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陆九渊之间的学术争论,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公案,自南宋鹅湖之会至明清一代一直争论不休。朱陆本人及其门人前后有六次争论,反映了朱陆在本体功夫论方面的分歧点。基于此,根据文献资料,拟从鹅湖相会、铅山相会、南康再会的朱陆三次谋面为基点进行考察,分析出朱陆之辩的主题演释及实质,对于理解朱陆之争的理论性质诠定、根本分歧及其理学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自孟子,北宋程颍正是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从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中期,由王守仁(号阳明山人,即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湖湘学派是南宋初年形成于湖南衡山、长沙一带的一个地域性理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宏、张拭等人。湖湘学派曾经在历史上兴盛一时,以至黄宗羲有“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之说。但是,由于湖湘学曾受到朱熹的严厉批评、指责,随着程朱之学日益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学说,湖湘之学受到排斥而淹没无闻。元、明之时,胡宏的著作几难寻觅,更不用说其学说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魏涛 《理论月刊》2013,(3):64-68
朱熹与司马光的关系成为准确把握和理解司马光思想历史影响问题非常重要的环节。据考,过去在有关司马光与理学之关系中被引以为证的《六先生画像赞》和《沧州精舍告先圣文》不可纳入到朱熹道统理论的发展脉络下予以解释。以二程学说作为儒学正统,其它各家在他看来可能都不够纯粹,故弃置不录。此乃朱熹未将司马光列入儒家道统的最为重要的因缘。经史观及在对孟子理解上的分歧,只能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朱熹那里司马光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却不能成为朱熹未将司马光纳入到其道统理论谱系中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举世瞩目。从文化背景研究的角度来看。湖湘学派的形成及其诊响与上述现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湖湘学派是南宋理学传入湖南以后形成的地域性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他们都不是湖南人,但其研究、传播学术的活动主要在湖南。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朱子语类》卷6称“湖湘学者”,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中国文化大师和理学泰斗。他的学说和后人对他的景仰使他过往的地方都催生了大批文化胜迹,晋江市安海镇鳌西的朱子祠就是其中之一。但安海的朱子祠与别地不同的是,除了奉祀朱熹外,还有他的父亲朱松,所以又称“二朱先生祠”。  相似文献   

7.
宋志明 《湖湘论坛》2011,(5):99-102
戴震的核心论点是“气化流行”,强调气的变化性,强调气永远处在变化状态,任何事物都是气化流行总过程中的一个小过程。他强调世界只有一个,反对正统理学家对之作形上与形下的割裂。他只在知识论的意义上讲天人合一,而不像正统理学家那样,在工夫论意义上讲天人合一。他主张自然人性论学说,颠覆正统理学的理欲对立论。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的美食文化极具乡土特色,并且源远流长。相传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的朱熹,不仅在学术上成为理学宗师,在饮食文化上也很有影响。武夷山民间宴会及年夜饭中必备的多道主菜,都源自南宋朱熹亲手创制。朱熹一生注重礼仪,热情好客又恪守“勤俭持家之本”的家训,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有人认为理学就是宋学,即区别于汉唐以来训诂词章之学的宋代“性命义理”之学;有人认为理学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断代哲学史的总称”;有人认为理学是“存天理,去人欲”,“把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安放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古田林用中     
吴谨 《福建乡土》2014,(6):39-40
正古田玉田素有重教崇学之风。自南唐余仁椿建蓝田书院创私学始,经北宋李堪立庙兴学,至于南宋,教化事业已是独秀八闽。邑中才俊辈出,享誉朝野。然则,能称为风化重地者,其域内必有为学之典范,供后世学子景仰、效仿。或言南宋朱熹、吕祖谦、张栻为一代学者宗师,今纵观玉田历史,当首推林用中为古田之"学宗",并应立其为偶像,供后代学子去顶礼膜拜。林用中,古田西山人,南宋庆元间进士,学者称"草堂先生"。他一生访拜名儒,游学天下,术业专精,名噪当时,为理学至尊朱熹  相似文献   

11.
赵业标 《桂海论丛》2005,2(Z1):84-85
中国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哲学和理学方面的贡献早已举世公认,但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却鲜为人知.对此,本人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以证明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理学家,而且是我国古代造诣较深的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仁”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仁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仁”言人为朱熹将“仁”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3.
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出自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之手,诗中提及的半亩方塘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溪书院内。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朱熹在尤溪城南郑氏馆舍诞生,这里便是后来被宋理宗皇帝赐为"南溪书院"的地方。朱熹建构了以"义理、天命之学"为核心的理学,把儒  相似文献   

14.
从儒学伦理到儒学哲学--孔子儒学与朱熹儒学的比较刘彦生梁晋华一先秦时代,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上承周文教化,全面地把礼乐规范为个人自觉的道德伦理,创立了儒学。此后,儒家学说几经兴衰,终于在宋代,由朱熹创立了源于儒家伦理而又高于儒家伦理的理学。朱熹的...  相似文献   

15.
肖永明 《湖湘论坛》2000,13(2):55-56
从其产生之日直至近现代,理学受到了历代学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所进行的各种批判。批判者立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理学学者沉溺于心性道德空谈,鄙弃实事实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①这种观点,流传很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理学学者的形象。事实上,如果我们细加检视,就会发现这一...  相似文献   

16.
《:论语·公冶长》中的“性与天道”问题,由于子贡的“不可得而闻”,而成为千古聚讼的问题。在玄学视野中,何晏把“性”与“天道”解释成“自然天性”“,天之自然之道”,在“自然者,道也”的道家思想的判断框架中,使道家形而上学与儒家礼乐教化结合起来,实现儒道会通。在理学视野中,朱熹用一个“天理”,去贯通“性”与“天道”两个思想维度,把孔子的思想纳入理学范畴之内。而清代的刘宝楠则以经史证经,把《易》与“性与天道”结合起来,以《易》解“性与天道”。  相似文献   

17.
《四书》是产生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文本 ,理学是两宋时期的学术形态 ,但它们在朱熹学术思想体系中是统一的。朱熹主要是通过“语言———文献”与“实践———体验”的两种诠释方法 ,从而将《四书》学与理学统一起来 ,以实现对《四书》诠释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8.
扬子云作《反离骚》,经后汉魏晋隋唐,并无大以为非者,谁料到了南宋,洪兴祖肇端于前,朱熹紧随其后,擂鼓挥戈,大张挞伐,谓扬雄为“屈原之罪人”,《反离骚》乃“《离骚》之谗贼”。自彼至今,尽管时或有人忍不住为扬雄说几句公道话,但势微力寡,未能动俗,朱、洪之说始终居于上风。笔者认为,对扬雄及其《反离骚》全盘否定有失偏颇,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乃不揣浅陋,作为此文。  相似文献   

19.
南宋朱熹继承北宋五子的儒学思想,将儒学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儒学成为极具思辨性的学说思想体系。朱熹认为理乃是宇宙的本体,"理"与"气"合而化育万物,宇宙万物莫不有"理"。"性"亦是"理",未发为"性",天命之谓;已发为"情",性之用;"性""情"统于"心"。为学要穷理,穷理而致知,致知而力行。力行须依"理",乃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20.
张建光 《政协天地》2012,(12):17-19
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孔子与朱子是一脉相连的巍巍两座高峰。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朱熹承前启后,把孔子学说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形态,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朱子建立的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