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领导行为法律调控的法治意义领导行为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用法律对领导行为的调控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和手段。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对领导行为的法律调控,既是实现领导行为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国家走向法治社会的关键。它的重大法治意义在于: 1.健全领导体制,防止领导权力的异化和腐败。领导权力的运行既可以造福于社会,实现领导的功能,也可以给社会带来灾难,成为破坏、瓦解社会的一股邪恶力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可见,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引起对权力的滥用,导致领导权力的异化和腐败,大量的事实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法律对权力的制约和控制,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政治原则和具体实践。通过法律,建  相似文献   

2.
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是政治学的基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指国家权力被社会大众接受或认可的理由。众所周知,国家权力有三种形态。一是观念上的权力,即各种各样的权力观念。人的观念,对本人来说是主观的,但在别人看来却是客观的,因为不管别人承认与否,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二是形式上的权力,即形式渊源。国家权力存在于社会制度之中,其来源、种类、分配、程序、功能取决于有关制度的规定,在现代主要是法律的规定。三是现实中的权力,即实在力量。社会利益的调整和社会秩序的建构,最终离不开国家权力的强制和保障。因此,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也主要体现在观念、形式和现实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是给每个人的利益"涨价";文化建设是给每个人的思想"涨价"。这两个方面决定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一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运行的"实然"是否符合人民心中的"应然";二是国家权力的运作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综合起来说,就是国家权力正当性问题的背后是人民的价值和利益。近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以法强国和以德强国相结合"的文化理念,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的思想具有市场均衡性,思想需求是这个社会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权力普遍存在于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之中,它有多种形式.权力既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国家的产生是权力集中的结果.自产生以来,国家从众多的权力组织中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权力集装器".随着权力集中与分散的辩证发展,国家得以产生并不断演进.本文试图以欧洲和中国为例,梳理出权力集散的辩证发展和国家演进的脉络,以求更好地理解权力集散的性质和国家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王刚 《湖湘论坛》2002,15(4):69-70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共性使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支配力量,公共权力的实现最终要由社会个体来行使。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新秩序尚未完…  相似文献   

6.
略论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以强制性手段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在我国 ,权力主要掌握在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手中 ,就其性质而言 ,它产生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权力本身具有双重性 ,它既可以用来为公众服务 ,也可以为运用权力的人本身服务。所谓腐败 ,就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 ,从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而腐败现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国家权力所具有的作用 ,因为权力主体拥有强制力量 ,权力的客体只能服从 ,从而使掌权的机构和个人有可能在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情况下滥用权力 ,为自己谋取私利 ,由此…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09,(11):74-74
王成礼在《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它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与国家,还包括许多社会组织横亘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市民社会、公民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展开博弈,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力的博弈。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二者不断寻求最佳配置的过程,即博弈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政治权力的存在和运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现象。但政治权力的运用具有两面性,若运用得当,就具有积极性、建设性,人们借助它可以完成许多伟大的事业;若运用不当,则具有消极性、破坏性,很容易给社会造成危害,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9.
论强化政府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社会的不成熟,它不得不把管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政府,由政府代表社会来实行管理和统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统治职能逐渐弱化,服务职能日益突现,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服务职能更加强化。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概念,但不管是“大政府,小社会”还是“小政府,大社会”,作为一个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其…  相似文献   

10.
“第四种权力”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西方国家把这种权力称为“第四种权力”,把它当作立法、行政、司法国家三大权力之外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权力。在世界许多国家里,各种报刊、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虽然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明显的阶级性,但都有相对独立性,国家都从法律和制度上给  相似文献   

11.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权力寻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顺发 《湖湘论坛》2002,15(5):40-41
权力寻租源于寻租活动,它是在权力对资源扭曲性配置前提下的一种权力行为的买卖活动。要遏制这一“活动”,本文提出应采取权力制衡、资源配置市场化、增强决策透明度等措施。(一)“权力”,英文“power”,是个专用名词,往往同职权、官位联在一起。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其权力产生的方式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从人民中产生,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各权力的执掌者是人民所赋予权力的委托代理者。这一委托代理者,我们通称为官员。人们知道,官员是执行民意,并由民众委托执行民众赋予的权力的人。在民众与官员之间…  相似文献   

13.
对权力概念的表述,争议颇多。如果把权力分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来研究,则更有利于认识权力的本质属性。尽管权力及其主体不尽相同,但毕竟是历史地产生于多种社会的形态之中,是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时应当从公民的权利、社会权利以及完善政治责任制度方面入手,促使国家权力主体及执掌人的所作所为更合乎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何美然 《前沿》2011,(10):50-53
在现代社会,个体权利和公共权力关系主要体现为个体权利、国家权力、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传统体制下,个体权利和社会权力受到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挤压;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个人权利和社会自治权力不断扩张,国家权力逐步收缩。要使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保持和谐,就是要在国家权力的制导下,通过社会自治权力的发展,使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力本质相一致,实现国家权力向个体权利回归。  相似文献   

15.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 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  相似文献   

16.
梁薇 《今日民族》2008,(11):51-53
国际领域国家权力的调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启动,原本属于国家独享的权力,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权力。冷战的结束促使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运用国际机制有利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国际机制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参与国际活动,让渡部分权力在国际社会逐渐成为国家自觉自愿的选择。由此,国际机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许多国家、民族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也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可是德国和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上却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由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造成的。德国在二战前,希特勒实行领袖独裁制,集一切国家大权于一身。二战结束后德国实行了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最主要的特征是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它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享有立法权…  相似文献   

18.
论合法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社会权力包含良性社会权力和不良社会权力,良性社会权力在公民权利阵营里帮助制约国家权力,不良社会权力反而侵害其他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应培育和支持良性社会权力,而当不良社会权力侵害其他公民权利时,国家权力应勇于且善于制止,努力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合法社会权力包含良性社会权力和不良社会权力,良性社会权力在公民权利阵营里帮助制约国家权力,不良社会权力反而侵害其他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应培育和支持良性社会权力,而当不良社会权力侵害其他公民权利时,国家权力应勇于且善于制止,努力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张智新  张杰 《前进》2005,(6):48-48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领导权、执政权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并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独特属性。权力具有公共性。从权力的来源看,它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强制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