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太”之间。  相似文献   

2.
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秩序一直处于转型之中。从域内大国权力分配格局、不同层次制度安排形式及地区认同意识等构成地区秩序的三个要素来考察,美国在东亚地区仍处于政治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在经济和地区认同方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权力状况呈现出一种"不完全霸权"的态势。未来新型的东亚地区秩序将在美国的"不完全霸权"、中国的崛起及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等因素相互博弈的进程中以和平方式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东亚之间的经济失衡及摩擦由来已久,经历了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美国 与日本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80 年代至90 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与美国经济失衡 及摩擦为主的阶段,以及其后中国与美国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是世 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二战后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经济的相 对衰落。战后加速和维持东亚与美国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是:东亚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东亚与美国储蓄和投资率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变化以及美元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 我们认为这种失衡局面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相似文献   

4.
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秩序重构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地区主义的影响下,东亚的内聚力和地区性不断增强、共同理念和地区规范逐渐形成,新的权力结构开始确立,这些因素不断解构着美国主导的"轴心—轮辐式"东亚霸权秩序,并使之呈现出向地区整合背景下"多元共同合作"秩序转变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东亚政策不仅显示了美国对东亚地区的重视,还表明了美国在与东亚地区发展关系中将更注重政治、经济、外交等软实力的运用。其思路也逐渐清晰,即以保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主导权为核心。而围绕这个核心有三条主线:一是整个战略继续以日美同盟为主轴的军事同盟体系和伙伴国为依托,保持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地位;二是加强与东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联系,引导其发展方向符合美国利益;三是以对话方式与中国进行战略博弈,以免中国挑战美国的霸权。东亚地区构建也将出现新的形势:美国跨太平洋区域构建面临多重挑战;东亚合作更加开放与包容;东亚区域合作更加倚重东亚核心国家合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东南亚》2004,(1):6-10
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今天,美国的霸权不仅表现在经济、货币、军事领域、还表现在生活方式、语言和充斥世界的文化产品等各个方面,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让敌人感到钦佩”。①美国不是东亚国家,但美国依靠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依靠它在东亚的驻军和东亚的盟国,依靠它对东亚巨大的经济影响,依靠它在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影响,取得了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国家。一方面,它在建立东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当今的东亚经济和安全秩序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另一方面,美国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崛起与东亚权力格局的变动和秩序变迁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崛起带动东亚权力格局的变迁,东亚格局的变迁又促使东亚秩序的变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崛起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内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事实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体系大国的崛起被夸大,其崛起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且只是经济的部分崛起.本文对当前和未来近20年的东亚权力格局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东亚已经浮现出中美两极格局,且未来20年内仍将朝着这一格局继续演变.在东亚两极格局已成现实的情况下,秩序变迁势在必行.中美是东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关键力量,东亚秩序的未来将直接取决于中美在此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一快一慢,双头领导”是本文提出的东亚秩序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中美战略和解以来的东亚安全秩序是一种"陆海分离型"的安全秩序,即中国在东亚大陆占据优势,美国则维持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霸权。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力的上升和中国逐渐由传统的陆权大国向陆海复合型国家转型,这种陆海分离型秩序的内在缺陷日益显露,并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提出,只有中美之间达成类似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第二次战略妥协,实现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与海权大国美国的和平共处,完成东亚安全秩序由"陆海分离型"向"陆海融合型"的和平转型,东亚地区才能真正迎来"和平的地理学"。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与"东亚共同体"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在东亚地区合作浪潮的推动下 ,日本政府提出了“东亚共同体”构想。那么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有何特征 ,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与历史上日本的东亚秩序观有什么联系 ,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对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和“东亚共同体”构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的逆差持续扩大,且顺差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东亚经济依附于美国经济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着双重依赖,东亚地区成为当今美国经济霸权最重要的支撑者。正是由于双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不对称地位,调整失衡的压力将主要由东亚来承担。  相似文献   

