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课程“活资源”,而师生在交往的互动中又时时生成着新的课程资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心灵交融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课程新资源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活动,催生“新”资源“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过程中,可以采用调查等活动以了解  相似文献   

2.
陈卓 《青年探索》2013,(3):71-76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认同与排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这背后反映了明显的阶层差异。在生生(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还是社会下层的被动排斥,均可以看到认同与排斥的互生。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作用于学生,还是学生作用于教师,都体现了阶层上的对应性,表现为对同一阶层的认同和对不同阶层的排斥。就同一主体而言,不管是“有意”排斥还是“无意”排斥,与自己社会阶层相似的人才可能成为交往对象,这是由生活习性造成的“品味资本”的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改革开放、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如何开展?政治课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湖南省长沙市第21中学政治教师黎元元,通过创设“人生道路上的朋友信箱”(以下简称“人朋箱”),做了大量的工作,沟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学生的充分信任,以真诚、朴实的文字,向学生讲述了人生的真谛,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中的一些个别思想问题。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为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趟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为教育者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帅。当我采访她的时候,深深地被她身上焕发出来的朝气与热情打动了。这位被学生称为“知心知己的好老师”、被同行誉为“政治教师的楷模”的女教师,一谈起她的“人朋箱”,很是兴奋;一谈起她的学生,便充满深情与爱心。她为什么会这样?请看以下几个数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报》曾以“中学生也过情人节?”为题,报道了情人节前夕新疆某市的礼品店里一些中学生购买礼品送给异性朋友,超市里刻有“Love”字型的巧克力格外受到学生的青睐,“网吧”爆满,一些中学生通过网络给异性朋友发电子贺卡。这则报道警示人们,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异性之间是否需要交往?应怎样交往呢? 一、中学生异性之间需要正常交往 古人云:“人生不能无群。”人要享受正常的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群体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获得。而社会群体是由男性和女性构…  相似文献   

5.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个人威信与教学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然而,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其表现更为强烈和明显。这是由其职业特点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社会职责是教书育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更集中地担负着“育人”的任务,在学生知识领域的开拓,能力的增强,尤其是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和开放的时代,中学生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6.
乐学教育要求教师把被教育者的要求愿望,以及要让他们知晓的道理,暗含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情境之中,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乐学”对教学活动起重要的催化作用。表现在:  (一)“乐学”能亲密感情,是沟通教学双边活动的桥梁。  使学生从空间上、心灵上去缩短与教师的距离,把思想政治教师看作“乐”的偶像,“ 乐”的朋友,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好师生感情,形成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说,乐学是促 使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走向统一的桥梁。  (二)“乐学”能激发兴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 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书育人活动的基础.也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师生关系状况如何,对于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影响极大。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不仅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直接决定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乃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主动自觉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有86年历史的老校。现有教职工156人,其中高级教师36人,中级教师71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44人,占总人数的28%。几十年来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园地上辛勤地耕耘,为四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但也不可否认,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不正之风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和间接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再铸师魂是当务之急。几年来,我们的做法是:一、师德教育要“有意”与“无意”相统一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9.
谢香林,1959年从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系毕业后,他就毅然回到养育他的闽西红土地,选择了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用一颗赤诚之心,激励着学生奋发学习。一、“教书育人”,堪称楷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3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0.
孙运璇先生逝世后,岛内外众多人士痛惜之余,都在缅怀悼念他。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孙先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他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和朋友。这些天来,我常常怀念和回忆起和孙先生交往中的一些往事。“他是一位清官”孙运璇先生曾经为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赢得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并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本文试图颉取政治课教学的几个片断,感受一下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对话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是通过沟通、对话实现的,它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对话”式教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保持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可以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磨课”。教师离不开的人群是学生,教师离不开的地方是课堂,教师离不开的工具是教材。教师的教学就是在与学生的不断磨合中、在课堂的尽情表演中、在教材的灵活变通中,适应着学生的需要、促进着学生 的发展,也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课改”新背景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几条“磨课”的功夫,现将陋见介绍如下。 功夫之一:把课“磨”得生活 化,能离学生“近”一些 学生是一个“平凡人”,就像“逗号”,置于生活,来来往往不停留。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政治课应降低门…  相似文献   

13.
我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是1972年从教的一名政治教师,后来进修了大专,在政治讲坛上耕耘了25年,从事班主任工作17年。在育人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具有新时期政治教师的良好师德。在改革大潮中从事政教工作不动摇在改革大潮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面对“长”字号的同学和腰缠万贯的朋友,老师却显得很清贫。如果是数学、语文、外语教师,还可能被请去当家教,而政治教师就“低人一等”了,连我爱人有时也愤愤不平地说:“当初你怎么选择了这门课!老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教什么不行,偏偏教政治。”面对社会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师爱四性     
师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教育者高尚思想情感的自我表现,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师爱具有以下基本持证。一、师爱具有社会性。教师是受社会委托约施教者.教师的爱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成为一种社会的爱,阶级的爱。因此,它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分爱”.而不是个人利益匕的“私爱”。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约振兴、祖国的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地把学生看成是祖国的未来,人类希望的时候,他就会在学生身上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知识和才能。二、师爱具有教育性。教师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5.
学院要发展,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院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文产梦”的有力助推器。文产院全体教师的梦想就是“育才梦”。实现“育才梦”,取决于教师智慧,形成于师德师能,融汇于教学始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部门,学院人事处的重要职责就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升华师德建设成果,优化教师成长环境,不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引导教师把实现“育才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自觉行动,形成推动实现“育才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搞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有些教师还存着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现象 ,没有能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因此 ,要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自觉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一、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作用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中 ,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 :“教书”与“育人”是不同的两个教学过程。“教书”是智育 ,“育人”是德…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的同伴交往可能是一个让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不过 ,两代人困惑的内容并不相同。令不少家长迷惑不解的是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心中有话不向父母倾诉 ,却愿意与同伴分享 ?为什么对父母的经验之谈听不进去 ,而对年少无知的小伙伴的意见却言听计从 ?让青少年们感到苦恼的是与同伴交往中的疑难 :为什么找不到知心的朋友 ?怎么样才能得到同伴们的接纳 ?与朋友闹矛盾了 ,如何去和好 ?自己喜欢的朋友 ,父母为什么老看不顺眼 ?很多时候 ,两代人都更关心自己心中的疑惑 ,而不太在意对方的苦恼 ,因此 ,即使想沟通 ,也往往话不…  相似文献   

18.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通过教改打造“金课”“金师”,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人的共识。课堂教学竞赛则是引导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推手,更是塑造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视为己任,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因此教材不过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所以对教材内容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加工,完成从教材到教案的创造。第一,让教案成为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新课…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观,使学生敢于质疑。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崇拜教师,认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这种对教师的仰视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说的全盘吸收,不敢质疑,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教育方式应是平等的、民主的,由“传道型”改为“商讨型”,使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对于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并予以重视,使学生敢于质疑。  第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质疑。传统教学环境,过于强调秩序,课堂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拘泥于书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