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际办案中,经常会遇到残缺的疑难现场指印。有些指印由于遗留部位小;纹线模糊;稳定性细节特征点少或受其他条件所限而无法作出鉴定结论。如果现场指印是2枚或3枚关联残缺指印,即使每一枚指印的条件差,特征点少,将它们综合检验往往就能够起到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场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时往往会提取到很多细节特征点不多的残缺现场指印,我国指纹技术人员一般认为能作出同一认定的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一般不少于8个(特殊除外),这样那些现场提取的细节特征点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往往由于不能同一认定而被丢弃,这就影响了刑事案件的侦破进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在指纹检验鉴定工作中认为用虚拟特征法能对一些细节特征点多于2个而少于8个的残缺现场指印进行同一认定,现就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显现汗液指印常用方法之一是“502”熏显法,因某些汗液指印,汗液的成份、数量不同,使汗液纹线粘附502胶不均匀,从而形成部分是汗液纹线,部分是白色502胶纹线的残缺502胶指印。如何将这类残缺502胶指印一次性拍照在同一画面上,并且纹线特征全部清晰,反差完全一致,是刑事照相中的一个难题。1案例2000年1月9日晚,长沙某办公楼发生一起盗窃案犯罪分子作案时,在盛装文件的黑色塑料盒底部留下一枚汗液指印,经采用OF-1O1A型全自动502熏显柜熏显后,形成了一枚指尖部分仍为汗液纹线,指印中心花纹及指节部…  相似文献   

4.
残缺现场指印的鉴定有多少个相同点才能作出同一认定的结论是多数鉴定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每枚指印在现场遗留情况不同,而使问题变得复杂。科学鉴定是,根据现场指印的不同部位分析现场指印与样本指印在相同的细节特征点中有无高质量特征点反映,然后再考虑特征点的数量,不能一概而论。就一枚现场指印来说,评断一个细节特征点的质量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它是鉴定人员根据细节特征点的种类与所在现场指印的部位、指印的花纹形态和纹线的流向比较凭经验作出的或者是鉴定人员的一种心理判断。笔者认为高质量的细节特征点应从细节特征点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场勘查时,所发现的手印多是残缺变形印痕,给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给案件的侦破工作造成疑难。所以,研究分析手印的各种变化原因,是手印检验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掌握的问题。笔者就部分案例中变形手印的分析和利用谈一些见解。同一人手指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印痕,一般是出现“形变”和“量变”的变化。常见的现场指印有残缺、模糊,可称量变;重叠、变形,有时两者共存,称之形变。根据手印变化的原因可分:自身的变化;承受客体表面物质的变化;机械作用的变化;手印形成物质条件的变化;显现加工处理的变化;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拍照圆柱体相对平面客体上的指印,对光源的配置、防止变形等都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十几年前有关部门已研制生产并使用了专门的仪器———圆柱体拍照仪。专用器材具有使用方便,能将所拍照的指印完整、不变形地展现在一个平面上,深受用户的青睐。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公安机关,遇到圆柱体上的痕迹进行拍照时,只能采用缩小光圈的方法,尤其拍照直径较小的圆柱体上的指印,虽然缩小光圈提高了清晰范围,但指印遗留在较小的弧面上,拍照的指印两侧的纹线压缩变形较大,给检验鉴定造成不必要的困难。经实验,用回转连续照相…  相似文献   

