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刑罚目的在报应观与预防观相结合的基础上呈现惩罚、威慑、矫正、补偿多元化发展趋势,刑罚方法相对个别化原则开始盛行,从而确立了现代刑罚观。在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对现代刑罚观做出应然的回应,应和刑事诉讼多元目的与多元价值追求,促成刑事诉讼程序多元化,实现刑事程序多元化与刑罚相对个别化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内涵及其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根源于对刑事实体正义的追求 ,对国家刑罚权的有效限制而形成的程序的可操作性使得刑事诉讼实现了从追求实体正义到程序公正的转变 ,而程序公正的本质内容是控、辩、审三方形成的“等腰三角结构”的有效制约机制。效率作为程序的外在价值对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限制要求刑事诉讼在保证控、辩平等的前提下 ,创设控诉进攻、辩护防御以及以尊重被告人自由选择为关键的简易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程序公正与刑罚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人的尊严和情感反应为视角 ,研究程序公正和刑罚效果的关系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经历认为是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公正的惩罚程序 ,将会对刑罚和适用刑罚的程序产生认同感 ,从而产生刑罚的威慑和改造效果 ,这将减少未来的犯罪 ;经历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程序 ,有可能导致对廉耻的淡漠、无知和对刑事法律甚至对法律整体的傲慢 ,这些将增加未来的犯罪 ;而在刑罚威慑、改造的效果和对抗法律的效果相抵消时 ,刑罚惩罚和未来的犯罪无关。因此 ,应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非刑事化处置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凡是能够实现刑罚目的,不予定罪、不予处罚或不予实际监禁的一切实体或程序措施都可纳入非刑事化的范畴。我国刑法犯罪构成较为严格。立法中存在重犯罪,轻刑罚的倾向,司法理念上重实体、轻程序,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我国非刑事化处置的路径和构建重心在刑法中应当是刑罚的设置和具体运用;在刑事诉讼程序上应当强化和细化程序法的制约功能,增强对刑罚的限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唆特指诱发犯意型的诱惑侦查,其因具有违法性而被世界各国禁止。对于被教唆人的诉讼救济,目前已发展出减刑说、无罪说、证据排除说和不起诉说,但救济效果均不理想。遏制国家教唆的最佳途径应是釜底抽薪,对刑事诉讼程序整体禁止。这就需要引入刑事诉讼条件理论,将诉讼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刑事诉讼理解为一个包括刑事追诉、实体形成和程序的三面构造,充分重视刑事追诉面向的特殊意义。此外,还应从诉讼法角度对国家刑罚权进行全新理解。国家教唆构成诉讼条件的欠缺,国家没有刑罚权,不得对被教唆人发动或维持刑事追诉。具体到诉讼实践中,在不同阶段应以特定的方式终止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情感反应有五个关键性的概念:合法性,社会约束性,自尊感,羞耻感,程序公正感。经历认为是公正的惩罚和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被惩罚者的自尊感就会加强;加强的自尊感会重建其已经泯灭的羞耻感;重建的羞耻感会修复其社会约束性;修复的社会约束性又会加强社会对被惩罚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必将减少未来的犯罪。经历认为是不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必然导致惩罚者对被惩罚者尊严、权利的侵犯,那么被惩罚者在刑事诉讼中的情感反应和上述正好相反。被惩罚者作为"刑罚不可征服的灵魂"与社会"孤立"和"对抗",这必将增加未来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论“严打”的要素底线及刑罚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严打”的最佳刑罚效益,一要协调好“严打”各要素间的关系,二要遵循刑罚效益适用的原则。并且,尤其要注意坚持“严打”的底线———不违反刑事实体公正和刑事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准确定罪.精确量刑.是国家发动刑事诉讼的司法追求。刑事裁判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刑罚的罪刑法定及罪刑相适应原则.因此量刑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题中之义。纵观各国量刑程序.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分离式定罪量刑程序.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体化定罪量刑程序.都力图通过控辩双方的有效辩论来实现量刑程序的公开公正。在英美国家,刑事审判设置了独立的量刑听证程序.包括检察官、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被害人和中立的社会调查机构都充分参与并影响干预法官的量刑决策过程。而在大陆法国家.  相似文献   

9.
