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许多年来,教育者总是希望自己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烙印式的教育,于是人们在教育时往往会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姿态,以"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去面对鲜活、灵动的生命。而结果如何呢?常常是让人"左耳听,右耳冒",也可能让人貌似恭敬却在内心并不认同。这种"外铄"并没有使人入脑入心,有时还让人产生抵触情绪。青少年时期正是蔑视权威、渴求独立的年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他们的价值判断往往与成人有抵牾之处,拒绝听人说教,拒绝被人传授经验,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方式、教育渠道上另辟蹊径。其中,无痕教育是一种重要的途径。电影《英雄》中有这样几句台词:"剑法,其第一层境界讲求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手中寸草也是利器;其第二层境界讲求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却能以剑气杀敌于百步之外;而剑法的最高境界,则是手中无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经常看人家打草鞋,后来稍大点自己也学着打过。打草鞋是不需要图纸的,从来不是先画好一个图纸,然后再按图去打。如果那样,打出来的草鞋就可能不适脚。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当然,说打草鞋不用图纸,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而是边打边试一试,或边打边用手比量一下大小,不断进行修正调整,最后才逐渐成形。当然,打得多了,熟能生巧,也就不用总比试比量,但他心中总是有一个脚印在指导着他。所以,打草鞋既不是照图编织,也不是信手胡编,而是手中无图,心中有样,是一种自觉的编织活动,绝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3.
粮食减产原因何在王志仙“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先的治国之道,也是我国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然而,近年来,“老弱妇孺居家种田,精壮劳力打工挣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是普遍现象;我国粮...  相似文献   

4.
秦莉莉 《前沿》2014,(9):234-235
清人郑板桥画竹积淀了三种境界,“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种境界各有玄妙。作品的构成要件作为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有抽象、艰涩之处,而借助郑板桥画竹的境界进行解读则显得明晰透彻、易于把握。“眼中之竹”代指客观实在物,“胸中之竹”代指思想或情感,“手中之竹”代指“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在此解读之中,以作品为客体的著作权私权属性得以彰显,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内容也尽得融注。  相似文献   

5.
2006年,“和谐”是个关键词,无疑也将成为中国今后立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然而,所有公平公正都不是天然的礼物,只有更积极地沟通民意,坦然面对争论,追求社会的合作共赢,才能最终达到和谐的立法境界。  相似文献   

6.
马俊亚 《群众》2011,(4):69-70
在企业活动中。我们把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境界表现为处处用金钱来衡量;第二层境界的企业家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人生情感、道德义务、社会使命的深刻领悟,不是为了单纯的赚钱而赚钱、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7.
“让蓝天更蓝,让河水更绿!”陵县人大常委会在依法监督工作中.把环保工作作为一重大课题,牢牢放在心中.做到监督到位,把环保之缰时刻握在手中;宣传到位.让环保深入人心;执法到位,促环保落实到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孙爱东 《半月谈》2004,(14):1-12
一场“审计风暴”让审计长李金华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媒体、公众对他好评如潮。有人这样评价:“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有爱为信念。一个高官、一种境界、一种为民请命的豪迈与气概。有了你.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有了你,我对国家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大纲》以及其它文章中,‘就曾提出社会建设。他说:“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他不仅把社会建设视为“重心”,还对社会建设做了系统论述,完整阐发。他的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没有在他手中变为现实,但是,他的先进理念启迪了后人。孙中山先生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见解呢?孙中山把“人本”、“民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脑子里充满着自由平等。他认为人人共处于世界大家庭;他认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一国之内,实行“民有”、“民享”、“民治”。“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见”,“无贵族、平民之阶级”;他认为人人“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人人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具备“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下半年,江苏省涟水县着眼新农村建设的长远需要,紧紧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着力选拔手中有项目、心中有群众、脑中有思路、自身有闯劲的能人大户进入村干部队伍。目前全县“双带”型村干部比例达82.3%,“双带”型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91.2%。  相似文献   

11.
世博之声     
《世博文化解读》,吴建中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认为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三层含义:“进步”是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交流”强调了世博会作为场所而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让谁开心     
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在大连任市长时曾有一句名言:“老百姓开心是我们政府追求的最高境界。”此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令人深思。不久前,《 陕西日报·周末版》披露全国百名地厅级以上的落马贪官,没有一个人把“老百姓开心”放在心上,他们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乃是自己的开心也。请看,为了自己的“开心”,成克杰在应邀为某企业剪彩时,竟泡在一家酒楼的包厢里搂着三陪小姐唱歌喝酒,让数百名群众和基层干部在剪彩现场傻等了他近三个小时;原广西钦州市市委书记俞芳林,当老百姓们正遭受旱灾…  相似文献   

13.
翁洁 《当代广西》2013,(20):11-11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总结治学经验时,认为古今凡成大事业、成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从志存高远的卓越追求,到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艰辛探索,再到柳暗花明后的豁达与从容,体现了知、行、得三者的有机统一,不仅是治学,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14.
赵畅 《今日浙江》2011,(4):62-62
一个人崇尚组织授予的荣誉,没有错。但生活中有一种人更愿追求“‘另一种荣誉”——其境界比前者更高,比如郭明义。他曾经说过:“我有献血证、;汇款单据、感谢信,这是我一生的财富,看着它们,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是啊,“献血证、汇款单据、感谢信”等,并非哪一级组织授予他的荣誉称号,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些凭证。可在郭明义看来,这些却比荣誉称号更重。  相似文献   

15.
对于领导者来说,通过目标激励法.可以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对下属本人而言,通过确立追求的目标,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中总有几个无追求的“特殊”下属。对这种“特殊”下属,领导者通常很伤脑筋。很难实施正常的管理。而这部分人,在本人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的同时,往往还对其他下属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转化“无追求”的下属,是每一个领导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笔者认为:这三种境界也应当成为人大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领导工作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弄虚作假表现有三:一是追风攀比,弄“假招子”。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有的领导干部不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而是热衷于赶时髦、大呼隆,看似气魄大、劲头足,其实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有的不是追求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8.
曾被郭沫若称为“近代第一”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有过一段很著名的“境界”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几句话的立意是很高的。回忆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近三十年的经历.说不上有什么高尚的境界,但却是在不断追求和开掘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李林 《民主与法制》2014,(17):28-29
目前,我国公民守法主要有四种境界:第一,自觉守法的“悟法”境界,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的追求,是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自觉守法是全民守法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第二。不愿违法的“敬法”境界,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律的尊敬,对司法权威的崇拜,对国家公权力机器的敬仰,是对守法的内心自愿和高度感性认同。  相似文献   

20.
汪巧明 《今日浙江》2009,(17):50-51
村里财务有本账,记录费用收支的情况;村民心中有本账本,记录对干部的印象;如果两账对不上,村里的工作没法干。在基层行政村,虽然村里的账目金额有限、收支简单,但是对于村民来说,每一分一厢收支都关系剑他们的切身利益,是一本大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