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关于按照国际公约的表述规定无罪推定原则问题。我建议从有利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角度考虑,可不修改目前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表述。无罪推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规定公民法律地位的宪法原则。现在刑事诉讼法的表述,即使不是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司法实  相似文献   

2.
(一)诉讼目的观的转变。无罪推定原则的价值,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正当权利。无罪推定运用罪从判定、控方举证、疑罪从无、不得强迫公民自证其罪等一系列规则,加强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防御国家追诉权的能力,在国家司法权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合法权益时,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8年1月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十一条一款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确立了特定条件下的有罪推定原则;全国人大于1996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将于1997年1月1日施行,该法在若干诉讼程序中确定了无罪推定的原则。由此,引起法学界和司法界的争议。《补充规定》十一条一款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无罪推定的立法原则相悼,本文试对其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一、无罪推定原则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内容及相使之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若干诉…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解读——一种诉讼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罪推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在各国立法例中虽然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表述方式 ,但其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 ,即 :任何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并由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 ,应作为无罪公民对待。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 ,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 ,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1957年,华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黄道同志在《法学》第二期发表了《略论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一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发表“无罪推定”原则的文章。从此,无罪推定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与黄道教授的人生旅途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6.
浅议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能够使法院、检警及被追诉者的公民、法人在隔音平台上平等对话,使诉讼向更民主的方向发展。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本文试图从无罪推定原则在立法及司法等方面的欠缺着手就我国如何全面实现无罪推定原则加以探讨,并提出若干完善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无罪推定的逻辑理性无罪推定原则的涵义,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表达方式。肯定式的一个经典表述来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任何人在被宣判有罪之前都推定为无罪,即使断定必须逮捕时,不是为了确保其人身所必需的一切严酷行为,都应当受到严厉禁止。〔2〕而否定式的一个经典表述来自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  相似文献   

8.
刑诉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诉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胡石友刑事诉讼法(修正)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对进一步完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加强我国公民人权的司法保障,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及其引...  相似文献   

9.
“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这是《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显示了中国对人权保障的高度重视。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普通公民,同时也从根本上维护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被羁押罪犯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一、我国罪犯人权保护的特点及内在要求在我国,罪犯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用保护普通公民的人权方式来保护罪犯人权,是不科学也  相似文献   

10.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在证据法上的含义在于将证明责任分配于控诉方,其诉讼法上的含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约束政府权力,体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并非基于事实或经验的推定,而是基于政治法律道德的规范原则,它与有罪推定并非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因此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无罪推定既非对过去事实的总结,亦非对将来事实的判断,因此它并不违反实事求是。中国古代经籍中不乏无罪推定思想,遗憾的是未能在近现代发扬光大并形成为制度;新中国建国后无罪推定原则几经沉浮,但是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最终还是确立了无罪推定,只是在表述上与西方通行的原则略有差距,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则仍待完善。因此,当此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际,我们应当从立法上重新斟酌无罪推定之表述,从制度上彻底贯彻无罪推定之要求,以完善我刑事司法之体制,文明我刑事司法之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试论确立“罪从证定”原则——兼论批判地继承无罪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试图改革法制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形势下,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基础上,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罪从证定”原则,这对保障被告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现就此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1986年9月5日通过了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1957年10月22日公布的原《条例》相比较,新《条例》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体现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因此,随着新《条例》的施行,大量的治安行政案件将起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最终的裁定。这样不仅能使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充分的司法保护,而且必将促使公安机关严格执法,努力提高处罚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是指任何人在法院未依法确定其有罪以前,应该假定其无罪。它是国际通行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原则,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刑诉法》较好地把握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涵义和特征,确认了它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本文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形成及其理论基础入手,对于我国目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程度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表述是故意歪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之意图而形成的,草案明明限定了“进一步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的目的,但是学术界却要强迫人们接受它为“法院统一定罪权”原则,从而把“人权”条款变成“公权”设置条款。这种法律现象可以从1789年以来无罪推定文本表述的变化规律(某种蜕变模式)得到解释。令人忧虑的是,纷纷推出的无罪推定文本建议又因为ICCPR中法文本与英俄西文本的冲突,而在“确定有罪”与“证实有罪”之间选择了较差的表述。为此,发现IC—CPR文本的冲突解决方法与借鉴俄罗斯国内法文本的先进经验,对于改善未来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立法表述都有积极的比较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罪推定原则与罪行法定原则被称为现代刑事法律制度的根基,无罪推定原则蕴涵着"疑罪从无规则"、"控方举证规则"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诉法在内容实质上贯彻了无罪推定原则,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无罪推定原则在运用中应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条规定极大程度地反映了无罪推定的精神实质,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将无罪推定的基本内容作为一项基本诉讼原则确立下来。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和司法制度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因此,正确理解和适用这项原则,已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容 所谓无罪推定,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未被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以前,应当认为他是无罪的人。无罪推定最初是由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  相似文献   

17.
论侦查不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不公开原则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格的尊重和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它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适用,提倡这一原则可保证审判公正进行,亦可平衡新闻自由权与公民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杨明无罪推定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凿的证据证明其有罪以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应推定为无罪。这一立法思想最早是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的,他在《论犯罪与刑罚》中论述到:“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以前,任何人...  相似文献   

19.
刘毅 《法庭内外》2021,(3):43-45
行政诉讼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行政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式,亦有其自身的规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49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缺失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祥林、聂树斌、杜培武等案件的发生,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损害了民众对司法的信心。究其原因无不是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有罪推定思想,当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日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起起冤假错案带给我们的教训,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原则。本文拟从无罪推定含义出发,分析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中无罪推定的缺失,提出完善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