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对于包括刑罚权在内的公共权力有约束力 ,构成刑罚权的界限 ,是刑罚权不得肆意侵犯和干涉的领域。要加大对刑罚权的宪法控制 ,使宪法规范真正作用于刑事诉讼程序中 ,应当加强宪法规范本身的控制 ,即赋予宪法基本权利直接效力 ;应赋予刑事诉讼可诉性 ,对受不当干预的权利施以有效救济 ;应逐渐完善刑事程序基本权体系 ,实现刑事程序基本权利宪法化 ,透过权利的保护运作实现刑事诉讼与宪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量刑适当是我国刑事诉讼活动追求的刑罚正义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现行刑事审判制度实行定罪与量刑一体化的程序模式,量刑问题长期以来未被足够关注,量刑公正程序受到忽视。因而,有必要从我国现有量刑程序的问题着手,以量刑程序诉讼化的公正价值为归宿,完善我国量刑制度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辩护制度之理论基础(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无罪推定原则、程序主体性理论和对立统一规律共同构成了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无罪推定原则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刑事诉讼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在司法和立法实际及法学理论上,实际上已经确立了这一原则。程序主体性理论强调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与控诉机关、审判机关拥有同等的程序主体地位,旨在保护被追诉的人所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如辩护权,这一理论在我国法律中也得到了体现。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控诉与辩护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刑事辩护制度的设置将刑事诉讼中的矛盾制度化,有利于冲突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律程序的实质是排除恣意因素,保证法律实体正义的客观公正,而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刑罚效益是追求程序和实体正义完善统一的唯一正确选择。民主主义和法律职业主义相结合的刑事立法程序是保证刑罚实现最大效益的首要条件。刑罚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刑事司法程序的公正,其基本要求是把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实体真实和正当程序有机结合起来。程序公正、诉讼当事人对诉讼及其裁判结果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可以促使刑罚效益的最大发挥。我国刑事司法走向程序法治之路漫长而曲折,只有通过程序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刑罚实体正义,达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和程序公正、合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遵循七个原则,它是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新中国创立以来,针对少年犯罪设定了一系列法律处置规则,它与我国的少年刑事诉讼组织和程序、少年犯罪刑罚适用规则和少年犯罪刑事矫正规则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少年刑事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对行政犯的"亦刑亦罚",应坚持相对的"刑罚优先"原则,克服相应的现实障碍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这里的"刑罚优先"是指刑事处罚具有优先性,但不是刑罚包办代替行政处罚。其优先性集中地体现在:刑事侦查和刑事诉讼程序优先于行政执法程序,刑事制裁措施优先于行政处罚措施;其相对性即对原则的例外,包括法律规定"先予行政处罚"和遇到刑事诉讼应该中止的情形。为此目的,我们面临着诸多制约:来自"打了不罚"或"罚了不打"传统观念的障碍及其导致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法律实务中的一些错误做法等。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构建新的制度以促成法院判决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王迎龙 《政法论坛》2023,(6):145-155
程序是犯罪纠纷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程序不仅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其本身也具有犯罪控制的功能。社会环境的结构变迁决定了程序现代化过程中犯罪控制功能的衍化。在权力运行的微观层面,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体现为对程序亲历者与社会公众的规训作用与“惩罚”效应,程序既是手段也成为目的本身;在制度层面,程序性“出罪”体系通过程序适用目的性影响实体结果,缓解过度犯罪化与刑罚化的问题,提升犯罪控制的合理性;在理论层面,程序的刑事政策化表明刑事诉讼规范具备不断回应社会需求的演进能力,也揭示了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不断强化的根本原因。程序的犯罪控制理论是在刑事诉讼程序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反思与发展,但应存在一定限度:一是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发挥应当始终遵循法治原则,不能超越刑事诉讼的规范教义;二是功能主义进路的犯罪控制不能以牺牲基本的诉讼权利保障为代价。如此,方能充分发挥诉讼程序的刑事政策机能,有效完善程序法与实体法融贯的一体化犯罪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法治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它强调诉讼的公正,要求按照诉讼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制定和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实现对诉讼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正确分配,使之达到理想的正义效果。其内容应当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而核心是程序公正,因为实体公正须经由一个理性的程序运作过程才能够实现。司法公正价值的确立及其实现,对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刑事司法的角度,就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及其实现谈点粗浅认识。一法律与公正紧密相连。而现代刑事司法与公…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政法学刊》2001,18(5):30-31
公正是刑事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目标。起诉作为刑事诉讼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其公正价值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实体公正;二是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是指在起诉阶段正确认定案件事实,运用法律。程序公正强调在起诉阶段加强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周一杰 《法制与社会》2010,(20):255-256
刑事诉讼调解,是指在第三人居中调解的前提下,促使加害人与被害人对话,加进双方的了解与沟通,争取被害人的谅解并适当减轻加害人的刑罚,提高审判效率的一种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可以调解的案件有两类,一类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第二类是自诉案件中的调解。其有着深厚的伦理渊源与理论基础,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被追诉者对于重大的程序与程序性事项进行选择适用的权利。赋予被追诉者程序选择权对于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文明化、民主化、人性化以及实现程序公正、人权保障、诉讼效率的价值目标有重大的意义。被追诉者的程序选择应当遵循法定选择、有限选择与协助选择三大原则。我国被追诉者的刑事程序选择权应在借鉴外国相关理论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构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刑事执行的完善刘根菊(副教授)刑事执行是刑事诉讼的最后程序,它使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施,从而使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因此,它在刑事诉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现行刑诉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在起草修改、完善刑诉法时,增加或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