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制定的,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它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具体规定已经同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而这种状况又不能单纯依靠宪法解释来加以解决.因此,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依据宪法制定的程序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条款作了必要的修改.特别是1993年的修正案中,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2.
许崇德 《法学杂志》2007,28(1):25-27
根据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1980年9月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主任委员的由106人组成的《宪法》修改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现代宪法产生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崇德 《法学研究》2003,(1):99-106
自从 1 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颁布新中国的第三部宪法以来 ,客观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鉴于当时实施中的 1 978年宪法很不完善 ,且与客观实际越来越发生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建议 ,决定修改宪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此 ,于 1 980年 9月 1 0日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 ,同时通过了以叶剑英为主任委员、宋庆龄和彭真为副主任委员、丁光训等 1 0 3人为委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名单 ,以便主持修宪工作。1 980年 9月 1 5日 ,宪法修改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4.
迈向新世纪的根本大法——论九届全国人大对宪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曾经作过局部修改,通过了第1条和第2条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再次进行局部修改,...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宪法部分内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宪法是建国以来较好的一部宪法。但由于受时代发展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宪法中的某些条款已难以适应今天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现实,虽然1988年、1993年先后两次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闭幕不久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但笔者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仍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之必要,作为一家之言,笔者愿意大胆提出,与大家共商榷。一、关于公民的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重要权利之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是当今各国宪法的通例。同前几部宪法相比,现行宪法将公民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纳入宪法的保护范围内,九届人大…  相似文献   

6.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它揭开了我国宪政史新的一页,为下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1954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面修改,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1988年、1993年、1999年我国三次以宪法修正案形式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改.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法治文明的特色.依笔者之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愿望和广大人民的心愿,是从法律上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还体现在人权保障、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2011,(4):2-6,60-67
题解: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专门召开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开了5次会议、其中3次都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9.
上一讲主要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历程。这一讲,我们继续梳理我国宪法所走过的历程。对1975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1978年宪法共4章60条,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中带有极"左"色彩的内容,如取消了"全面专政"的规定,比1975年宪法前进了一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全国人大曾对1978年宪法进行过两次局部修正。1979年7月1日,第五届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中国法律》2011,(4):I0002-I0002,59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是改革开放後中国立法工作的重要领导人,本期中,他马我们详述1982年宪法即中国现行宪法的起草由来和经过。198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向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提出了关於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是一部比较完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经过1988年和1993年的两次修改后,更适应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宪法的某些具体规定与现实情况已不相适,有必要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现时的具体情况,对宪法进行修改与补充,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因而今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新的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与补充。这次修改,虽然…  相似文献   

12.
引言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和1982年宪法相继规定了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自此开启了我国地方立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宪法修改的核心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并经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虽然只有六条,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4.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审议并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第10条和第11条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关于私营经济的条款,并对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作了新的规定。这些无疑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对现行宪法仅作上述修改似仍不够,有必要对其他若干条文规定作进一步修改,以便使现行宪法得到  相似文献   

15.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而制定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刑法和宪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大改革。1982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的权力,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了省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1986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进一步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的权力,2000年的立法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地方人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宪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省各级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他们在对宪法修正案表示衷心拥护的同时,对其中关于修改乡镇政权任期这一直接关系到地方人大工作的内容格外关注。修正案将宪法第九十八条由原来的“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的规定,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上的变动,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关心和重视,是人民代表大会倾听民意、广集民智的结果,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全国人代会闭幕后不久,4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在池州市召开了全省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前后,记者就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采访,与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一起回顾总结了乡镇人大的体制变迁及发展历程,探寻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的新路子,展望乡镇人大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最好的一部宪法,是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它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什么说新宪法是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五届人大常委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实行公开审判制度是实施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中心环节。早在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外,一律公开进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重申了这一原则。人民法院组织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6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由县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审查批准了县政府几经修改的财政预算,标志着该县人大审查批准2006年财政预算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按照宪法和法律而言,这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然而这次审查批准财政预算持续时间之久,会议审查次数之多,在该县尚属首次,在各地人大也不多见,这充分体现了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严格依法履行预算监督职责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