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滕玉成  ;丁长青 《求索》2008,(2):103-105
通过引入了知识绩效和知识共享绩效,并以博弈视角分析了知识共享绩效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从员工个人层面的知识共享绩效考核入手,加强知识共享绩效管理,完善知识共享激励约束机制,进而带动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知识共享机制与知识共享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2.
苏津津 《人民论坛》2010,(7):260-261
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经济特征,要求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个体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建立知识整合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人力资源集聚、知识管理系统建立、柔性组织方式、知识交流环境构建是企业顺利进行知识整合与共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明安  杨渺 《桂海论丛》2006,22(3):45-47
文章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特征,并认为隐性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新研究开发(R&D)阶段具有重要作用,那就是隐性知识对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具有促进作用,隐性知识对企业新产品试制起一定程度上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共享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竭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知识共享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注重企业组织内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员工在社群活动中自动自发地交换意见和观念,分享外部的新知,由此形成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王德胜 《求索》2011,(8):32-34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集群成为中小企业解决成长性不足的重要模式,中小企业获取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对集群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吸收。文章在综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市场知识、技术知识、企业家知识三个维度探讨了集群内隐性知识的特征,构建了集群内隐性知识对群内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模型,从集群隐性知识的视角对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集群建设和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思文 《求索》2013,(4):51-53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探索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新途径,本文主探索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提出了理论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隐性知识吸收的不同维度,通过资源获取和应用开发两个中间变量,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产生不同影响。企业的资源获取水平主是影响创新管理能力,而企业的知识应用与开发水平主影响企业创新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7.
籍林  陈星汶 《求索》2012,(10):223-225
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社会网络、知识转移及知识隐性与活性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社会网络、知识转移及知识的隐性与活性程度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本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论:社会网络和知识的隐性与活性程度都对知识转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且知识的隐性与活性程度对社会网络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水平,政府部门个体的知识共享动机,以及政府知识共享的组织氛围等维度构建政府部门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模型。论文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中开展实证研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外部奖励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的组织氛围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提高公务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企业保持了较强劲的跨国经营势头,但是跨国经营结果不太理想.本文从国外跨国经营的理论入手,得出知识在跨国经营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跨国经营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获得这两种知识的途径.论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四个层次的知识学习,获得知识,并如何通过知识集成扩展能力,构建了企业通过知识学习与集成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者们对重大决策问题的处理常常不喜欢基于理性分析,而是主要依赖于对需要决策的情境的直觉性判断。即"隐性知识"和直觉在战略决策制定中的价值极其重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隐性知识"与"明确知识"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特别强调了"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员工薪酬激励无效论的博弈分析——知识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娟  罗文军 《求索》2007,(9):13-16
对薪酬激励有效性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基于“坏人假定”的报酬契约仍然是标准经济学激励理论的绝对主流。本文分析了知识员工及其工作与产出的特点,运用静态与动态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薪酬激励和隐性激励的有效性及应用条件,得出了薪酬激励仅对可观测的个人产出有效的结论和隐性激励对团队合作产出的激励有效的结论。本文还构建了一个薪酬激励和隐性激励并存条件下的双重博弈模型,得出了薪酬激励存在导致隐性激励失效的结论。薪酬激励将导致员工重视可观测的个人产出而忽视团队合作,从而不利于团队生产,企业知识管理应该弱化对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  相似文献   

12.
翟旋 《前沿》2012,(11):119-120,144
在当前市场动态性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企业的行为也变得极不稳定,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获得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要对自身的生存进行积极的防御。在后一种模式下,并购就成为保全自身的重要形式,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跨国并购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在这类并购事件中,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和整合显得尤为必要,它直接关系到并购行为能够最终实现,并购的效果能否得到应有的提升等。基于此,本文对基于跨国并购的隐性知识的整合与机制创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交流》2005,(4):39-40
1、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的是什么?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正是知识所固有的性质导致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正是在这几个方面,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发挥了关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晖 《人民论坛》2011,(9):242-243
企业技术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发生于个人与组织之间动态的知识转化过程。技术学习开始于技术知识的获得,其过程始于个体从企业外部获取技术知识,经历了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扩散、转移和整合后,由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并在新的情景中和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知识,完成知识的获取、转化与共享以及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发生于个人与组织之间动态的知识转化过程。技术学习开始于技术知识的获得,其过程始于个体从企业外部获取技术知识,经历了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扩散、转移和整合后,由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并在新的情景中和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知识,完成知识的获取、转化与共享以及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华人家族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以"家"作为其管理模式,是一种集企业文化与权威于一体的家族文化。在"家族至上"的意识下,企业的成员和个体完全归属于家族,个人利益也须服从于家族利益,一切都以家族利益为重。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有义务尽全力去追求家族的兴旺、发达和荣耀。家族成员都身居要职,掌握着家族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核心秘密。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家族的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因此他们都会严守秘密,创新其组织,因而制造出利基产品(Niche Product)而使本身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马来西亚华人中小型家族企业(SMEs)经历世代交替之际,这些华人企业却鲜少着重于如何发展其创办人的隐性知识。然而,为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企业的新一代已开始将隐性知识更加具体化,培育和创新其企业管理、进行企业改革和改善企业的行销技巧。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是隐蕴在人类当中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或公式进行表达的一类知识,从其性质上看,它属于人类知识的一部分,它的最终来源于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隐性知识属于"可以这样做"的方法性知识,"只能这样做"的程序性知识和"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策略性知识,因而它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但由于隐性知识在生成过程中对情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隐性知识的生成和转移过程均具有情境的依赖性。其转移效果除知识主体的转移意愿外,要受到其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人类表达技术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丹沁 《前沿》2012,(3):140-142
知识服务是一种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信息服务,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它完全是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在知识挖掘、隐性知识显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方面有机结合,以最终实现知识创新。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优质的知识服务为保障。知识服务与学习型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与攻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丽  刘静冉 《前沿》2007,(12):122-124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是其出科研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障碍主要来自知识共享的双方、知识共享的渠道和环境。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知识共享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诸彦含  彭艳 《求索》2013,(8):220-22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是组织管理实践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基于社会交换的分析视角,本研究探析了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与心理契约及其子维度(交易型、关系型和发展型)均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及其子维度(知识贡献与知识获取)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心理契约在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动态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