11.
东亚秩序转型是冷战后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既有争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局部等级视角切入,分析东亚安全秩序的性质及其转型动力。局部等级体系由体系唯一超级大国领导的地区安全等级与区域内自助国家共同构成。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局部等级体系特征,并在中国持续崛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战略对冲为主要行为模式的安全秩序。尽管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对抗性不断增强,但是在局部等级体系下中国坚持战略对冲不但可以有效缓解自身面临的崛起困境,而且有助于防止中美陷入美苏冷战式的集团对抗,以战略对冲为核心特征的东亚安全秩序也将因此得以延续。这些发现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地区安全秩序和大国竞争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助于中美两国更为有效地管控其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12.
冷战之后,东亚维持了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地区秩序。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对自身权 力的战略约束与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进程中东盟规范的扩散成为后冷战时代东亚地区秩序得以维 持的根本原因。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将有赖于中国战略约束基础上的区内国家良性互动与东盟规 范的继续深化,而非美日联盟,亦非大国权力均势  相似文献   

13.
经过"后毛泽东时代"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已足以构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其近域边疆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将其军事预算重心从内陆军事力量转移至海军防御。因此,即使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将具有充足的财力、科技资源以及战略条件来建设一支"大海军",从而对美国在东亚的海上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即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领先势头,这种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十年内中国现代化海军规模将超越美国。这种变化将对未来全球海洋秩序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美国期望维持其全球海洋优势,但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的海军力量集中于东亚海域,以制衡中国海军力量。同样,中国也可能会希望拥有全球性海洋军事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日益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集中力量发展其在东亚区域的海军力量,以维护其海洋安全。因此,由于海军大国维持地区安全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导致东亚地区的不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欧亚大陆宽泛区域不稳定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东亚格局具有明显的一元化特点,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政治安全都高度依赖美国。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东亚经济体对美国的经济贸易依赖逐步被中国所取代,从而形成当前东亚地区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即政治安全依赖美国,而经济贸易依赖中国。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危机后逐步形成的东亚传统的合作模式也遭遇多层面挑战。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基础扎实、背景厚重、举措有力、开放度高、统领力强,在区域合作架构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也为走出东亚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开启了可行路径。中国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起者,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关系将发展到全新阶段,提升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杨扬  王文余 《亚非纵横》2012,(3):52-57,60,62
美日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冷战后时代,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东亚安全秩序并不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要构建良性的东亚安全秩序,必须把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美国同盟体系和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并重,协调处理东亚安全事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在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亚洲时代正在来临。但是亚洲时代的来临,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东亚地区架构的建设。东亚地区机制的发展将对整个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十几年来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如今正遭遇历史性力量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首先,美国难以接受东亚国家形成自己的地区组织而使美国置身事外。其次,美国更难以接受这样一个组织被中国所主导,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超过美国,意味着美国将失去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崛起与东亚安全秩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洪华 《国际观察》2008,18(2):16-25
在东亚安全秩序演变的过程中,中国因素一直扮演着积极角色,并成为引领东亚安全秩序变革的核心动力。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加速和东亚合作进程的积极推进,中国与东亚安全秩序建构呈现良性互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仅中国崛起是引领东亚安全秩序变革的核心力量,后者也是考验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尺。作者指出,中国应与东亚国家积极合作,确立东亚各国基于共同利益的基本战略框架,并逐步丰富之,以奠定东亚安全秩序建构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正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最大的变化是东亚地区的迅速崛起。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地区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如果东亚地区将成为影响世界未来走向的重要力量,那么由谁来主导东亚地区,必将对世界未来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谋求通过主导东亚秩序的塑造来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由于2016年美国将进入大选年,所以2015年就成了奥巴马谋求"亚太再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一、“外冲型经济”——东亚腾飞的膀翅据联合国等统计,东亚地区——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60年为7.6%,1986年升至16.6%,同期东亚地区出口比重从7.5%增至19%。1987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5%至5.7%。亚洲四小也连续3年为6%至12%的高增长。东盟各国1988年经济增长率在3.7%至11%之间。整个80年代,堪称是东亚经济迅速崛起的10年。  相似文献   

20.
陈松川 《东南亚》2001,(4):12-15
中国入世对东亚地区 (本文中的东亚以“10 + 3”国家为地域范围 )经济的影响 ,是一个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入世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深化的新机遇。本文试从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角度对中国入世的重要影响做一探讨。  一、中国入世为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动力1 中国入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拉动东亚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形成东亚经济合作深化的巨大推动力。历史上的发展经验表明 ,当今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持续增长 ,都必须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加入WTO为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参与和分享全球化提供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