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检测大鼠死后不同器官能量物质的改变情况,探讨死后能量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死亡发生24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心肌、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含量.结果发现腓肠肌中ATP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到死后8h基本检测不到或微量检测出;心肌、肝脏中组织中ATP含量受死亡方式影响大.ADP在整个检测时间点均能检测到,AMP的含量变化无规律.结论通过高效液相对磷酸腺苷的检测,显示24h内大鼠腓肠肌、心肌和肝脏组织中的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联系,可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大鼠死后不同器官能量物质的改变情况,探讨死后能量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死亡发生24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心肌、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含量.结果发现腓肠肌中ATP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到死后8h基本检测不到或微量检测出;心肌、肝脏中组织中ATP含量受死亡方式影响大.ADP在整个检测时间点均能检测到,AMP的含量变化无规律.结论通过高效液相对磷酸腺苷的检测,显示24h内大鼠腓肠肌、心肌和肝脏组织中的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联系,可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红  廖林川  廖志钢  李斌  宋雨  金菊 《证据科学》2007,15(5):219-226
目的检测大鼠死后不同器官能量物质的改变情况,探讨死后能量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死亡发生24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心肌、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含量.结果发现腓肠肌中ATP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到死后8h基本检测不到或微量检测出;心肌、肝脏中组织中ATP含量受死亡方式影响大.ADP在整个检测时间点均能检测到,AMP的含量变化无规律.结论通过高效液相对磷酸腺苷的检测,显示24h内大鼠腓肠肌、心肌和肝脏组织中的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联系,可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红  廖林川  廖志钢  李斌  宋雨  金菊 《证据科学》2007,15(1):221-226
目的检测大鼠死后不同器官能量物质的改变情况,探讨死后能量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死亡发生24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心肌、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含量。结果发现腓肠肌中ATP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到死后8h基本检测不到或微量检测出;心肌、肝脏中组织中ATP含量受死亡方式影响大。ADP在整个检测时间点均能检测到,AMP的含量变化无规律。结论通过高效液相对磷酸腺苷的检测,显示24h内大鼠腓肠肌、心肌和肝脏组织中的ATP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联系,可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鼠肌肉中微生物ATP含量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死后大鼠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浓度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 方法取健康SD大鼠处死,死后不同时间取肌肉组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微生物ATP浓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死后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于7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并于10d再次略微升高.PMI在0~9d内与肌肉中微生物ATP含量变化拟合最优.以PMI为自变量的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0.020x3-0.166x2-0.666x+13.412(r2=0.989,P<0.01).结论 死后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含量变化可用于PMI推测;本检测方法所需检材量小,不受组织自身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双后肢肌肉嘌呤腺苷酸[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计算总腺苷酸(total adenine nucleotide,TAN)含量和腺苷酸能荷(adenylic-acid energy charge,AEC)的变化值并探究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健康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20℃恒温保存,分别于死后0、24、48、72、96、120、144、168 h提取大鼠双后肢肌肉,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嘌呤腺苷酸含量,计算双后肢肌肉组织的TAN和AEC,并分别建立其与PMI关系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大鼠死亡168h内,ATP、ADP变化趋势不同,AMP的含量持续增加;TAN值随PMI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AEC在死后168h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AEC随PMI变化规律明显,决定系数较高(R2为0.903),曲线拟合关系较好;ATP、ADP、AMP、TAN与PMI拟合关系不佳(R2为0.198~0.754)。结论AEC的死后变化规律为法医学PMI推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Jin J  Li B  Jiao BG  Fu J  Huang H  Song Y  Peng QY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7,23(2):84-85,89,F0002
目的 分析不同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磷酸果糖激酶-2(PFK-2)含量的变化.方法 大鼠105只随机分为三组,以不同方式(失血、窒息、断颈)处死.分别于死后0、1、2、4、8、12和24h取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PFK-2变化.结果 三组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规律性减弱趋势.结论 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变化可以反映死亡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心肌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在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并使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心肌组织FTIR光谱的主要吸收峰位没有明显变化,而其吸光度随着死亡时间增加呈现出增加、下降和稳定3种不同的变化方式,且不同峰的吸光度比显示了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论心肌组织可以作为FTIR光谱技术分析死亡时间的适用检材。  相似文献   

9.
Li WC  Ma KJ  Zhang P  Wang HJ  Shen YW  Zhou YQ  Zhao ZQ  Ma D  Chen L 《法医学杂志》2010,26(6):413-417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组织中microRNA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5℃室温、50%湿度的环境中,于死后不同时间提取心肌组织中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2和18S rRNA的含量变化,结果用循环阈值(Ct值)表示,分析死亡时间与Ct值的关系,最终建立死亡时间推断的回归分析方程。结果大鼠死后120h内心肌组织中miR-1-2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后开始下降;而18S rRNA含量在96 h内逐渐增多,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大鼠死后不同时间18S rRNA的Ct值以及18S rRNA和miR-1-2的ΔCt值与PMI呈非线性相关,二次曲线拟合的R2值分别为0.9487、0.8072。结论 18S rRNA的Ct值和18S rRNA与miR-1-2的ΔCt值与PMI之间存在明显非线性关系,可以作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家兔死后离体血液ATP含量变化与放置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恒温(25℃)条件下家兔死后离体血液ATP含量变化与放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8只,空气栓塞处死后即刻取右心室血液,置于25℃恒温水浴槽中,每4h应用ATP荧光快速检测仪检测血液ATP含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恒温(25℃)环境下,家兔死后离体血液的ATP含量,在8h内从死后即刻的2.46×10-12mol/L升至3.09×10-12mol/L,8h之后则随PMI的延长而下降,直至56h,56~72h ATP含量在0.13×10-12mol/L时趋于稳定。以Log[ATP]为因变量(y),离体放置时间为自变量(x),对死后0~56h的数据进行回归曲线分析,建立了3个推断离体时间方程,即y=-0.019x-11.359(R2=0.763)、y=0.001x2+0.016x-11.666(R2=0.962)和y=-1.281×10-5x3-0.007x-11.576(R2=0.980),其中三元回归方程的系数为0.980,曲线拟合度最好。结论家兔离体血液ATP含量变化与放置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有望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lthough the change in adenosine phosphate levels in muscl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igor mort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levels and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rigor mortis has not been well elucidated. In the current study, levels of the adenosine phosphates including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 and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 in gastrocnemius at various postmortem intervals of 180 rats from different death modes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ATP and AD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postmortem period of rats from different death mode whereas the AMP level remained the same.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changes in the ATP levels in muscles after death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igor mortis. Therefore, the ATP level c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parameter for the deduction of rigor mortis in forensic science.  相似文献   

12.
