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涉诉信访的无序与失范带来"信访"不"信法"的恶果。探寻涉诉信访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其归属于人治范畴而与法治不合,同时又与司法终局性原则相悖而不具有正当性;考察涉诉信访的运作机理,其具有行政性的特征,且发挥着救济的功能,呈现异化倾向,急需矫正。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担负着消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信访制度改革呈现出"内卷化"的演进趋势,以资源输入为主要改革方式、条块结构细密化、制度运行压力化和制度功能锁定。其演进机理是,路径依赖与制度改革惯性,维稳目标与经济倾斜发展的内在张力,科层法治与简约治理的名实悖离。应渐进式地弱化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在保障其安全阀效果的同时强化其疏导功能,以更好地将社会矛盾置于可以控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从维护社会稳定看信访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管理与程序性规定、信访人与信访工作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信访主体法制意识淡薄等方面,因而,必须对信访制度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进行制度创新和法制化建设,是发挥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功能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包括建立领导责任制、引入听证和评议制、建立首问责任制、引入法律援助服务、建立信访督察制度。信访工作法制化则表现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人员素质和法制效果上。  相似文献   

4.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7,23(3):72-74
在实际运行中尽管新《信访条例》赋予了信访具有解决社会纠纷这一功能,但由于信访制度在目的、对象、性质及方式定位与其解决社会纠纷的功能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导致信访在解决社会纠纷中责重权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只有将信访的目的、对象、机构、方式置于纠纷解决的框架下,才能使其在实践中真正具备纠纷解决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4,(1):86-86
陈娴灵、杨光琳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涉诉信访的无序与失范带来“信访”不“信法”的恶果。探寻涉诉信访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其归属于人治范畴而与法治不合,同时又与司法终局性原则相悖而不具有正当性;考察涉诉信访的运作机理,其具有行政性的特征,且发挥着救济的功能,呈现异化倾向,急需矫正。  相似文献   

6.
涉检信访因其具有的权利救济功能而成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环节。就实证考察而言,现阶段涉检信访在总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反映出涉检信访过度承载“权利救济”功能的事实;就宪政国家而言,涉检信访超负荷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程序公正、司法权威、规则统治之间存在冲突。因此,综合考察涉检信访运行的制度环境和既有的制度资源,通过弱化涉检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重新确定其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其规范化程度,并确立司法救济的核心地位,可以不断完善涉检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化处置信访的大环境下,本应是公民对人民法院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的涉诉信访,已演变为公民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面临着功能错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信访量居高不下的困境.要使涉诉信访困境得以求解,必须在宪政制度框架内寻找产生涉诉信访困境的根源并加以审视和改革,通过修宪明确人民法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摆脱其地方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访制度分析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访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在信访制度亟待变革的关键时期,信访制度的形式悖论及其存废之争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信访制度,应从实现信访制度功能的重新定位、树立法律权威、建立统一的信访机构、授予信访机构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是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本质的体现,发挥着重要的制度功能。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深刻变化,使信访制度运行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信访制度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政治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化解信访制度的困境必须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出发,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司法等领域的改革,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进而有效发挥信访制度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发挥高校学生信访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信访工作具有信访主体的代表性、信访信息的快散性、信访发生的周期性和信访工作的教育性等特点。高校学生信访工作所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保证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转化功能,增强这些功能就必须提高对学生信访工作的认识,完善学生信访工作机制和建好信访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涉诉信访的法治化路径选择,是推进"平安城市、法治城市"两大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首先厘清和明确三个问题,即涉诉信访的概念及功能定位、申诉和再审程序进一步细化与规范以及信访案件效度评估机制。鉴于成都市涉诉信访的现状,其法治化路径的选择还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法治理念下的涉诉信访制度;二是完善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使司法的最终裁决权得到体现和保证;三是完善与党政机关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四是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健全涉诉信访的秩序保障机制;六是提升司法公正,提高案件质量;七是深入基层,加强检察监督和法治宣传。  相似文献   

12.
公安信访问题已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公安信访问题首先要对信访权利进行定性,其应属于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表达自由权”的具体体现。现今基于民众对实质公正的追求、公安机关本身执法不规范等原因引起信访案件频发,为此应采取强化“一把手”工程建设、引入律师参与公开接访等措施构建公安信访长效机制。同时,文章对公安信访中存在的案件受案范围规定不够明确以及现有信访绩效考核标准不够合理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西周至秦汉,基本完备于唐代。它所体现的"无讼"、"人治"等传统法律思想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影响至今,当今社会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信访的追根溯源,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信访制度产生的影响,以期从中找出促进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外代议机构的民众诉愿制度源于瑞典的议会监督专员制度,因其在接受民众诉愿上的优越性,为西方其他国家所效仿,其中以英、日、澳、法、德等国最有代表性。国外代议机构民众诉愿制度遵循抑制官权、独立自主、无强制力等重要原则。这一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有:要发挥代议机构作用,救济机构需要独立运行,救济手段是必要补充,救济手段不能越位等。  相似文献   

15.
限于刑事法律和犯罪人的客观状况,刑事被害人的一系列权利尚不能够得到完全地保障和实现。陷入困境的刑事被害人往往易成为信访人,其信访的对象则是作出最终司法判决的人民法院。在信访的被害人已经不信任法院的情况下,仅通过法院并不能够解决被害人的信访问题。由此需要创新工作机制,联动司法。通过联动司法加强对刑事被害方的救助,加强对犯罪分子所判刑罚的说理,与检察机关一道解除被害方的疑惑,并适时引入第三方,对法院的审理程序进行调查,以尽可能地解决刑事被害人方的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16.
引入临床心理学技术是公安信访矛盾化解机制的一个创新,由于公安信访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其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既要内部解决,同时又要广开才路,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信访矛盾化解机制之专业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路是:三管齐下,组建支持公安信访工作的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信访干部的在职培训和在岗训练工作;面向全警普及临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广开才路,建立社会援助公安信访工作的临床心理学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基层公安机关侦办轻伤害案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依法及时办理轻伤害案件,如办理轻伤害案件不及时、警力浪费大量、打击处理不力、导致大量信访案件产生等等。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调查取证工作不够重视、过度追求调解结案、公检法三机关沟通协调不力和伤情重复鉴定问题。因此,应当通过政府各部门全力参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快速及时调查处理、切实加强公检法的协调配合和对公安民警强化执法知识的培训等多种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晚清创设的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多仿效日本。日本人川岛浪速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他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政建设比较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