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力求其意义和价值最大化,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现代性的隐忧"、主体"去语境化"、公共性的漠视等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意义并使其趋向黯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当代社会中正遭遇严重的"意义危机",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时代焦虑"的"无意义"治疗、主体"话语自由"的缺乏对"话语意义"的禁锢、主体间"话语间距"隔绝"意义共享"等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世界遭遇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意义共生"的旨归、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话语"的解构,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力求其意义和价值最大化,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现代性的隐忧"、主体"去语境化"、公共性的漠视等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意义并使其趋向黯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当代社会中正遭遇严重的"意义危机",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时代焦虑"的"无意义"治疗、主体"话语自由"的缺乏对"话语意义"的禁锢、主体间"话语间距"隔绝"意义共享"等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世界遭遇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意义共生"的旨归、思想政治教育"反思性话语"的解构,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3.
邵献平 《理论月刊》2007,23(8):174-176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链式结构中包涵"明链"与"暗链"。"明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挥部,它主要包括国家主体、科层组织、中介主体(教育者)等;"暗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只"看不见的手",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链,包括三种关系:府际关系(组织间的关系)、府人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和人际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的受众理论是以受众为核心所建立的现代传播理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两者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和可通约性。通过分析传播学受众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内在联系,结合受众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公安工作实际,分别从转变教育视角、优化教育内容、发挥受众的主体地位、构建新的传播模式等方面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传播思路和理论支撑,以期提高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习军 《湖湘论坛》2004,17(3):92-9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方向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笔者就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加强试陈管见。(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能动的教育活动,它的效果取决于主体和客体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影响。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也即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教育对象进行的理论劝导、情感疏导和行为引导等方面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渗透着审美的元素。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寻求专业化与科学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自我认知、自我建设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旨在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门专业化的现代学科建制、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及一项独立的职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特质就在于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专业特性、职业特性以及实践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内部化、学术研究内部化以及实际工作的内部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锻造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自觉的学科意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意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8.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社会转型、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调整滞后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在主体、内容、过程、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认同状况不容乐观。构建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和有效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旭宇 《前沿》2010,(3):126-129
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它强调的是知识与知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环节与方面;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是知识教育的升华和拓展,这些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内容过程、功能作用、考核评价等来体现。  相似文献   

10.
程卫国 《理论月刊》2007,2(7):179-182
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教育主体的人格素养,以及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构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三大基本要素。强化和整合这三种基本因素的作用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青年生活世界的观照,是人文关怀的实践,意味着将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完整的载体.其价值在于满足青年对幸福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体验新生活的不断追求.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教育关系上强调"双主体现",在教育目标上注重"实践道德生活",在教育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教育方法上"通过实际的生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朱松柏 《理论月刊》2012,(4):163-165
"主体间性理论"是社会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主体间性不仅仅具有本体论的哲学意义,而且更有着丰富的方法论的意义层面。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主体的相互建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相互对象化的客体,同时更是"主体-主体"关系,其建构的动因是社会实践中的双方精神交往互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传播和塑造先进的政治文化;更加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更加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也更加有利于推动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与社会网络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正面临着本质属性的"弱化"与"非化"危险,因此,重提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实属必要。"正名"在于辨正名称,使其名实相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论内容上应包括"五大要素"(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的教育内容,还是从教育的主客矛盾出发探讨主客视阈融合的教育理念,明确"思想"的"政治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根基所在。"思想教育"的"政治化"转向"社会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所存在的不足。"正名"的提出在于有效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涵与范围,以提高"实效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6,(1)
微教育是微时代背景下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在内容上倡导"微",载体上突出"微",效果上着眼于"微"。微教育紧贴大学生生活,针对性强,对当前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微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当前高校应营造微环境,拓展微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发挥微教育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贺兰英 《传承》2013,(7):60-6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价值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通过医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学校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等途径。具体措施有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相结合、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学校和医院的生命文化建设、重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等。  相似文献   

16.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者、教育活动等多极主体共同构成的。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认识,要走出只看到教育者的主体性或者只承认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单向度思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一个关系范畴和多元素结构,至少具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者和教育活动主体性的四重维度。  相似文献   

17.
刘居安 《前沿》2005,1(2):103-105
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 实际上存在着由深及表、依次递升的深层———表层结构, 这条结构链条体现着接受主体动力产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的基本脉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深层———表层结构, 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在理论方面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在实践方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价值的界定和理解方式在哲学界早已饱受诟病。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这一视角出发,价值不仅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范畴,也是表明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范畴,是这两种关系的产物。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很好地揭示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依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术语体系"和"解释框架"都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确切的表述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是否有利于价值的开发和提升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是纯粹哲学,而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宗旨。"主客体说"与"双主体说"的争鸣体现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自觉。超越"主客体"与"双主体"之争,有待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上寻找进路。教学相长的边界自觉是达成话语共识的内在前提,要求从整体性上明确"教育者"或"施教者"在"主客体说"中的政治前提和逻辑关系,肯定"教育者"在顶层设计和施教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或引领作用。"双主体说"不是对"主客体说"的替代性的范式革新,而是作为一项未完成的"创新"承载着尚待建构的协同思维,意在理清"双主体说"的教育方式定位和作用范围,运用"主体—客体—主体"实践辩证法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中,增加教育的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许多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同志认为,千改革万改革,教育内容的改革是关键。而增加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指示,必须充分认识增加教育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的必要性,在增加教育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