7.
指印形态结构的变化规律是指指印各部位的形状、位置、距离、角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不是细节特征的变化规律。在犯罪现场中发现的指印,多数形态结构已变形,有的差异较大,甚至面目全非,给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国外有关指纹学的论著中将指纹特征的分类层级分为三级:一级特征即指纹线类型特征;二级特征即指纹线的宏观细节特征,如分歧、结合、起点、终点、小点、小棒、小钩、小眼、小桥以及罕见的交叉线、错位线、点线、节线等;三级特征即是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主要包括乳突纹线边缘形态、纹线宽窄、细点线和汗孔特征等[1].在指纹鉴定中常常遇到模糊、残缺、变形的疑难指印,这类指印的宏观特征点较少,如果按照常规的鉴定方法根据指纹的一级和二级特征则难以作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判断.而这类指纹的鉴定意见在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又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此外,鉴定中有时还涉及伪造指纹的鉴别等等.为此,指纹三级特征在指纹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针对此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9.
某年8月28日,某铁路巡护人员发现京沪铁路上行线某区间在用钢轨扣件被拆盗数十套,对列车运行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经对现场仔细勘验,除了在中心现场提取了扣件螺帽上工具痕迹、护栏网破口处钳剪痕迹、钢丝钳、螺帽、垫片等痕迹物证外,在中心现场西侧80m处发现并提取红色塑料袋1个,其内有钢丝钳包装盒1个.经对现场物证进行处理,在红色塑料袋上显现连指分布的残缺指节印3枚,单指分布的残缺指印1枚(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经济往来越来越多,有关民事、经济纠纷案中涉及的指印鉴定也越来越多.人民法院鉴定部门受理的指印检验鉴定案件,与公安、检察机关有所不同,其检材有自身的特点:1、指印捺印者对象明确.捺印者都是签订合同、契约、立借据的双方当事人或人民法院询问笔录、庭审记录的当事人.而公安、检察机关提取现场指印后,还需要寻找嫌疑人.2、指印遗留客体均为纸张.因为合同、契约、借据、询问笔录、庭审记录的载体均为纸张.3、指印多数为红色印油捺印.在民间因取得方便而被广泛使用的基本都是红色印油,而要取得捺印专用油墨则较为困难.红色印油有附着不均匀、印油易在纸张上扩散的缺陷.4、指印大多模糊不清、压缩变形、残缺不全,通常不出现中心花纹.  相似文献   

11.
指印检验新方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0多年来指印鉴定一直是犯罪侦查最有效的个体识别手段,在物证鉴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上世纪80~90年代指印检验技术研究的重要进步更是使指印物证技术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近几年指印技术研究又取得许多新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在指印显现技术和指印纹线物质成分分析方面开创了新方法和新方向,形成指印物证应用新体系,但同时在指印鉴定结论可靠性方面也出现新争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在勘查盗窃案现场时,常遇到铁皮柜或保险柜的不锈钢手柄上的指印不易提取的问题.直接拍照,因反光易形成光斑;且手柄呈圆锥形或不规则形,拍出的指印已变形,无法比对鉴定.笔者在勘查现场过程中摸索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CNAS-T18指印项目实施与结果的解析,讨论了当前国内利用指印印面特征的现状:民事案件指印鉴定基础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对民事案件指印特征重新进行分类研究,以及探讨、规范利用指印印面特征步骤、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指印印面特征在解决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脂指印的特点,采用先期冷冻油脂指印,然后用红珠填充的方法,提取到了很好的指印.  相似文献   

15.
DFO指印显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DFO指印显现技术配方、操作方法和系统应用实验研究结果,发现DFO方法可以有效显现各种纸张上的汗液指印和血指印,对陈旧指印和微弱指印显现效果良好,显现成功率远远高于茚三酮和茚三酮/氯化锌方法,在实际办案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显现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显现胶带粘面潜在指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胶带粘面上指印的提取方法。方法用短波紫外照相的方法对各种胶带粘面的指印进行拍照提取。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短波紫外照相拍照提取胶带粘面上指印的原理,从实践上为短波紫外照相法提取胶带粘面上指印提供技术方法和技巧。结论为胶带粘面指印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血指印和汗潜指印生物遗传标记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印DNA检验面临的问题,包括现场污染,显现剂的影响,载体的影响等,并对指印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指印显现方法虽简便易行,却存在灵敏度及分辨率不够高、对现场勘查人员的身体有害等问题,为检验鉴定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显现方法,以克服上述困难。本文介绍了针对吸烟者汗潜指印中存在的尼古丁代谢产物-可替宁,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指印显现的技术,经过处理的指印在特定波长紫外线的激发后即可显现出指印纹线,同时还能确认指印遗留者个人生活信息,不失为一种指印显现领域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杨峥 《刑事技术》2001,(1):41-41
油渍指纹是刑事案件现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指印,由于其指印构成成份的特殊性,在提取大面积的油渍指印时,不易采用粉末显现法,容易造成沾染大量粉末而掩盖指印纹线;对于在深色背景上遗留的油渍指印,用普通光源照相其效果也不理想;Nd:YAG激光在显现提取各类汗液指印中,已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但对于提取油渍指印的运用,未见报道,在实践中我们利用Nd:YAG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采用502熏显油渍指印,提高Rh6G染色处理时对油指印的吸附能力,提取指印荧光强度,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显现效果。1器材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C863…  相似文献   

20.
文件上可见指印鉴定标准编制的目的在于规范文件上可见指印的鉴定活动。在总结回顾我国指纹鉴定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司法鉴定中指印鉴定的实践,对文件上可见指印鉴定工作中需要标准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较为详细的探讨,旨在为文件上可见指印鉴定标准拟定切实可行的准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