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意与亲情     
儿子犯了罪,回到家里告诉父母,做父母的怎么办?父母既不能帮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也不能帮其逃跑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否则,按照我国刑法第310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跑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父亲犯了罪,儿子知道案情,怎么办?他必须向司法机关如实作证,因为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可是,法律的这种规定却与人性相违,人性的本能要求人  相似文献   

2.
毒品,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是药品,缓解病痛,治疗疾病,也可以是毒品,使人形成瘾癖,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为防止滥用和违法消费,我国通过颁布法律,对其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原植物的种植等都作了严格规定。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199o年《关于禁毒的决定》,将走私、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非法种植毒品的行为,非法持有毒品、窝藏毒品毒赃、包庇毒品犯罪分子,引诱、欺骗、教唆、强迫、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走私制毒物品等行为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3.
当前恐怖活动组织活动猖獗,制造了大量恐怖事件,为此我国在《刑法修正案》(三)中增设了几种罪名以适应打击恐怖犯罪的需要。然而,《刑法》尚未规定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对有些犯罪行为尚难以处罚,因而我国刑法中应尽早增设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恐怖活动组织或者纵容恐怖活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4条增设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这一新罪名,并规定了法定刑.从刑事立法角度看,增设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新罪名,从而使惩罚毒品犯罪的专门性刑事法律形成完整的罪刑系统,有利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相似文献   

5.
李凤梅 《求索》2010,(11):152-15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涉黑犯罪得以滋生与蔓延的重要原因。刑法的规制力不足不仅在于法所具有的普遍滞后性,更在于对现行规范的解释有效性的缺乏。以规范解释为视角进行分析,包庇的行为内涵应当限于立法所规定的"作假证";不作为不能作为包庇的方式;包庇的对象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及为该组织利益而犯罪的内部成员,以及危害程度更高的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亲情,在这里错位孙宝贵翻开一卷卷刑事犯罪的卷宗,令人惊讶的是,竟有那么多罪犯的亲属夹杂其中!他们本没有犯罪,而是在自己的亲人走上犯罪道路后,不是劝其投案自首,帮助其悔过自新,而是置法律于不顾,公然包庇、窝藏罪犯,替罪犯销赃、窝赃,以及提供伪证。最终,...  相似文献   

7.
任职回避制度古今中外都有规定。当今时代,任职回避制度中亲属范围还需要进行重新界定,以更好地发挥亲属回避制度的功能,为行政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该文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及国外回避制度亲属范围规定,结合时代新特点,对回避制度亲属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尝试对其作适当的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8.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为窝藏少量脏物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如何处罚?编辑同志:若犯罪嫌疑人在实施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此行为不构成犯罪)时,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是否可适用现行《刑法》第263条的规定,以抢劫罪论处。请...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只笼统规定了盗窃罪,没有明确区分普通盗窃行为与亲属相盗行为,对亲属相盗的有关问题用司法解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司法实践证明,对于此类盗窃者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由受害亲属来决定,即是要明确亲属相盗罪的亲告罪性质。而亲属相盗的亲告罪性质的理论基础就是亲情关系阻却事由说。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的但书条款规定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强制出庭,赋予了被告人亲属拒绝出庭权。亲属拒绝出庭权与作证特免权相差甚远,但易被错误地解读为亲属作证特免权的初步确立。亲属作证只享有拒绝出庭的权利,却缺少作证特免权的权利,无疑剥夺了被告人对有异议的证人证言的有效质证权,同时违背直接言词原则。我国构建亲属作证特免权应明确其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及程序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国外现代的回避制度目前为止,世界上规定回避制度的国家有瑞士联邦、阿根廷、奥地利、印度、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英国、美国等。从回避的种类上看,主要是亲属回避。只有个别国家规定了政党回避。同学回避。其中对于亲属回避,各国在其回避范围上的规...  相似文献   

12.
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是指被告人的亲属证人依据法律规定,有权拒绝提供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目前大多数国家均对证人的该项权利做出了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均没有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的相关规定。应汲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亲亲相隐制"精髓,借鉴国外立法实践,构建我国的亲属特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亲属相盗相关规范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亲属相盗的相关概念界定不明;第二,1998年司法解释对有关亲属相盗问题的规定模糊;第三,对此类案件的量刑情节———亲属规定不完善。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亲属相盗案件量刑不均。为避免此结果,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新界定亲属相盗案件的相关概念;第二,明确1998年《解释》的相关规定;第三,规范此类案件的量刑情节———亲属。  相似文献   

14.
亲属证人特免权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制度,也是一个新鲜的制度,历史上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就曾有"亲亲相隐"的规定,可一直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这次新刑诉法在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前提下规定了法院不得强制被告人的近亲属出庭作证,这也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规定了亲属证人特免权。新刑诉法规定特免权的本意是维护伦理道德及家庭社会的稳定,但由于其对亲属证人特免权这一制度规定的不完善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的后果。本文以新刑诉法中"亲属证人特免权制度"的相关条款为对象,试图探究其实质及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构成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没有身份的区分,容易使亲属主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在窝藏罪中排除亲属犯罪主体,对更好地维护人伦纲常具有重要意义。窝藏罪排除亲属犯罪主体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和基本社会伦理,并且当下已具备施行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与侦查条件。窝藏罪中亲属主体豁免的范围应当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范围相同。对窝藏罪亲属犯罪主体进行豁免的同时,需将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类犯罪、亲属间相犯的侵害人身权利类犯罪排除在亲属豁免情形之外。  相似文献   

16.
质疑"别居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家志  梁庆秋 《前沿》2006,20(5):105-109
别居制度是禁止离婚主义的产物,与婚姻自由原则不符;无论从一些国家民法典规定别居制度的内容,还是从法哲学、经济分析法角度进行剖析,别居制度均有一定的缺陷;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亲属编中不宜设立别居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有媒体刊发文章说,在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批评、建议中,涉及本部门、本企业和个人的具体问题较多.为避免代表借助代表身份谋取个人利益,应规定代表本人及亲属的个人问题不应作为建议、批评、意见提出.  相似文献   

18.
遏制农村流氓恶势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1月7日上午,在广东省汕头市赖厝村一铺面内,数名蒙面歹徒持刀围攻村民赖树桐,从店内追砍至大路上,狂砍29刀,赖全身上下刀痕累累,四根手指断离,多处骨折,奄奄一息。歹徒甚至公开扬言:“如果公安敢来抓我们,我们就有枪用枪,有手雷用雷。”公安机关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捣毁了这个以赖沛浩为首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十名团伙成员悉数落网,四名包庇窝藏嫌疑人也先后被擒,并缴获枪弹、手雷、刀等凶器一批,从中查破了伤害案件七宗、其他案件三宗,铲除了这股称霸一时、为恶一方的农村流氓恶势力。现案件已由检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有关回避的规定概念与分类:回避,是为避嫌而不参与其事。回避制度,是根据公务员与其亲属关系的不同程度所作出的不同的回避要求。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围绕亲属回避为中心,规定了三种回避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回避的亲属范围: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青 《公安学刊》2005,(6):46-49
出于保护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考虑,西方各国设立了亲属特免权制度,赋予基于特定亲属关系的人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这与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鉴于目前我国亲属作证制度的种种弊端,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起现代的亲属特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