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对中日美三国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立法模式的分析,进而在比较三者在正当防卫的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限度以及相关司法适用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日本、美国在防卫挑拨、警察防卫权、防卫装置、饲养的动物致害、退避义务以及特别防卫权等方面均有特别的规定。日本刑法制度对于判断不法侵害的"客观说",美国刑事法律对于防卫装置、退避义务等的规定,对于我国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少华 《湖湘论坛》2003,16(4):64-65
无限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的特殊防卫权利 ,正确实施无限防卫权对维护社会稳定 ,鼓励公民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从无限防卫的概念和立法背景入手 ,全面论述了防卫的特征 ,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务防卫面临法律适用层次低、适用性不强、法律性质不明确、防卫权不能正常行使等困境。刑法应科学地重构防卫制度体系,为职务防卫正名。职务防卫发动的法律依据、正当化事由与正当防卫基本相同,国内外刑事立法可鉴之先例,是我国刑法为职务防卫正名的可行性之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宏 《新东方》2001,10(2):64-66
新刑法在修订时,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增设了无限度防卫的条款,从而在立法上赋予了公民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防卫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公民行使特殊防卫权,在防卫时间和防卫对象上尚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相当部分的人们因不甚了解“特殊防卫权”的含义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些无疑会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依法行使特殊防卫权。  相似文献   

5.
无限防卫权的行使,是涉及到剥夺一个人生命的重大问题,我国刑法对此作了严格的规定。但由于法条本身简短,致使人们对行使无限防卫权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歧义。弄清其立法真意,绝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无限防卫权的演变历史和刑法价值目标出发,试图阐明这一法条的要旨。  相似文献   

6.
对暴力犯罪可以实施无限度防卫是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一项特别规定。无限度防卫在运用时,应具备刑法在适用对象、适用时间和举证责任等方面规定的条件。在司法实际中适用无限度防卫,应注意防卫人与侵害人的关系、刑罚权与防卫权的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是各种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保障,但为防止其被滥用,刑法规定了严格的正当防卫合法条件,由此构成了极具我国特色的正当防卫理论。认真分析防卫时间、防卫限度的司法实践问题,深入探讨防卫过当行为人和假想防卫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有助于正确界定各种防卫行为,有效保护并引导正当防卫权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9.
论人民警察防卫权——基于辽宁盘锦王树杰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该制度并没有限制其适用的对象。而警察作为生活中的一员,也应当享有刑法赋予的正当防卫权。但是,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特殊主体的地位决定了警察所拥有的防卫权与普通公民的防卫权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建构警察防卫权的制度,关键在具体的成立要件中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确立的无限防卫权,法条设计粗糙,在立法思想上存在误区,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一些负作用,应当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是一般防卫与特别防卫制度的结合。特别防卫制度是在法律规定的在针对正在进行的特定重大不法人身侵害等案件中的防卫人才有权实施的不受防卫限度、手段等限制的不承担防卫过当责任的一种特别防卫行为。我国防卫制度以一般防卫制度为基础,防卫过当的行为依然受一般防卫制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金川 《公安学刊》2005,(1):44-45
我国刑法典第二十条第三款关于特殊防卫的规定较原则,有必要就特殊防卫的范围、时间界限、共同犯罪中的特殊防卫问题作进一步明确,以利于准确适用刑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刑法在规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同时,又增加了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实行无限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和无限防卫是关系到能否鼓励人们同犯罪作斗争、弘扬正气、惩罚犯罪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限防卫权是防控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最有效的手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正确理解无限防卫权的立法内涵和防卫范围,充分认识人民警察的无限防卫具有法定权利与特定义务的高度统一,以及实行无限防卫不受时间、地点和警种限制的特殊性质。同时人民警察还应进行对诸如继续犯、连续犯、预备犯实行无限防卫权的特定情形的研究,并注意避免无限防卫权的滥用和防卫范围的扩大化,使无限防卫权的法律规定在防控严重暴力犯罪中发挥用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春平  潘宜林 《前沿》2006,(11):152-154
无限防卫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特殊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强化了对防卫人权利的保护,但从另一方面又弱化了对不法侵害人应有合法权益的保障,处理不好会导致无限防卫权的滥用。为正确实施无限防卫权,必须明确无限防卫的成立条件。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偶然防卫不是正当防卫,造成符合构成要件之结果时成立犯罪既遂;主张偶然防卫无罪的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应该坚持"防卫意思不要说",采取事后判断的标准,此时偶然防卫不可能具有违法性,因而是无罪的;但是"无罪论"无法解决紧急救助型偶然防卫中"多层偶然防卫"的问题,其解释工具"法益衡量"也无法回应防御型偶然防卫问题,对过失偶然防卫中的"过失之过失"问题更是避而不谈。从刑法教义学的解释原理和对四要件犯罪体系合理性的论证来看,偶然防卫应当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17.
法定犯时代下,后工业社会中各种风险逐渐升格,古典自由主义刑法理论地位受到动摇,刑法制裁体系相应地吸收了积极刑法观理念,前置刑法干预起点,降低入罪门槛,而社会整体评价体系中却缺乏相应的轻罪或微罪评价模式、犯罪分层意识,从而导致刑法附随法律责任引发实质意义上罪责关系的不协调,违反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责任主义原则等问题。同“以刑制罪”对“从罪到刑”的罪刑关系的反思,在意图限缩刑罚的法益理论逐渐沦为为刑法扩张“背书”的情况下,对犯罪附随法律责任的重视能够促进法益判断标准的实质化,从而有利于促进立法批判机能的实现,也能对保安处分科学化和刑罚“双轨制”发展有所裨益。基于新社会防卫论的论证逻辑也应该对附随后果的逆向论证逻辑以及定位做出限制,同时提出犯罪人处遇重构、引入复权制度等具体举措,以期达到法律体系内部法律责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警察职务防卫权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菲 《公安研究》2007,(4):67-71
警察职务防卫权是警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迥异于其他行政部门的极具个性的权力。通过对其法律基础的历史发展及不同观点和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依法令行为应当成为警察职务防卫权法律渊源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现行刑法这一条款的规定,是否意味着“无限防卫权”的确立?肯定与否定各说均有。笔者持肯定说。现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凸显,治安形势日益严峻,警察在正常执法中所遭受到的侵害越来越多。研究警察防卫权有利于切实保障我国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警察在维护秩序,打击犯罪中的作用。目前我国警察防卫权缺失主要源于立法的空置,故防卫权的现状问题需分析并深入研究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