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民事主体相互之间借贷关系很多,有金融机构作为出借方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借款,有公民之间、企业之间以及公民与企业之间的货币借贷等等。在我国金融机构没有企业化,仍作为国家管理货币资金的职能部门的情况下,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信贷集中于银行(包括信用社),在这个前提下,国家法律对公民相互之间的货币借贷以及企业向公民的货币借贷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予以保护,但对企业相互之间的货币借贷则严格禁止。为此,执法部门在处理这一类纠纷中,对此借贷关系一概确认无效,除返还本金之外,对受损方的经济损失也不予保护,对违法的既得利益或约定利益予以没收,对借贷双方还可加以不同程度的制裁,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对此类借贷关系的效力,不能一概而论确认无效,应具体情况分析,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法院应设“企业货币借贷合同纠纷”经济案由杜立平所谓企业货币借贷合同是指出借企业把一定数量的货币交付给借用企业,借用企业按照约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同等数量的货币归还给出借企业的一种协议。也就是企业间的相互资金拆借。它通常是在企业为解决资金周转、商品流通需...  相似文献   

3.
公司间借贷关系立法结构性调整:禁止、许可抑或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借贷是自然人之间、公司之间以及相互之间常见的行为,目前调整借贷的立法众多,渊源层次复杂且不协调,借贷合同效力规范争议较大。《公司法》第149条和第116条的规定没有解决公司间借贷关系与效力问题,公司立法应该梳理已有的法律条文,明确对公司间借贷活动的禁止、允许或其他安排,以促进公司借贷行为的规范运作。在禁止加例外许可的公司借贷立法模式下探讨公司借贷立法的结构性调整,实现公司对内部关系人借贷禁止的同时,平衡合理的公司资金融通渠道与资金调度周转。  相似文献   

4.
借款合同,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方将货币贷给借款方,借款方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并按规定期限将本息付给贷款方的协议。这类合同的特点是:作为合同标的的货币是国家用于调节生产和流通所需要的信贷资金,发放贷款必须严格遵循国家信贷计划和有关信贷制度,借贷双方都必须共同保证资金的安全,作为贷款方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是特定的合同主体,贷款利率必须执行国家规定,当事人不能任意商定。 近年来,人民法院面临借款合同案件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依法将其纳入经济纠纷案件范围审理,体现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依照约定的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货币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广义上的民间借贷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货币或有价证券的借贷。现实生活中通常指的是狭义上的民间借贷.它是自然人之间因借款而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由于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且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管理,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和不确定性,对放贷人的资金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资金安全,放贷人普遍选择了公证的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在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滞后.使公证机构在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款合同是<合同法>规定的借款合同之一,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它的存在有利于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但却是金融中的灰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时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钱程  崔蕾 《法制与社会》2013,(17):61+73
在日常的经济往来中,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常常就合同的履行顺序及违约金的内容作出约定。一旦出现先履行义务方迟延履行的情况时,后履行义务方有权利依约要求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作为惩罚。但若在先履行义务方不同意给付违约金时,后履行义务方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抗辩事由而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法律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和解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定金、违约金以及赔偿金是实际操作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定金,是指台同一方当事人为证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合同的履行,在合同履行前,预先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相似文献   

9.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当事人为第三人直接享有合同的利益而订立的合同,属于涉他合同的范畴:在该种合同中,为第三人设立权利的一方当事人为债权人;按约定向第三人为一定给付之人为债务人;第三人又称受益人。它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合同关系只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拘束力)的重大突破。本文拟对债权人、债务人及第三人三者之间的法律效力问题做一初步探讨,并进而说明我国《合同法》第64条并非是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涉外经济活动相当频繁,但由此引起的争议也不少,正确、及时解决这些涉外经济合同争议无疑意义重大。本文试就特区涉外经济合同争议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探讨。一特区涉外经济合同的争议是指特区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依法签订合同以后,一方认为另一方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意见和分歧。  相似文献   

11.
程平 《中国公证》2011,(7):43-46
民间借款合同.是指金融机构以外的市场主体之间,如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基于合法的目的,出借自有的合法资金,并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签订的权利义务相对应的书面约定。目前.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作为银行信贷之外的民间借贷.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弥补了金融部门不愿涉人或资金供给不足的缺憾.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主体一方系非正规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2.
国内经济合同与涉外经济合同都是当事人之间以平等互利、协商一致为原则达成的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982年开始施行的经济合同法与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及其一些配套法规,对这两种经济合同作了具体规定。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两者的不同法律规定作如下比较:一、合同主体方面:国内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都是我国的经济组织与个人.(包括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个人),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是我国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在法律、  相似文献   

13.
<正> 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是指签订涉外经济合同的当事人,也就是在涉外经济合同中确定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它是构成涉外经济合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关系到合同是否有效和能否顺利履行的问题,因而有加以明确和重视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下称《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这就是说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必须有一方是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即中方主体;而另一方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即外方主体。这是法律对涉外经济合同主体的特殊要求。在有三方以上当事人签订的合同  相似文献   

14.
刘杨  刘静 《中国律师》2013,(11):71-73
企业间借贷.从字面理解是发生在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与普通借贷除主体外并无其他不同。但是,由于金融管制和计划经济的痕迹,我国法律将借贷主体分为自然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并据此将借贷合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借贷,其属于“民间借贷”;第二类是金融企业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借贷,其属于“金融借贷”;第三类是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间借贷。其中“民间借贷”和“金融借贷”都适用《合同法》(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企业间借贷因违反了国家强制性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定金是一种担保合同履行的制度。我国经济合同法确认了这一制度。经济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可向对方给付定金。经济合同履行后,定金应当收回,或者抵作价款。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从目前情况看,在商品流通领域,定金担保适用得越来越普遍,在购销合同中尤为突出。定金担保的普遍适用,反映了经济生活的活跃和资金融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定金问题的研究,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款合同是《合同法》规定的借款合同之一,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它的存在有利于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但却是金融中的灰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尤成海 《法制与社会》2013,(16):159-161
在民间借贷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债权安全和实现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将公证法理与公证实践相结合,对民间借贷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作用、条件、审查事项、合同效力、借款利息处理以及执行证书出具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地阐述,并提出拓展民间借贷合同公证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建议性意见,这将对预防民间借贷纠纷,保障出借人实现债权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其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这是它区别于一般诈骗罪的特征。其结果往往导致一方失去对自己财物的控制或是转移财物所有权给对方而无法从对方那获得对待给付。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合同诈骗行为和民事违约行为在外观上均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从对方获取利益却没有向对方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故在认定合同诈骗过程中,往往容易和一般的民事违约行为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国技术合同与日俱增,涉及科技活动的纠纷案件也相应增多。为了正确审理科技纠纷案件,根据技术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现就审理科技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若干问题,作出以下规定。 一、关于技术合同的主体、诉讼主体和合同责任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只要具备履约能力,都可以订立技术合同,成为技术合同的主体。 1.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可以订立技术合同。 2.企业法人、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及其他非法人经济组织订立技术合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当前借贷合同的立法欠缺,就联系国外陆法系国家对借贷合同的若干立法的规定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借贷合同的立法结构安排,消费借贷和使用借贷的性质,对消费借贷无约定是否支付利息的处理等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为我国制定民法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