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卓洁辉 《前沿》2010,(19):60-65
从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与本质出发,以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或评价标准背离了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与本质,使民事法律行为成为徒具工具功能而失却制度价值的"躯壳"。从民法调整方法角度观察,民法对法律行为的评价表现为效力性评价,而不是合法性评价;合乎法律行为的生效规则与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并不等同,两者的作用机制、制度目的各异。最后,基于民法的自治法性质,法律行为为"法律允许的行为",具有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性"。故而,以"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并根据民事表意行为是否与民法规范的规定一致,采用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性、违法性标准对该行为进行评价是无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民事法律行为,中外民法学者都曾阐明过自己的观点,但长期以来各说不一。国内当今的民法学者,亦众说纷纭。现仅就国内的论述谈点粗浅看法,以期专家和学者的指教。一综观国内民法学者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和解说,主要有三种:其一说,“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基于意思表示而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也称民事行为。”其二说,“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上权利与义务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其三说,“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主体基于意思表示,  相似文献   

3.
王洪  穆冠群 《求索》2013,(12):180-182
本文以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第五批指导案例19号为出发点.论证了机动车套牌的法律性质及机动车号牌出借人与套牌人间的连带责任法律机理。从目前我国关于机动车套牌行为的法律规制条款看,现行法律对不同类型机动车套牌行为的责任规定不足,机动车套牌民事法律规制仍有以足够立法空间。从公共安全论域,本文提出了构建个人信息民事立法保护规范、强化对套牌过错方的民事责任惩罚力度、完善机动车保险法律规范等机动车套牌行为的民事法律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肖锋 《理论月刊》2007,(1):113-115
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因是否基于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在特性、成立要件、生效要件以及法律控制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是,这是否从根本上否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尤其是意思表示理论在民事诉讼行为上的适用,值得人们思索。  相似文献   

5.
论票据代理     
1995年5月1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票据当事人可以委托其代理人从事一定的票据行为,并对票据代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鉴于票据是一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非常密切的新事物,过去一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加之票据法所具有的社会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因此,加强对票据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票据代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加于研究,并对如何完善票据代理制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票据代理的概念和特点 票据代理从其本质上而言也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而,民事法律的代理制度在票据代理法律制度中亦可适用。但是,由于票据关系的特殊性,使其代理制度也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地方。通常认为代理是指基于法律行为或法律规定,一方(代理人)以他方(被代理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其权利义务后果直接归属于他方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而,民事代理关系具有这样三个法律特征:第一,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第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第三,代理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和被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人格权的法理渊源法律上的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固有的,由法律确认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基本权利。从本质上讲,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就是人进入社会的资格。人格权在法理上通常分为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两大类。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涵盖所有人格权领域,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人格权,它是具体人格权的源泉和补充。具体人格权是一般人格权的具体化,在现代世界各国,具体人格权的种类通常由民事法律所规定,我…  相似文献   

7.
各位代表:民事诉讼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是国家的一个大法,它规定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具体程序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便于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便于人民法院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保证民事法律以及与民事有关的法律的正确实施。它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健全发展,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民借款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一些纠纷.公民借款是民事法律行为,正确适用有关公民借款的法律规定,有助于防患于未然,有利于解决纠纷.公民借款中法律救济是易忽视但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称评聘行为是由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两个行为构成的.教师职称评定行为是一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职务聘任则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缺乏法律规范,与高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关系不清晰.  相似文献   

10.
<正>连带责任是中国民事立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在于补偿救济,加重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层面规定的连带责任主要是基于合伙、担保、联营、代理、共同侵权等关系而产生法律责任。目前,地方性法规中虽然较少涉及连带责任规则的  相似文献   

11.
阎磊 《桂海论丛》2012,28(2):102-106
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是私法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法理学中有某种过度扩展法律行为概念含义的趋向。这不仅与民法学中法律行为本来的含义大相径庭,而且也有悖于英美法理学者的本意。法律行为是私法中独有的概念,只有私法中才有意思自治,才需要通过法律行为来表达。公法中,如行政法与刑法,根本不存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余地,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法律行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大陆法系以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的民法理论体系在中国业已形成 ,诸多英美法系的概念在合同法的立法过程中又被吸收到中国来 ,要约便是其中之一。这两者如何融合 ,使民法理论体系得以理顺 ,不但有理论意义 ,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把要约定性为民事法律行为 ,可以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救护一个较大利益而采取损害另一个较小利益的行为是紧急避险。文章从民法角度论述了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紧急避险行为所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时期,新型的治安违法行为日益滋生,并逐渐扩展到民用航空领域,严重影响着民航客机的飞行安全,对新时期公安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近期,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威胁恐吓民航客机飞行安全的"诈弹"事件频繁发生,极大地威胁着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社会局部恐慌。在"诈弹"事件的背后,存在其发生、发展的深刻原因,并引起该类事件迅速发酵,逐步升级。通过对"诈弹"事件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加强治安法制保障,引导公众安全出行,保障民航平稳运转,已成为航空领域公安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评价要素。针对这两个要素,分别对大三非法律专业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法、部门法掌握较好,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具有统一性,但他们的法律信仰不够坚定;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问题上,其守法意志比较薄弱。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当从学校、学生会和社会多层次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促进他们撑握正确全面的法律知识和确立坚定饱满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民事主体制度是所有民事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具有确定社会生活资源和利益归属的功能.当今各国民法理论和立法均将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主体,而对非法人团体能否作为民事主体则众说纷纭.本文在反思我国非法人团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立法赋予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法律行为理论是法理学基本范畴之一,随着行为法学传入中国,我国学者亦重视对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为了避免重复性研究,笔者不揣法陋,对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理论从研究意义、法律行为释义、法律行为的结构、分类、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妇女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妇女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问题决定了妇女法律援助的发展方向。在中国较为丰富的妇女维权经验和相对较少的妇女法律援助实践中,中国妇女法律援助形成了三种模式:政府型妇女法律援助、民间型妇女法律援助和妇联型妇女法律援助。在甄别三种模式之后,本文创设第四种妇女法律援助模式:以政府型妇女法律援助为基础,以民间型妇女法律援助为主体,以妇联型妇女法律援助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民事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关民事检察建议的立法却流于粗疏,检察实践中民事检察建议的做法也不统一,这些因素制约了其法律效果的发挥。针对民事检察建议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完善民事检察建议的立法,是民事检察建议法律效果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法律行为是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法学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法律行为理论却是我国法理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尤其缺乏对法律行为的性质、特征及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模式的系统研究,不能为各部门法学研究具体法律领域的行为提供一般理论。同时,现有的理论与部门法理论又很不一致,这无疑会影响我国法律调整的效果,影响法治进程。如何使法律行为成为各部门法行为的共同上位概念,实现对部门法的指导,改变法理学与部门法学脱节的状况,为未来我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我国法律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