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自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历经各代贤哲们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官员职业道德和“官德”文化,这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官僚君主制度的有效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一定会传承。所以对我国古代官德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对当今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对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道德底线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向华 《求索》2013,(6):121-123
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弘扬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补益当今存在割裂知识弊端的“学科教育”或“专门教育”,通过充分挖掘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并将其转换为大学“道德个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推进为我国大学的人文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论语》也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成人”、“成德”是孔子育人的重要目的与内容。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在古代是多么的重要。国以人兴,政以才兴。建党、建国以来,我党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  相似文献   

4.
把教育作为一种家庭的投资行为,也许是我国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的一种“经典”理念。“学而优则仕”在古代并不完全是一个学习目的论的命题,“优”是有余力的意思。谓之学了还有余力就去当官。《礼礼人惊呼:把市场理念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带进学校,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分数和升学率,至于德育,投资者(学生或学生的家长)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杨丽华 《创造》2001,(12):39-39
“以德治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深入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一重要战略,除了需要深入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德治国从“谁”做起更为有效。一、以德治国“从官做起”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治国方略中,官德的培养和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优良传统。早在4000多年前,禹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即以其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治国者树立了榜样。人们传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证。“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总结“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儿童早期教育,不无裨益。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探。 一、以预为先 及时而教 我国古代教育家们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从多方面阐明了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以预为先”,“及时而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简史》第三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先讲古代罗马隶农制的出现,其后讲我国古代的初税亩及中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在教学时,我把“我国古代的初税亩”这一以往使用的标题改为“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先于“古代罗马隶农制的出现”教学。一、把“我国古代的初税亩”与“古代罗马隶农制的出现”并提不太妥。隶农制是古代罗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依赖性过强,自主性尚存在着缺陷,需要我们在课堂活动中加以引导、矫正、培养。我认为,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必须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入手;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试从教与学、讲与导、“动”与动、摘与找等方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体会。教与学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帮助。也可以说,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在新形势下,我们的教师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技术,迅速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名人特别注重养生,他们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出了一些言简意赅的“数字”养生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之初应运而生的保安服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新型的社会治安防范形式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目前,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和“三项教育”活动,是保安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晋江市保安服务公司参与这次学习教育活动,除了按照市局党委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外,还要以“三个代表”要求为指南,冷静思考,运筹帷幄,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出发,从参与市场竞争拓宽服务领域出发,以《公安部关于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福建省保安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契机,以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结…  相似文献   

11.
谢小卫 《湖湘论坛》2002,15(1):41-41,65
“以德治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那么,“以德治国”应该从何入手?其着力点在哪里?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一、要“治法”,也要“治人”“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德治国”究竟从哪里着手,还是颇有争议,尚无定论。战国时期的荀子强调“治人”,他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更是要通过人来执行,因此,治国的根本应该是“治人”。如果有好的当政者、执法者,即使法律不很完善,也可以弥补其不足;没有好的当政…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主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里的“中国特色”,首先是要注意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族传统。其中包括批判地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逻辑到方法,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里有个历史的继承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他们在方法论乃至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上的有用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会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民族色彩。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别称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别称,有些至今还常沿用,最常用的是“中华”、“神州”、“九州”3个。“中华”,因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居于四方之中而得名。《魏书·岩昌传》有关于“中华”的记载:“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神州”,主要见于晋朝刘越石《答卢湛诗》,其上曰:“火燎神州,洪流华域”。“九州”是对我国古代大陆9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但具体是哪9个州,说法不一。《书·禹贡》称九州是冀、豫、雍、杨、兖、徐、梁、青、荆9个州。《尔雅·释地》称:没有青、梁,而有幽、营。《周礼·变官·职方氏…  相似文献   

14.
以强化干部宗旨观念为主线推进学习教育活动逐步深入中共江西省浮梁县委 我县在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针对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行为中存在的不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脱离群众、甚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等问题,开展学习教育,促进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以此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强化宗旨观念专题学习教育,打牢基层干部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思想基础。通过严格的学习培训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基层干部摆正“主人”和“公仆”的关系,提高了大家对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宜昌市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贯彻,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创新思维.改进方法.以创新促深入 在学习贯彻《纲要》中我们以创新促进活动的不断深入,努力做到“三化”:一是教育人格化。我们通过展现古代宜昌文化名人屈原的人格魅力,弘扬“九死不悔、竭忠尽智”的爱国精神。通过宣传隐姓埋名37年,以“谢臣”之名做好事的“夷陵好人”李广佳和拾金不昧的“好的姐”季美萍的先进事迹,树立当  相似文献   

16.
绩点制和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普遍使用的学生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以“量化”为主要特征,通过数字结果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效与位次结构。在量化评价制度的裹挟之下,学生陷入“分数至上”的旋涡,争相追求“绩点优秀”“综测优秀”等以数字为标识的优秀,成绩演变成资本化的教育符号,教育沦为就业升学的工具,催生了“平庸的优秀”。久而久之,“分数至上”引发“数字暴政”和“无效内卷”,学生自我意识迷失、创新缺失。超越“平庸的优秀”,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环境等各个维度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17.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品格,他们不屈不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甚至甘愿以身殉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评历代有“诗无达诂”之叹。其实,古代文论中“知人论世”等观点推之极端,有将艺术与历史等同之弊。因作品艺术手法的不同,或读者自身审美经验的参与,艺术欣赏中出现的“诗无达诂”现象不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情理中事。  相似文献   

19.
边疆民族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边、山、少、穷”。因“边”,教育基础底盘小,基础薄弱;因“山”,学校布点分散,管理困难;因“少”,民族语言复杂,汉语教学困难;因“穷”,教学设施简陋,教育投入不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难点、重点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近几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尽管有关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孟连是一个以傣族拉枯族侃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自治县,全县有142所小学,其中一师一校54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38%,在小学…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兴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因它可以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认知,而倍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我国在新一轮课改中也加以借鉴和运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前,合作学习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