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省份,少数民族语言通过与汉语的融合与兼通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通过对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力发展和保护,创造了和谐、团结、友好的贵州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2.
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具有导向作用,哲学语言的发展促使着哲学思维的发展.因为哲学语言本身具有着开放性和“内在的”创造功能,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纵向上看,还是从人类社会范围的横向上看都是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哲学语言,引导和促使着哲学思维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发展教育事业,是为了不断开发人们智力、有效地继承和不断更新人类社会各种知识,以便能够创造人们需要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教育越发达,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反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很贫困。教育只靠口头传授是不够的,必须以文字作为教育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积累和需要的各种知识越来越多,更需要文字作为发展教育和社会交际工具。文字是书面语言,是语言的符号。在学校教育中,语言和文字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相似文献   

4.
语义变异是媒体语言创作和运用中的一种现象,它通过对旧有的语言形式进行变异加工,创造出语言的新意和吸引受众的亮点,增强了媒体的媒介活力以及传播的新鲜感、生动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自然语言和艺术语言是人类所创造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语言符号系统,表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反映方式。流行歌曲歌词语言作为艺术语言,往往不符合甚至是有意违背自然语言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方式,且以这种陌生的变形构成新的独特的文化意味,进而强化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对听者心灵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俗语是由民间创造并约定俗成,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作为一个时代人们语言运用的较为真实的反映,俗语中大量沉淀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金瓶梅》中的俗语入手,探讨了其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语言面貌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群体生活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发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方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是以符号和仪式作为表征得以传承的,它的核心内涵是生活价值系统,而其主要呈现方式则是符号象征形式。文化符号既包括语言符号又包括非语言符号,它承载着文化的信息和意义,是文化创造和传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着的,它不仅是传递和积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保存者。 语言是一个民族构成的主要要素之一,它维系着全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因而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性。布依语是布依族的重要标志,它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它的历史和讲这种话的人们(即布依族)的历史一样长远悠久。它记载了布依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所有图景。布依族所创造的各种人文现象,以及能被布依族人民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和符号,也常常是困扰作家的陷井和囚牢。语言本身的矛盾二重性和语言使用中的一切矛盾都会在作家审美创造的语符化活动这个焦点上集中反映出来。 相似指称与假定性张力——语言和现实的矛盾。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现实生活是语言的表现对象,语言是现实生活的符号表现形式。文学创作正是利用了语言和现实之间的符号关系来表现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语言成为作家沟通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独一无二的看法。从这点看,绘画语言的发展与物理语言的发展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许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一个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画家列宾和他的一个朋友在一个院子里散步,大雪过后,周围一片银白,这位朋友瞥见路边雪地上有一小片黄色的污渍,显然是狗留下的尿迹,他就顺便用靴尖翻起雪和泥土把污渍掩盖了。没料到列宾发觉时却当真地生气了,他说,几天以来他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显然,列宾是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用另一种思路去领悟,从而得到了与常人不同的感受;同样地,当人们都看惯了星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强调"能力为本"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更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教学方法,革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交流,创造环境,博采众长,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人民都是龙的传人,都使用着祖先给我们创造的语言文字交流思想和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和传播播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语言史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岸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 闽南话与国语 台湾人口中,80%的人会说闽  相似文献   

14.
袁征 《青年论坛》2002,(6):118-121
新时期发生了语言的现代演进。新时期语言发生了告别极“左”政治语言、经济语言蓬勃兴起、语言的南风北渐、奇怪的认同与创造、五花八门的新语言、外来语大量涌入、语言的奋进和语法的无奈以及新潮青年的“准语言”等现象。认识语言现代演进的特点及语言现代演进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留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包括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国家赋予我国各民族的神圣权利,敬爱的周总理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对那些还没有文字或文字尚不完善的少数民族,应该积极帮助他们创造和改革自己的民族文字”。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语言文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彝族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文物资料;彝族的语言和文字,一直流传使用到现在,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解放以前,对彝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得很少。解放以后,对彝族语言的语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对古代彝文文献和流传的民间史  相似文献   

18.
向卫国 《前沿》2002,(8):122-124
人的心理机制分“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阿瑞提认为人的创造能力取决于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的“特殊的结合”。诗歌语言相应地也有原生性和继生性 ,不同的诗人偏重于不同的语言倾向 ,李白的诗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原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常云 《前沿》1997,(10)
一、心理语言学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人还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的心理本质不同于动物的心理,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语言。而且,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是和人脑的语言功能分不开的。语言是如此重要,自然引起了人们研究语言的兴趣,但当人们一旦深入其中,不仅大吃一惊:“语言是如此复杂,人们的言语活动更是复杂无比。”①大多数中国人能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说…  相似文献   

20.
程德强 《青年论坛》2006,(1):133-134
五四散文话语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话语系统。以个人的视角对外在世界进行观照是五四散文独特的散文视角,直抒胸臆、对意象的描摹和对意境的创造是五四散文的艺术手法,自由流淌的结构方式是它组织材料时共同的特征,具有简单味和苦涩味语言是五四散文的语言特色。五四散文特有话语方式已经影响了整个现当代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