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雇用关系是雇主转承责任生成和存在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转承责任的概念、范畴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认为我国未来立法对转承责任的规定应采用无过错原则。  相似文献   

2.
雇佣人转承责任论析○喻文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式呈多元化趋势。在经济领域和服务领域,雇佣劳动形式大量涌现。实践表明,这种劳动形式对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也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即受...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版权司法和理论界,间接责任作为网络服务商归责原则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但对其中某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在系统研究版权间接责任中的转承责任制度,包括转承责任的法律渊源和实践意义,以及具体案件中常有争议的"监督侵权的权利和能力"、"直接经济利益"等构成要件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典判例,进一步分析了转承责任的实践运用,并提出对我国建立转承责任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范湘凌  谭玲 《政法学刊》2003,20(4):46-49
加拿大侵权法中,转承责任不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但却采用严格责任归责,被告与侵权行为人之间必要关系的建立是转承责任的前提。这与英美法和法国法的规定相似,与德国法、日本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不同。加拿大侵权法中关于雇主和雇员、本人和代理人等有关转承责任的规定,为我国转承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侵权损害赔偿中雇主转承责任的认定与处理林玲霞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侵权,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依法以相应数额的财产给予受害人补偿,从而形成损害赔偿之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由侵权行为的实施人承担赔偿责任。然而雇用关系条件下发生损害赔偿时,赔偿责任的承...  相似文献   

6.
试论雇主转承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雇主转承责任魏森在我国社会服务领域及私营经济领域,雇佣关系已越来越普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已到了从立法上加以认真考虑的时候了。本文仅就雇佣关系中雇员(亦称受雇人)因执行职务致第三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雇主转承责任的归责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雇佣劳动形式。除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的雇佣工外,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与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雇佣劳动也越来越多。由于雇佣劳动方式的广泛存在,雇工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案例也不断地见诸于审判实务。鉴于民法通则对此尚无明文规定,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作过探讨,提出的雇工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雇主应负赔偿责任的主张,已为理论界和司法实务所接受。根据这一观点,雇主只对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承担民事责任。所以…  相似文献   

8.
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玲  朱冬 《法学家》2007,15(4):103-112
劳务派遣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用工形式,其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给建立在传统雇用劳动关系基础上的雇主责任规则带来了冲击.现有雇主责任规则在劳务派遣适用中存在难题,建议我国在侵权责任法的制定中,对于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规则规定如下:派遣职员在职务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应由用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派遣单位承担选任方面的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9.
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雇佣劳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因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纠纷越来越多,但因我国目前立法上尚未建立雇佣人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以何种程序处理这类纠纷,做法多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的统一。为此,笔者认为,除国家立法应早日确立雇主责任制度外,当前在审判实践中遇到此类诉讼,应以雇主为被告,雇工为第三人进行审理。 一、目前雇工致人损害纠纷的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0.
雇用人侵权责任是指受雇人因执行职务而不法侵害他人利益时,由于受雇人与雇用人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虽然雇用人没有实施侵权行为,也未授权受雇人实施侵权行为,雇用人仍须以义务主体的身份承担赔偿责任.由于旧的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民法通则》未制定雇用人侵权责任.一般学术论著也极少论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  相似文献   

11.
在版权司法及理论界,帮助侵权和转承责任等间接责任形式作为网络服务商归责原则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对其中某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通过对间接责任和直接侵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明确间接责任人和直接侵权人的连带责任、诉讼当事人的选择、直接侵权抗辩对间接责任人的效力、当事人之间的追偿关系,以及部分和解协议对其他当事人的影响等问题,并为我国的版权司法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转自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几乎处于闲置不用的状态,这一状态不禁让人反思该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从证据法的角度剖析了由该制度引起的被害人身份处于尴尬状态,并且导致证明责任的不恰当转移,这是导致公诉转自诉制度无法有效运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责任转质作为一种客观行为在我国民间债的关系中时有发生 ,在现今市场经济氛围下不可避免。责任转质制度反映了鼓励交易 ,物尽其用的要求 ,顺应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具有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和保护的合理应然价值。我国担保法已建立了独立的质押制度 ,但并未对责任转质作出应有的反映 ,世界各国的立法也不尽相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我国有建立责任转质制度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代社会,大规模开办企业,雇用他人从事工商活动既属必要,又很普遍。雇用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必然现象,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将雇用关系作为一项剥削制度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我国不承认雇用关系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不仅在一些非法人的个体经济组织,如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私营独资企业和社会服务领域中存在雇用关系,而且在法人企业中也存在雇用关系。由此产生了一个法律问题:若受雇人在执行职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版权法中明确将作品的众多利用方式,例如复制、传播和改编等等,列举为版权人的专有权利范围,任何人未经版权人授权且没有法律豁免,对版权作品实施了专有权利范围内的行为,就会构成直接侵犯版权。但是,版权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有些当事人虽然没有亲自从事复制、传播或改编等直接侵权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与直接侵权行为或者直接侵权人的关系,也应当对直接侵权行为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这就是侵犯版权的间接责任或者称为问接侵权。根据国际版权界主流观点,间接责任主要包括辅助侵权和转承责任两种形式:辅助侵权是指当事人在知道或有理由知道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司立法采取何种体系,目前法学界正在讨论,立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分歧。争论的焦点集中于无限公司的取与舍。一种相当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我国公司法应该排除无限公司形式。如有人提出我国公司立法应实行“一种责任制度——有限责任,两种公司形式——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笔者认为,公司是现代社会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将我国公司法限定为“一种责任制度,两种公司形式”的格局未免失之偏狭。人类社会的责任制度的变迁,自远古至今已经历了从纯粹个人责任到团体成员责任,从人身责任到财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是当前检察理论中一个热点问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民事公诉制度当成为检察权发展的趋势。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下,建立民事公诉制度尤为紧迫。一、中外民事公诉制度考察民事公诉制度由大陆法系的法国开启先河,在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中正式确立。大陆法系国家。法国检察机关提起和参加的民事诉讼范围较宽,德国和日本较窄。联邦德国的检察机关可以在婚姻无效案件、雇佣劳动案件、部分禁治产案件及宣告失踪人死亡等案件中提起诉讼或提出申请。日本的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可以就婚姻、…  相似文献   

18.
姜梅 《政法学刊》2004,21(3):47-48
随着我国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一人公司,一人公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所承 认。但目前我国没有健全的财产登记制度,也未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因此,在我国暂不应允许自然人一人公司的设 立。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务派遣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用工形式,其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给建立在传统雇用劳动关系基础上的雇主责任规则带来了冲击。现有雇主责任规则在劳务派遣适用中存在难题,《劳动合同法》将一直在争议中前行的劳务派遣引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视角对劳务派遣的含义、特征作了介绍和分析,对法律条文进行了探讨性的阐释,同时表达了笔者对完善劳务派遣立法的观点,以期能够使其立法目的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公司以它独具的责任形式受到各国青睐。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现象不时发生,各国立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对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修订后的我国《公司法》也引入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但仍须进一步明确其责任主体、完善举证责任的归属、并以列举的方法规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各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