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涛 《半月谈》2004,(23):62-62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在以往的反腐实践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权力在管辖领域内进行的寻租,也可以说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然而,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腐败动向是权力开始向时间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  相似文献   

2.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  相似文献   

3.
江博 《理论月刊》2004,(5):59-60
权力寻租与腐败密不可分,权力寻租最终可能导致腐败滋生。本文分析了权力寻租和腐败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了限制权力寻租、遏止腐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寻租从最初的经济学含义扩展到政治领域,与政治权力结合成的“权力寻租”称为腐败的代名词。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权力寻租对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本文从政治学的寻租理论入手,探析了权力寻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政机关干部腐败的基本方式就是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去与经济财富交换,即权力寻租。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寻租,总结张家港市的做法,一条关键措施就是创新制度,通过严密规范的制度,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从而有效地防止腐败。从制度上全面、有效地制约权力寻租,应努力做到“三不”,即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使党政干部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这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必须相互配合,三管齐下,形成和发挥整体合力。创建使党政干部不能寻租的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直接干预,是制约权力寻租的一项根本措施。各级…  相似文献   

7.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发表曹儒国的署名文章,对权力“期权化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说,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是一种“权力”,不直接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与公共权力不无关联,所以,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公共权力便成为某些学者强烈声讨的对象。有的学者受西方寻租理论的影响,说腐败“来自行政力量对市场的管制”,“根源在于旧的行政权力垄断”,政府权力“寻租必然导致某些官员腐败”,要根除腐败,“...  相似文献   

9.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10.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权力寻租是涉黑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因此,有效的监督是预防涉黑职务犯罪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寻租性腐败的成因及其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平 《湖湘论坛》2004,17(4):63-6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经历双轨阶段,而计划机制的运作惯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游戏规则难免有不完善、不稳定、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使得各类寻租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公开或隐蔽地贿赂官员,进行权钱交易;另一方面政府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干预经济以及运作上的人为性,使得创租、寻租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寻租性腐败成了突出问题。本文试从分析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及其成因出发,提出遏制对策,期望能达到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一、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寻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寻租,就…  相似文献   

14.
彭云业  张德新 《前进》2002,(11):39-40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也称权力寻租。关于腐败的内涵或解释,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尤其是公共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的蜕变。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极易给腐败铺设温床,造成消极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呈阶段性高发的态势,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酿成极大恶果。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可以有多种方法或措施,而综合起来看,既治标,又治本,且快速高效之方法莫过于依靠完善的行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腐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就是“权力的资本化”、“权力的寻租”现象 ,其根源在于体制 ,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关键是通过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腐败研究中的理论命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腐败研究中涉及的理论命题包括"劣币驱逐良币"、公共权力与高校腐败、职务犯罪与权力异化、寻租与权钱交易、科技伦理与科学道德、腐败成本与腐败收益,以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异化与分层社会的断裂等方面.高校腐败的成因既来自于权力的失衡和体制的不健全,也与社会形态的改变导致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异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大个案监督不会导致“人大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人大集体依法行使职权的特点和优点 ,是人大个案监督能避免导致人大腐败的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人大个案监督导致人大腐败论”的观点认为 ,人大拥有个案监督权 ,这毫无问题。但是 ,人大一旦拥有了个案监督的具体权力 ,就容易诱发腐败。因为有权力就必然有人来寻租 ,有寻租活动就必然产生腐败。这种观点初看起来似乎有道理 ,但仍然是一种模糊的认识 ,仍然没有摆脱对人大个案监督的认识误区。众所周知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人大运作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集体依法行使职权 ,任何脱离集体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1)
"能人腐败"现象的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蜕化,经不起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出现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力私化等腐败行为。抑制和治理"能人腐败",要从根本上和制度上选准人用对人,注重"阳光监督",防止"带病提拔",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权钱腐败联盟”在我国的存在已是客观事实,其表现为权力寻租和商业贿赂这两种腐败的结合,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其危害性,从制度建设上做到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