 5 7.46μg/虫。 5 0 g/L烟碱醇溶液 5mL/m3 气雾熏蒸 ,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若虫 48h死亡率为 10 0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10 0 % ,草原革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若虫 72h死亡率为90 .0 %~ 94.3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72 .1%~ 82 .3 %。表明烟碱对硬蜱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可作为环保型灭蜱药物的生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黑鹳属鹳形目、鹳科,为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在我国已列为一级保护动物。齐齐哈尔市龙江公园1997年3月29日至4月15日所饲养的9只黑鹳有5只先后患维生素B1缺乏症,经及时确诊后积极治疗全部治愈。1 基本情况本园共饲养黑鹳9只,分为繁殖群和散养群,繁殖群为两对4只,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3月末在温度7~12℃的室内越冬,3月末至10月中旬进入繁殖笼,其中发病的1只是连续繁殖2a的雌性黑鹳。散养群的5只黑鹳有4只是自繁的幼鹳和1只老龄鹳,夏季饲养在水禽笼内,冬季在温度4~10℃的室…  相似文献   

14.
1990年6~7月,内蒙古额济纳旗西河一带的绵羊、山羊暴发一种以皮肤发炎、结痂、龟裂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范围广,来势迅猛,经对病羊进行诊断性药物治疗、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皮炎。发病情况 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逐渐停息。发病羊群占70%,发病率为34%~70%,主要发生于2岁以上的山羊、绵羊,以膘情差的母羊为多。临床症状 病羊食欲减退、消瘦,病初表现颜面、耳朵浮肿,体温升高1.0~2.5℃,部分羊在角基部、尾根皮肤有鲜红色出血性变化,疼痛明显,用手触…  相似文献   

15.
剖检甘南州的藏系绵羊60只,共检获寄生蠕虫12科17属23种,寄生蠕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和同盘吸虫。在一年内每个月剖检5只绵羊,检查胃肠道寄生线虫的成虫和第四期幼虫,证明当地寄生线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其中奥斯特线虫幼虫的寄生高峰期是8~10月,9月份为最高峰,成虫的寄生高峰期是7~9月,7月份为最高峰;细颈线虫幼虫几乎全年持续感染,高峰期在10月至次年5月,1月为最高峰,成虫全年都寄生,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1月,1月份为最高峰;马歇尔线虫全年寄生都比较低,幼虫在9月份较高,成虫在1月份较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河南省卢氏县流行的牛的大巴贝西虫病,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本试验进一步证实,清洁的长角血蜱成虫饲喂在大巴贝西虫带虫的牛体上可被感染,病原能在饱血的雌蜱体内经卵传递,其第二代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具有将大巴贝西虫传递给易感牛的能力。微小牛蜱不能传播这种病原。  相似文献   

17.
用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单一种试验羊粪便培养收集感染性幼虫。经0.06%和0.08%次氯酸钠(NaOCl)脱鞘,脱鞘率可达90%以上,慢速致冷后幼虫的存活率为64.5%。加入冷冻保护剂不能提高冷冻感染性幼虫的存活率。用正常的感染性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d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成虫的回收率为2.6%,而相同数量的冷冻保藏的感染性幼虫感染后第21d才查到虫卵,成虫回收率为0.8%。表明冷冻保藏后的感染性幼虫发育受阻,成熟期推迟,但仍可感染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广东省和福建省3 个市的6 个鸡场库蠓( Culicoids) 的种类、库蠓活动的季节动态及荒川库蠓( C.arakaw ai) 的夜间活动规律。共采集了2574 只库蠓,经鉴定共有6 个种,即荒川库蠓、尖喙库蠓( C.schultzei) 、奄美库蠓( C.am amiensis) 、大熊库蠓( C.okumensis) 、端斑库蠓( C.erairai) 和有须库蠓( C.palpifer) 。其中荒川库蠓和尖喙库蠓为所调查鸡场的优势蠓种,分别占总数的53 .70 % 和45 .92 % 。3 ~11 月是荒川库蠓和尖喙库蠓的活动季节,它们的活动高峰期分别是3 ~6 月和7 ~9 月。荒川库蠓7 月份整夜都活动,并在19∶00 ~21∶00 和03∶00 ~05∶00 呈现2 个活动高峰。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马类家畜中流行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已查明其病原为驽巴贝虫(Babesiacabali),该病原的传播媒介是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为了给防治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我们从1996年开始,连续3a对当地的优势蜱种森...  相似文献   

20.
1995年4月至1996年12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3个旗15个苏木(乡)13个驼群的869峰双峰驼进行了驼喉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是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出现于6月初,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该蝇幼虫的感染率为96.20%,平均感染强度为16.7条,最高的达36条。幼虫主要寄生于驼骆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驼喉蝇蛆病的流行除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的经济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