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6,(19):14-16
2013年,正值邓丽君诞辰60周年.对于喜爱邓丽君的人们,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也是在这一年,一场“四小邓丽君”演唱会和一本《邓丽君全传》书籍引发了全国首例邓丽君人格权案. 全国首例邓丽君人格权案 2013年2月13日,北京天利时代国际演出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利时代公司)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办了“四小邓丽君——宝岛情歌、金曲盛典——梦幻丽”演唱会.邓丽君诞辰60周年的这场演唱会可谓一票难求.有媒体统计,这场演唱会发售了均价500元演出票共计2580张.  相似文献   

2.
法律顾问     
著作权肖像权受侵犯应当如何处理编辑同志: 近来,我们单位有些同志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肖像权、姓名权等问题的议论颇多,尤其是对这些权利受侵犯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争论更多,众说不一。我们对政策、法律不太熟悉,请给予解答。天津市李诚  相似文献   

3.
《江淮法治》2011,(14):63-63
由于自己的照片被网站用于丰胸广告的宣传,演员张馨予以侵犯肖像权、名誉权为由将广东太平洋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侵犯了张馨予的肖像权、名誉权,  相似文献   

4.
王军 《法律与生活》2011,(15):46-47
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是个体人权的基础要素。当人们试图借助、利用他人的形象、姓名、事迹来取得自己的利益时,一定要问问自己:我拿到应有的授权了吗?我是否可能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精神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向前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失是指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造成被害人名誉上、人格上的贬低和损害。刑事犯罪可能同时造成人身伤害、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也可能只造成精神损失。如强奸案的受害人...  相似文献   

6.
律师信箱     
《法治纵横》2014,(9):39-39
案例一:我与山西汾酒集团没有签订任何合作协议,但山西汾酒集团的广告在中央1台和中央13台播出,广告中大最使用我的肖像,我认为侵犯了我的肖像权。  相似文献   

7.
论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保障人格权,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本文试就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略发刍议。一、人格权的含义人格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资格。人格权是指公民在法律上享有民事主体资格所具有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自由权、身体健康权等。姓名权:指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  相似文献   

8.
姓名权是诸如名誉权、肖像权、生命健康权等人身权中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相似文献   

9.
李一达 《西部法苑》2003,(10):64-64
名誉权是人身权的一种,也是人格权的一部分。公民的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生命健康权和法人的名称权、法人的名誉权等,都属于人格权。  相似文献   

10.
3月:“精神赔偿”司法解释出台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旨在全面加强对精神损害的司法保护。法学家表示,该司法解释表明了我国司法机关在人格利益的法律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是我国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的重要体现。该司法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扩展到侵犯生命权、健康权、身  相似文献   

11.
著名运动员姚明和武汉云鹤大鲨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关于"姚明一代"商标争议尚未有结论,武汉云鹤大鲨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又抢先注册了网络商标——"姚明一代"通用网址,使局面更加复杂,再次引起社会公众对于名人姓名权保护的关注。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都属于人格权的范畴,而姓名权和名誉权  相似文献   

12.
张民安 《政法学刊》2010,27(3):15-22
商人商事目的在商法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决定商人行为的性质、被商人使用的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或者其他权利的性质和商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范围具有决定性意义。商人的商事目的使他们实施的侵权行为从单纯的民事行为变为商事行为,使被他们使用的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其他权利从单纯的人格权变为单纯的财产权,使商人就其侵权行为对他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变为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处理肖像权引起的纠纷案件,在定性上应该分清是侵犯肖像权,还是肖像使用合同纠纷,不能一概定性为侵犯肖像权。侵犯肖像权与肖像使用合同纠纷有本质的区别。第一,肖像权本人的主观故意不同。根据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前提必须是未经本人同意,即公民或法人使用公民的肖像,是未经该公民同意的;而引起肖像使用合同纠纷,其前提是经肖像权本人同意或默许,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纠纷的。  相似文献   

14.
两眼炯炯有神,从没戴过眼镜,更没“售”过肖像权,却被报纸上的广告选用,并被称“摘掉眼镜去当兵”。于是原驻港海军部队水兵陈俊军,以侵犯军人形象和个人肖像权名义,将《海南日报》等单位推上被告席。  相似文献   

15.
侵权行为包括侵犯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侵犯人身权的民事责任与侵犯财产权的民事责任有共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构成侵犯人身权的条件之一是要有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为。侵犯人身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侵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其中,损害名誉的行为的认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构成损害名誉的行为,必须是行为人将有损害名誉性质的观念散布给他人。因为损害名誉是降低公民或法人所应受的尊敬和评价,如果没有将损害名誉性质的观念散布于他人,就不会产生这种后果。如果只对被害人作表示,可能构成侮辱人格,是不构  相似文献   

16.
论死者肖像权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死者的肖像不得随意使用,这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是法律所保护的客体是什么?以及应如何保护等具体问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法律保护的是死者的肖像权,保护不受期限的限制,并且侵犯死者肖像权的行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应比其他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赔偿数额大。  相似文献   

17.
引子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经营者通过广告进行自我宣传的情况日益频繁,广告已经成为市场经营者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我国《广告法》立法较早,其中的规定已经不足以解决现阶段广告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若干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既有传统民事方面的问题,比如因广告不实侵犯他人名誉的、因在广告中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而侵犯他人肖像权的;也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对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广告,应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法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其中确实存在因案件事实的差异从而导致裁判结果不  相似文献   

18.
【裁判摘要】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姓名权是指公民自由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并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自己姓名的一项民事权利。未经他人同意,盗用他人身份证、以他人的姓名申办信用卡的行为,即属于盗用、假冒他人姓名,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民事侵权行为。以上述方式办理信用卡后透支消费,导致他人姓名被银行列入不良信用记录,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失的.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不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相似文献   

20.
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属于公民的人格权,具有专有性。而本案被告在做广告时,擅自使用公民的姓名、肖像,并暴露个人隐私,由此引出一桩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