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时间心肌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β-actin mRNA)的降解变化。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1℃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12d的变化,并对电泳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死后即刻,以及保存2,4,6,8,10,12d的大鼠心肌组织样本中均可检测到β-actin mRNA,而膈肌组织仅在死后即刻和保存2,4,6d的样本中检测到-βactin mRNA;-βactin mRNA的扩增产物在死后12d内呈下降趋势。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中的β-actin mRNA,其在死后12d内的降解呈现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降解规律的初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tubulin)的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大鼠经切断股动脉致失血性休克处死后,置于RXZ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内,实验条件设定为:20℃恒温,湿度50%。分别于大鼠死后0、1、2、3、5和7d时剖取心肌和肺脏组织,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和肺脏tubulin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ubulin在正常大鼠心肌和肺内高表达,死后1d时其含量已开始下降,至死后7d时仍可检测到微管蛋白的存在,但tubulin在肺脏内的降解速度快于心肌。两种组织内tubulin含量随PMI变化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心肌Y=-1726.Ix+14083,r=0.9684;肺脏Y=-1439.89x+12041,r=0.9808。结论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tubulin的含量逐渐减少,与PMI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d the changes in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lactic acid,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 and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 in five different rat muscles after death. Rigor mortis has been thought to occur simultaneously in dead muscles and hence to start in small muscles sooner than in large muscle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rate of decrease in AT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each muscle. The greatest drop in ATP was observed in the masseter muscle. These findings contradict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of rigor mortis. Similarly, the rates of change in ADP and lactic acid, which are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the consumption or production of ATP, were different in each muscle. However, the rate of change of AMP was the same in each musc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死后心肌骨骼肌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IBSA图像分析系统 ,观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骨骼肌抗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 (HHF3 5 )染色变化。结果 在大鼠死后 5 4h内 ,心肌骨骼肌呈不同程度的HHF3 5缺染 ,其面积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经对IBSA图像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F心肌 =5 88 2 7,F骨骼肌 =3 5 1 2 5 ,P <0 0 5 ) ,具有显著性差异 ;经逐步回归分析 (r心肌 =0 943 ,r骨骼肌 =0 95 8,P <0 0 5 ) ,具有正相关关系。所建方程y心肌 =-3 0 5 68+1 0 0 3x1,y骨骼肌 =-2 4 897+0 986x2 (X为HHF3 5缺染面积均数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时间内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骨骼肌细胞HHF3 5缺染面积 ,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mRNA稳定性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鼠肺、胸肌β肌动蛋白(β-actin)mRNA在死后不同时间的表达,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于21℃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死后改变,在不同时间点抽提相应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β-actin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肺β-actinmRNA于死后12d仍可检出,胸肌在死后8d的检测呈阴性。β-actinmRNA在肺脏和胸肌的稳定性呈现器官差异性和时间差异性。结论观察死后肺、胸肌β-actinmRNA的变化,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计算不同时间大鼠骨骼肌新鲜度指标(K值、K1值、K0值、H值、P值、G值和IMP比例)变化规律,研究其与早期PMI的关系,筛选出最优评价指标,用于早期PMI推断。方法SD大鼠处死后,保存在20℃恒温条件下,于死后即刻(0h)、4h、8h、16h、24h、32h和48h提取大鼠双后腿骨骼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ATP相关代谢产物(ATP,ADP,AMP,IMP,Ino,Hx),计算其肌肉组织的K值、K1值、K0值、H值、P值、G值和IMP比例,并建立与PMI关系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随PMI推移,IMP比例呈现下降趋势,K值、K1值、K0值、P值、G值和H值逐渐增加。7种新鲜度指标均可用于早期PMI推断(R2=0.922-0.971,P<0.01),其中H值与PMI相关系数最高、曲线拟合关系最好(R2=0.971)。结论测定尸体肌肉组织新鲜度指标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PMI推断的有效方法,其H值为最优早期PMI推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降解与死亡时间推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Xiao JH  Chen YC 《法医学杂志》2005,21(2):110-112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在死后不同时间的降解情况,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大鼠麻醉致死后置于21℃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死后18d的改变,在不同时间点剪取肝脏组织抽提蛋白质,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的降解变化并对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肝脏肌动蛋白在死后8d尚可检测,死亡10d后检测不到;在死后2d,α微管蛋白已检测不到,但可检测到β微管蛋白,死亡4d后,β微管蛋白也检测不到。结论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的死后降解存在差异,其在肝脏组织保存时间的不同可作为死亡时间推断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