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 ,各级政府领导者、城市各职能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要认识到位 ;要坚持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 ,分别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规划、建设、管理相结合 ,系统综合 ,合理控制、有限畅通 ,可持续发展等等原则 ;建立城市交通管理协调机制 ,完善城市畅通工程等级评估机制 ,建立城市交通影响咨询和评估机制和专家评论和建议机制以及汽车进入家庭与交通畅通的良性互动机制。编制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必须与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同步协调 ,其内容必须包括城市交通政策 ,要建立城市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高度重视静态交通问题 ,树立城市交通管理的新观念 ,为公交优先提供交通管理保障 ,并制定实施畅通工程的分层计划。交通管理科技主要是应用性科技 ,必须强调其实践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实施城市畅通工程 ,要提高政府领导者的交通素质 ,提高交通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素质 ,同时 ,要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  相似文献   

2.
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城市交通工程的发展过程,阐明交通需求管理思想产生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吉林政报》2014,(6):38-41
<正>吉政办发[2014]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环境,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保障和改善民生,经省政府同意,就"城市畅通工程"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城市畅通工程"部署,不断健全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机制,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管理方式,提高城市交通承载保障能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城市交通畅通的突出问题,创造便捷、高效、顺畅、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推进城市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黎刚 《公安研究》2002,(3):83-88
城市交通管理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国的城市交通必须经历一个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时期,才能有根本的改善;城市交通和管理工作的发展依赖于适宜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及管理的5个关系,才能解决和协调好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维护交通供需平衡;加强管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规范市民参与城市交通的行为,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拥堵。  相似文献   

5.
罗霞 《中国发展》2002,(3):41-44
城市交通管理与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同样是中国城市21世纪面临的战略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世纪我国城市形态、发展模式的演变,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对城市生活方式及出行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世纪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进一步对21世纪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建设的互动关系,交通管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通过实施"畅通工程"可以加速管理观念更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效率提高,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为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与机动车在平交路口相互干扰,导致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的时有发生,是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主要问题之一。分析平交路口自行车交通特性,采用渠化交通、信号控制等自行车交通管制措施,妥善解决平交路口自行车交通冲突,是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对杭州市实施限行等交通控制措施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控制措施涉及广大群众的日常出行,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法律性较强的政府决策。国内一些城市实施交通控制措施的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实施交通控制措施特别是尾号限行措施需具备基本的条件和时机.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一般以政府名义实施,实施交通控制政策可能会遭到多方舆论压力,交通管制方案以及配套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实施的效果。杭州实施交通控制措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决策机制:按照交通需求管理的力度梯度先后出台交通控制措施;研究出台符合杭州城市交通特点的限行措施;抓紧完善公交、路网等相关配套,提高交通运行水平;顺应形势发展,设立城市交通的常设决策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8.
一个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应由完善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两大系统组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静态交通管理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静态交通管理的相关概念及静态交通管理的内容,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城市静态交通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大连市静态交通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即利用计算机产生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得到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效果,给人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同置身于真实世界一样。在这里,人可以通过使用传感装置将自己"投射"到各种虚拟环境中,并对所置身的环境进行操作和控制。基于这一优点,VR(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  相似文献   

10.
杨战社 《新东方》2006,(1):47-49
交通污染、堵塞严重、停车难、出行难已成为交通行业的主要问题,并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们应该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以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为标准,实现有序、安全、畅通的和谐交通目的。一、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据调查,我国城市交通与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交通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交通事故多、时间资源浪费严重。1.交通污染。近年来我国机动车辆的数量迅速增长,城市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最大污…  相似文献   

11.
用远距离截流解决交通阻塞问题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设想用公安交通指挥中心设置的交通电视监控系统所获取的路况信息 ,在交通主干线的主要路口设置大屏幕显示设备 ,由交通指挥中心及时发布问题路段路况信息 ,以便使驾驶员们及时掌握路况信息 ,选择最佳行驶路线 ,自动实现交通远距离截流 ,解决、预防城市道路交通阻塞问题 ,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交通研究的城市之一。目前,在智能交通(ITS)、系统仿真及控制、物流规划与管理领域的研究机构已经建立。在城市建成区难以通过道路拓展提高通行能力的情况下,ITS技术的应用将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受害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救助。为此,笔者以辽宁省某市交通事故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交通事故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审判的视角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关注,对进一步搞好涉及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合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到20%速度增长,道路管理亟须智能化参与。采用智能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道路实时变化,制定对策主动干预交通,使交通事故、车辆拥堵发生率降到最低点,全力保证道路畅通。目前,合肥市在智能交通(ITS)、系统控制、物流规划与管理领域已有一定的发展。在道路“大建设”后所形成的新的城市交通系统状况下,构建和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将对合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火车站站前广场是城市的重要门户窗口,它不仅起到交通集散的作用,更是一扇迎接八方宾客、展现城市风采的大门。随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步入高铁时代,各地都面临着老火车站改造、新高铁站建设的情况,如何完成站前广场从交通广场向休闲广场转变这一使命,关键就在于能否塑造出好的城市形象。目前学界更多地是对车站的设计进行研究,而鲜有从站前广场角度来探讨如何塑造城市形象。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是新世纪以来站前广场设计的典范,其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方式具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每个国家都在寻求和探索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良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面临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EXCEL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求出道路交通事故中某些推测数据与多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对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设置方法 --以武汉城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畅通工程2003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将指路标志的设置作为评价的基本指标。说明中指出,指路标志的设置状况直接影响车辆行驶、行人行走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交通安全,也是城市风貌、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评价要求为在市区任意选择二点,利用城市交通图和指路标志,乘出租车从一点到另一点。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伴随着私家车辆的急速增长,交通拥堵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空气窒息、交通窝心、停车闹心、出行发愁、骑车恐惧,难道这就是我们文明的发展结果吗?巨大的矛盾使得城市交通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大中城市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试图从交通环境的生态法治建设角度为切入点,以法律生态化为价值引导,提出自己对城市交通环境的立法建议,以期通过立法引导、规范政府决策、引导人们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改变,最终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车不打电话,打电话不开车”是一条基本的交通法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驾驶人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现象比比皆是,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而交警在查处时取证难,认定难,导致执法效率低、执法不力。其原因:一是交通参与者对开车打电话行为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二是现行法律不健全,上下位法律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冲突;三是法律赋予交警的执法(取证)手段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建议立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从完善法律和健全(技术)取证手段两方面入手,解决好查处难、执法不力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