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情感的认知在不断深入,中西各理论流派都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情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人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支持。情感本身不仅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对青少年发展的其它方面起到动力作用。将情感置于青少年发展与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的关系中考量,推论出情感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而青少年发展的情感支持应该是全面而均衡的,需要从向度、适度、广度三个方面予以科学调适。  相似文献   

2.
情感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情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青少年对自我情感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情感资源完善自我,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情感素养教育的前提是以青少年的情感特点和情感影响青少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感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设计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组织行为学视角论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介入青少年价值观塑造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建议教育者运用自我知觉理论,设计社会参与方案,使青少年获得价值观的情感体验;运用苏格拉底式问答法,引导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自主构建;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和技术,并成为有效的角色示范;运用强化理论和技术,利用一分钟训练法,加强对青少年的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国青少年研究事业和共青团工作的一件幸事,它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团学以及青少年理论研究工作将有新的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是团中央书记处领导的从事马克思主义团学和青少年研究的科研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对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共青团史、共青团学、青少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展对国外青少年理论及青年对策的研究;出版青少年研究的理论刊物;为团中央及党政领导机关制定青少年对策、法规和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等.它的建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缺失现象.本文从青少年情感缺失的表现入手,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亲情教育、生命教育和体验性教育等情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伟 《青年论坛》2013,(5):39-43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当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为了确保社会工作有效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应建立一套恰当利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建立专业矫正队伍;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情感支持;鼓励矫正对象多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教育界都把"求知"开发"智力",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任务,重视理论的说教而忽视情感的培养,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漠视情感的激发。这种"去情感化"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完善,更使得思想品德课成为无源之水的空洞说教。情感缺位已成为制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瓶  相似文献   

8.
不良同伴关系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及矫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强  柳静 《理论月刊》2005,(1):118-120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良同伴关系会引起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本文对青少年的同伴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同伴关系的特点角度对不良同伴关系的形成,及其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以及矫治不良同伴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将社会技能训练、归因理论的应用和人际认知问题解决作为改善不良同伴关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了道德情感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重要意义 ,同时在健全道德情感的养成和培养方面 ,提出了移情是道德情感养成的重要机制、“双主体模式”是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的重要德育模式、美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纽约青少年工作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纽约青少年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和社团广泛参与相结合,以社区青少年服务为依托,构建了覆盖不同类型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网络,为社会和青少年广泛认可.在对纽约的青少年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窗口了解美国的青少年工作,并提出对当前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青年探索》2007,(2):F0004-F0004
《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丛书》是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编写的一套青少年素质教育好书。丛书的内容汇集了作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共青团理论和实务教学,广州青少年问题研究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对广州青少年的自身发展,加强广州青少年的教育和开拓青少年工作新书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复"现象的产生,源于罪犯新旧动机体系的斗争.当错误动机占据优势时,就不可避免地重犯新错,出现"反复".青少年罪犯在改造中出现的"反复"多是由情感、意志动摇引起的,是前进中的"反复".监狱人民警察要多从积极方面看待"反复",对出现"反复"的青少年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一定要耐心细致,要靠良好行为的强化训练压缩"反复"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构,为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与土壤.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方式方法介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引入社会工作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其内在结构包括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青少年时期是责任感培育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已成为各国共识。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的责任教育和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责任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积极吸取美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以利用,是提升我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责任教育,培育青少年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缺失状况以及上海市在重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方面的举措,笔者运用深度访谈与观察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缺失表现为经济条件下滑、心理压力剧增、学业或工作中断、家庭环境不良与社会处境恶化。上海市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陪伴支持,并且开展了家庭辅导与社区关爱活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普遍娱乐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根据"潜网"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培养分析"理论,本文试图破解网络暴力游戏成功"麻醉"青少年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青少年主要使用手机建构情感交流和社会关系,青少年较多使用手机与同辈群体进行联系.由于青少年社会网络易于变化,手机能够降低维持社会关系的成本.同时,手机选择和使用是青少年表达自我身份的一种重要途径,他们对于手机中传承的品牌文化较为推崇,偏好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手机造型风格.此外,较多研究发现青少年对于手机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在手机去断后会有不适反应.比较而言,不同性别、学科、生活背景的青少年在手机依赖程度上会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8.
从微观看,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就是青少年个体在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中的社会互动行为具有异乎寻常的可持续性.本文拟结合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从社会学互动论的角度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可持续性进行的原因.本文认为网络游戏互动是青少年释放情感和心理压力的舞台,可以让青少年实现成功扮演社会角色的内在诉求,网络游戏中的工具性符号为青少年实现虚拟世界的持续性互动提供了条件,互动规范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可持续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在60年代的西方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原因罗列,而应站在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更高的角度.当今中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比例逐年上升、低龄化、动机简单化等诸多特点,用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从深层分析其形成的家庭原因,都可以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90后逐渐长大,一些关于90后的负面事件和评论也逐渐增多.对上海市2283名90后青少年的情感调查显示:他们的心情快乐阳光,压力感知适度,兴趣积极广泛,关心父母,关爱同学,渴望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爱国,富有责任感,价值取向跟随主流.90后青少年的情感是健康积极的,应该避免因个别案例导致的对这一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