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念的突破创新并不一定要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推行赏识教育也不能拒绝批评。因为学生有希望得到别人欣赏赞扬肯定评价的需要,同样也有在犯错误时希望得到别人批评指正,弥补缺陷,走向成熟的渴求。只要批评是善意真诚的,只要老师不怀有私心杂念,捧出一颗爱心来关心爱护学生,用批评的方式又有何妨。赏识教育让学生快乐满足,讲技巧的批评同样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动力。通过批评教育可以让其洞悉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缺点与不足,使其思想认识上不断警醒成熟,并会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言行,不断走向完美,这难道不是“痛苦并快乐着”吗?别把赏…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他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等感觉,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笔者认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注重学生的尊重需要,肯定他们的优势,赞赏他们的成绩。而我们在教育中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自尊需求,特别是“差生”的这种需求.走进了一个误区。李灵是我所教班级中最为调皮、最令人头痛的“双差”生,倍受老师的批评指责。有一次课堂提问,我表扬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3.
被别人批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不愉快的经验。遭受批评时,挫折、沮丧、愤怒等情绪会接踵而至,甚至因此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心。但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将批评转化为激励个人成长的一种正面工具,一方面可从中获益,不失为积极进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一、坦然面对批评。面对他人批评,不要过于防卫,别人批评你并不表示一定是在攻击你,他可能只是在表达不同的意见而已,丢下你的武器,控制你的脾气,深呼吸放松自己,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地听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如果批评一再重复出现,你需要静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说不定…  相似文献   

4.
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要使表扬与批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坚持“表扬不过头,批评不失实”的原则。所谓“表扬不过头”,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依照事实,根据学生成绩、优点的大小,恰如其分地作正面肯定,让事实说话,使表扬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教育一片的目的。表扬过程中,如果把握不住这一原则,背离事实,夸大其词,不仅收不到良好的表扬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对优秀学生来说,表扬过了头,往往会使其产生自满情绪,甚至忘乎所以而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久而久之,掩盖的缺点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涉社会时作为下级人员,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的。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  相似文献   

6.
顶撞教师的批评,除批评有出入外,教师不给学生下台阶是其主要原因。所谓不给下台阶,就是批评学生时不分场合,简单粗暴,不考虑维护学生自尊心,给学生难堪,使其下不了台。青少年时期是求知的黄金时期,又是自尊心最强盛的时期。出于求知目的,他们渴望教师的指导。为维护其自尊心,他们又希望教师理解和尊重他们。所以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学生是  相似文献   

7.
也说批评     
一要照应。批评学生就像写文章一样,要注意前后照应。学生犯了错,受到了教师的批评,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还是不能摆脱一个事实——自己犯了错,老师批评了自己,定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一个烙印。假若教师在观察几天后,照应前一次的批评,再行开导一番,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地关心自己,帮助自已。然而,这种照应的批评术,往往被一些教师忽视,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从教十余年.找认为有照应的批评,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批评。二要趣味。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趣味。学生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还年轻,心清如水,说话办事总有些…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是师生沟通的路径。教师应该利用眼神的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关注的眼神:没有一个学生不愿被关注,老师关注的眼神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幸福感,加深师生情感沟通,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赞扬的眼神:每个学生身上必然有其闪光点,没有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进取心就要受到遏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地使用赞扬的眼神。批评的眼神:赞赏是一种教育,批评同样也是一种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批评的艺术,利用眼神传达一种批评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并且有助…  相似文献   

9.
在批评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原则,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限效应原则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未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在我们的平时教育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后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其实第一次批评时,学…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领导者经常要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批评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不仅会事倍功半,甚至会激化矛盾,搞得事与愿违。因此,领导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十分讲究批评的艺术。如何艺术地运用批评的方法,掌握批评的武器,达到批评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李春灵 《湖湘论坛》2002,15(4):39-40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经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拒腐防变的多种考验,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功能。为此,本文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作点简要归纳。1.纠错功能。纠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最根本的功能之一。如何对待错误?剥削阶级的政党由于同人民群众有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因此他们害怕人民揭露错误和丑闻,没有勇气承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而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敢于公开承认和揭露自己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承认和揭露错误本身就是一种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纠错的开始。如…  相似文献   

12.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相似文献   

13.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无不犯错误,学生亦如此。有错误,老师批评是应该的,但要讲究艺术。一、绕一绕批评学生,切忌横眉冷对,训斥责备。生硬的批评学生往往不能接受,或是口服心不服,一生负效应。要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以引导为手段,尽可能闭委婉含蓄的语言,说彼及此,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旁敲侧击,把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融入轻松和谐的语言之中,让其警觉,促使改正。二、避一避批评学生,特别要注意场合,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惑情脆弱,自尊心极强,最怕当众丢…  相似文献   

14.
现在我们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对批评这个“武器”不大重视,不善于使用或不敢使用这个“武器”,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了味,失去其应有的战斗力。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怕字当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怕开展批评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因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把言词“磨圆”了再说出来,“批评自己谈情况,批评别人说希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评功摆好…  相似文献   

15.
自尊与自信,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所具备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它来源于人对于自己的积极评价和肯定。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就会失去积极进取的信念,就会失去对生活的良好感受,就会失去对明天美好的期盼。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此阶段表现出的自尊心往往过于"火爆"。我们成人都知道,这"火爆"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是木自信的表现。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和肯定自己,树立自信十分重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首先要使他们明白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失去自信的危险!初一的学生往…  相似文献   

16.
笔者发现,一些民主生活会虽然强调一定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批评变成了“希望”和变相的“表扬”的现象。一旦批评走了调,这批评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人说,时下有些批评已成了“奉承式”和“阿谀式”,被批评者不仅不会“冒汗”和“幡然悔过”,相反却面对着批评而怡然自得。有些人之所以屡屡犯错误甚至走向腐败,当然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但是长期听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失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倘若有人满耳听到的都是“您何必亲自……”“您也是…  相似文献   

17.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批评学生时,不要居高临下,要民主平等;要遵循心理相容原则,还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巧于启发诱导。同时态度要诚恳和蔼,语言也要风趣幽默。既要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不使学生产生反感,使之乐于接受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由此可见,批评的  相似文献   

19.
征订启事     
舒瑜 《现代领导》2006,(3):30-30
“面子”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个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或顺从而得到的相应评价,也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而表现在他人心目中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的序列地位。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了有着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造福于民的手段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的利益均衡中获得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现实中,领导干部很容易由于“挣面子”和“给面子”而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规范,方可能获得社会和个人期待的最大有效度。  相似文献   

20.
现实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而对学生的错误言行进行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之一。批评作为一种情感活动,使用起来尺度和火候往往难以把握,有时难免有失偏颇。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时,只要他们稍有不是,便会惹得风雨大作,肝火大动,好像这样才是“严格要求”。殊不知,不恰当的批评,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